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精华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3058
金钱7560
贡献2659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威望- 3058 点
贡献- 2659 次
金钱- 7560 枚
 
|
一首被打散的七律,不借助任何工具书,你能重新整合在一起吗?
步随流水赴前溪。层林叠巘暗东西。
樵归野烧孤烟尽。醉扶白叟杖青藜。
望与游云奔落日。山转岗回路更迷。
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
这是某一年中国社科院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入学试题,记得分值是10分。这道题出得很灵活,考察了对律诗/近体诗的基本规则的掌握程度。
1.押韵:二四六八句押平韵,三五七句仄声接尾不押韵,第一句可平可仄。
2.平仄:上下句间平仄交替。平对仄,仄对平,平仄是相反的。
3.对仗:颈联、颔联一定要对仗。否则,叫做失对,为作诗大忌。
4.相黏:第三句与第二句,第五句与第四句,第七句与第五句的前二字(七言是前四字)需平仄一致,或者说,平仄须是一类(第一字、第三字可不论)。否则,叫做失黏,同为作诗大忌。
该诗题名《云门道中晚步》,作者是两宋之交的诗人李弥逊。当然,您若是能直接背诵李弥逊原诗的话,本题相当于是送分题。但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李弥逊这名字也许只是听说过,对其作品不是特别熟悉。那如何解题呢?
在卧榻先生的粉丝群中,有人给出了堪标准答案的解题思路。
卧榻先生也是这思路,试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知道,对仗,是考验格律诗作者功力的重要标志。律诗的颔联、颈联是一定要对仗的。我们从此入手,能轻松找到一个突破口。故而,中间二联可确定如下: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以及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此两句如何组合呢?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还是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显然,前者更符合游览的视觉逻辑:望与游云奔落日,远景;步随流水赴前溪,中景;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近景。此二联以作者的双眼为摄像机,拍摄了一条电影纪录片,剪辑得当,景别有致。
第三句“望与游云奔落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根据相黏的规则,第二句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符合平仄的只有“山转岗回路更迷”。据此,还可推出第一句应当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七句需仄声结尾,只有“独绕辋川图画里”以仄声结尾,而且与第六句“牛卧春犁小麦低”相黏。
最后,还剩首尾两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发现,七律的首尾两句,其平仄是一样的。从行文逻辑看,以“层林叠巘暗东西”作首句,“醉扶白叟杖青藜”收尾为宜。“层林叠巘暗东西”相当于交代地点和大致环境,这才让后面的画面不会有突兀之感。“醉扶白叟杖青藜”意思是说扶着那喝醉酒老头的是一根拐杖,与“独绕辋川图画里”构成句意的连贯。
云门道中晚步[宋]李弥逊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李弥逊(1085~1153)是两宋之交的诗人,跟抗金名相李纲是好朋友。钱钟书说“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宋诗选注》)
其实,当我们确定中间二联,全诗的平仄关系即已确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或者第一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它不变。
说到底,一切近体诗/格律诗(含绝句、律诗)也仅四种格式而已,而且都是五律的变化。
01平起平收式(例:李商隐·晚晴)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春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首句入韵,较为罕见。
02平起仄收式(例:李白·送友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与平起平收式仅第一句不同。
03仄起平收式(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4仄起仄收式(例:杜甫·春望)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与仄起平收仅第一句不同。
所谓绝句,即在律诗中截取四句,截前四句,中四句,或者后四句均可。故而可称截句。
所谓七律,则是在五律的每句前面加上二字,只要与第一二字平仄相反即可。如五言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改成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其它类同。
学近体诗,还有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可以不论(即可平可仄),而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则不能错。
此外,还要注意孤平、三联平,用韵要按照平水韵的选韵脚,不能出韵,这也是作近体诗/格律诗的大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