近体诗杂谈七 金池长老有问:韩偓还写过同样形式的诗,九门如何分辨是近体或非近体: 意绪 绝代佳人何寂寞,梨花未发梅花落。东风吹雨入西园,银线千条度虚阁。
脸粉难匀蜀酒浓,口脂易印吴绫薄。娇娆意态不胜羞,愿倚郎肩永相著。
闲步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圣人言不教而诛是为虐,九门今天就教教金池长老。是不是近体诗,与韵无关。俺交给您老几句秘诀,看清楚了,其实简单到让您老晕厥:
比如五言八句,原则上只看前四个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我们定义:仄=1,平=0,
第一判据:起句前四个字分别与对句前四个字做“与”运算,若运算结果之和为“0”,那么我们就说这两句满足格律相对;颔联、颈联、尾联也如此进行判断,若结果都为“0”,说明八句都是合格的律句。
第二判据:若第二句前四个字与第三句前四个分别进行“与”运算,若运算结果之和为“2”,那么我们就说首联与颔联相粘,否则失粘;如此第四句与第五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第六句与第七句,皆可以判定是否相粘。
第一判据是最基本判据,无商量余地;
第二判据可允许第五句与第六句之间为与运算结果之和为“0”(折腰),也可以允许第六句与第七句之间为“0”。
之所以五言仅仅考虑前四个字,是因为以上判据直接包括了平韵与仄韵。
若将韵字考虑进去,第一判据运算结果为仍“0”,第二判据运算结果变为“1”。
若一首诗完全满足第一判据,部分满足第二判据,则为近体律诗。
七言考虑前六个字即可,以上判据依然有效。
根据第一判据、第二判据,结论很明显:
《意绪》是律诗;《闲步》不是律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