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精华75
注册时间2014-8-20
威望4958
金钱92637
贡献74266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威望- 4958 点
贡献- 74266 次
金钱- 9263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2-1-19 21: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植他哥要杀他,于是就有了“煮豆燃豆萁”的掌故,古往今来,谁不心疼曹植呢?九门有了“九阳神兽”,于是就有了 “久废燃萁今可煮” 的慨叹,九门也心疼豆子啊,阿弥陀佛,君子不杀生啊,可是啊,这豆浆太鲜了……
《周末琐记》
昨夜泡开三把豆,九阳利器如神兽。
但闻悉索在磨牙,不觉默然空念咒。
久废燃萁今可煮,流行漉汁初堪漏。
圣言君子远庖厨,谁解清香盈两袖。
【所谓“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此话起因,在于齐宣王问孟子齐桓、晋文称霸之事,孟子则不谈“霸道”谈“王道”,以齐宣王“以羊易牛”来加以阐发,认为齐宣王是有恻隐之心的,这就是仁政的基础。《礼记·玉藻》也言,“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意思即是说君子要远离血气杀生之事。“君子远庖厨”,在这里也就是说君子怀有一颗仁心,不忍见到杀生之事,因此远离厨房,并不是君子要不进厨房、不耻庖厨之意。
孟子认为人心有四端,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四心是人所共有,也是性善的基础,人能够认识到“四心”的存在,并将其由“端”而养大,就能够行仁义,成人成圣。他将心、性和天联系起来,认为“四端”乃人心固有,是上天的赋予,人性善是天生人之本来面目。只有从内心承认,才能够在内心中涌现动力,“君子远庖厨”,正是顺应这种人性,使人主动践行道德,养成君子人格。
“止于至善”是人类的理想,是圣人的境界,是向善之人做人的目标。怀有和认识到恻隐之心并努力实践的人,就是在修行之中的君子,如果能把偶然生出的这种向善之心变成持久的向善,就修成了正果,成为真君子了。君子与小人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常怀善念,知止有定,努力向善。】
九门的《周末琐记》在慨叹海峡两岸紧张时局…………何必争执出了白脚仄声?
如果我猜对了,真是司空秘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