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2-2-14 13:17 编辑
【原创】【名家名联】句脚韵考
潭州雨梦 发布于2019-05-14 09:32
本拟将【名家名联】三句以上联全部摘取分析,但太累了,故先将【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一至考十先做个小结,俟后再补。老眼昏花,谬误难免,望识者指正。雨梦2019.05.14于蓉城。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一收集下列16人,计100联。
蔡 锷(1882-1916)
熊希龄(1870-1937)
蔡元培(1868-1940)
陈独秀(1879-1942)
程沧波(1903-1984)
戴季陶(1891-1949)
董必武(1886-1975)
董其昌(1555-1636)
樊增祥(1846-1931)
韩紫石(1857-1942)
范当世(1854-1904)
傅 山(1607-1684)
葛健豪(1865-1943)
顾复初(1813-1894)
顾文彬。道光二十年进士。
洪亮吉(1746—1809)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二收集下列12人,计100联。
郭沫若(1892-1978)
郭嵩涛(1818-1891)
洪秀全(1814-1864)
胡汉民(1879-1936)
胡君复
胡林翼(1812-1861)
胡 适(1891-1962)
黄敬临 同治十二年生(1873)
黄克诚(1902-1986)
黄乃裳(1849-1924)
黄 人(1866-1913)
骆成镶(1865-1926)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三收集下列14人,计100联。
黄体芳(1832-1899)
黄庭坚(1045-1105)
黄 兴(1874-1916)
黄炎培(1878-1965)
黄遵宪(1848-1905)
贾景德(1880-1960)
蒋介石(1887-1975)
蒋士铨(1725-1784)
解 缙(1369-1415)
金武祥
康 熙(1654-1722)
康有为(1858-1927)
黎元洪(1864-1928)
梁同书(1723-1815)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四收集下列10人,计100联。
梁寒操(1899-1975)
梁启超(1873-1929)保留2句之集句联
梁章钜(1775-1849)
林散之(1898-1989)
林 纾(1852-1924)
林思进(1873-1953)
林则徐(1785-1850)
柳亚子(1887-1958)
彭元瑞(1731-1803)
钱玄同(1887-1939)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五收集下列17人,计100联。
魏 源(1794-1857)
罗惇曧(1872-1942)
孟 森(1868-1938)
谢无量(1884-1964)
彭玉麟(1816-1890)
梁鼎芬(1859-1919)
彭元瑞(1731-1803)
乾 隆,清高宗
盛宣怀(1844-1916)
谭嗣同(1865-1898)
唐 达(1820-1874)
唐 寅(1470-1523)
陶 澍(1779-1839)
陶行知(1891-1946)
汪炳璈,字仙谱,湖南人
翁同龢(1830-1904)
夏丐尊(1886-1946)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六收集下列13人,计100联。
魏传统(1908-1996
谢觉哉(1884-1971)
谢青堂
谢侠逊(1887-1987)
徐淮生,清末人
徐 琪,清光绪庚辰翰林
徐世昌(1855-1939)
徐树铮(1880-1925)
徐 渭(1521-1593)
续范亭(1893-1947)
阎锡山(1883-1960)
易顺鼎(1858-1920)
袁嘉谟,光绪年间“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之弟。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七收集下列2人,计117联。
薛时雨(1818-1885)
俞 樾(1821-1907)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八收集下列11人,计83联。
郁达夫(1896-1945)
袁嘉谷(1872-1937)
袁克文(1890-1931)
袁 枚(1716-1797)
袁少枚 字尚寅,生活于清末民初
臧克家(1905.10-2004.2)
曾国藩(1811-1872)
郑 燮,字克柔,号板桥
郑煜卿(1873-1939)
朱祖谋(1857-1931)
赵之谦(1829-1884)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九收集下列11人,计100联。
章炳麟(1869-1936)
章士钊(1882-1983)
赵 翼(1727-1814)
赵 藩(1851-1928)
虞 愚(生于1916年)
张学良(1901-2001)
钟云舫(1847-1911)
庄蕴宽(1866-1932)
赵 熙(1868-1948)
赵曾望(清道光、咸丰年间人)
祝允明(1461-1527)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十”收集下列13人及4处,计100联。
周恩来(1898.3.5-1986.1.8)
周延俊,号渔庵。清末诗人。
周作人(1885-1967)
左宗棠(1812-1885)
雍 正(1678-1735)
朱 熹(1130-1200)
朱青长,光绪壬寅举人
朱 珔(1769-1850)
张元济(1867-1959)
张振荣
边延英
朱 珔
江峰青
兰州左文襄公祠
杭州左宗棠祠
杭州退省庵朱文公祠
安徽抚湖朱子祠
小计
【名家名联】句脚韵考一至考十共收集联1000副
作者计119人及四处.
。。。。。。
三句联合计541联
符合朱氏格的三句联合计:399副 /541=73.75%
韵脚平仄互对三句联计:68副/541=12.57%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三句联计:74副/ 13.68%
。
四句联240联:
符合马蹄韵联合计85联/ 240=35.4%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109联 /240=45.4%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46联/240=19.2%
。
五句联90联
符合马蹄韵的五句联合计5副/90=5.6%
韵脚平仄互对五句联计51联/90 =56.6%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五句联计34联/90=37.8%
。
六句联47联:
六句联符合马蹄韵2联/47 =4.26%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25联/47=53.2%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20联/47=42.6%
。
七句联32联
符合马蹄韵的七句联合计2副/32=6.2%
韵脚平仄互对七句联计17联/32=53.1%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七句联计13联32/=40.6 %
。
八句联22联:
八句联符合马蹄韵1联4.5%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10联/22=45.45%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11联/22=50%
。
八句以上联28副:
八句联符合马蹄韵0联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19联/28=68%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9联/28=32%
。。。。。。
从上面雨梦认为长联中四排句引用马蹄格确实声韵优美,但长联中全合马蹄格的微乎其微.雨梦从历代名人名联一万首中,选出一千例三句以上联分析,结果如下:三句联合计541联 符合朱氏格的三句联合计399副 /541=73.75% 韵脚平仄互对三句联计68副541=/12.57%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三句联计74副/ 13.68% 。 四句联240联: 符合马蹄韵联合计85联/ 240=35.4%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109联 /240=45.4%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46联/240=19.2% 。 五句联90联 符合马蹄韵的五句联合计5副/90=5.6% 韵脚平仄互对五句联计51联/90 =56.6%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五句联计34联/90=37.8% 。 六句联47联: 六句联符合马蹄韵2联/47 =4.26%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25联/47=53.2%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20联/47=42.6% 。 七句联32联 符合马蹄韵的七句联合计2副/32=6.2% 韵脚平仄互对七句联计17联/32=53.1%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七句联计13联32/=40.6 % 。 八句联22联: 八句联符合马蹄韵1联4.5%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10联/22=45.45%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11联/22=50% 。 八句以上联28副: 八句联符合马蹄韵0联 韵脚平仄互对联计19联/28=68% 韵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9联/28=32% 。。。。。。 从上面统计数据来看, 1. 符合马蹄韵95联,95/1000-541=20.7% 而五句及以上联总计才10联,五句及以上联有219首,则符合马蹄韵占比例为仅占4.6%。 。。。 2.平仄互对联计793,占79.3% 。。。 3. 句脚未全平仄互对联计207联,这些联完全巅覆了对联理论,且比例高达五分之一強,还不包括句中乖平仄之联.这些对联大多不属机巧联,实在应好好研究一下,以补充对联理论之不足。余氏的马蹄韵占有比例完全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余氏提出很多提高马蹄韵占有比例的理论,实则完全推翻马蹄韵理论,就象卖矛又卖盾的可笑的啇业广告. 说明; 平起仄收联二句以上谱均为“通”,谱略。 上列各格平仄不能易,易则为“自由格”。 自由格者,凡合或不合各格者均为自由格。 马蹄格強调用诗词律句,及音节处平仄对顶。凡不合者即令脚合平仄亦非马蹄格 马蹄格为其独有格式,如与其它格合则非马蹄格 马蹄格必四句及四句以上(格谱见上列),若将单句仄起格,李氏平仄格,朱氏平平仄格认作马蹄格则侵犯各格之命名权。 。。。。。。
平起联。特举例名例如下:起联
1.1. 两字联:
色难;
容易。
1.2. 三字联:
陶然亭;
张之洞。
1.3. 四字联:
惟楚有材;
於斯为甚。
1.4. 五字联: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1.5. 六字联: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以上名联,大多人都知其典,故略。但平起仄收之联确实存在,亦非个例。故联律言,上句仄起,下句平收只是最理想的结构,并非唯一。
有些平起仄收联并不能颠倒,如四诗风雅颂。
作为出句的话,根本称不上绝对,可对的堪称多于牛毛,如三光日月星,三生前今来,三分魏蜀吴,三秋孟仲季,三世祖孙吾,三军步卒骑,三友梅竹松,三川泾渭洛,三伏初中末,
三楚西东南,三益梅竹石......光三起对可上数百。还有一字起头,一官归去来,一天早中午,一退六二五......当然平仄对起更佳,然东坡以四诗风雅颂对三光日月星等都未究平仄,也称千古名对。。
有联论者认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因上句失替,不能算成对联,实联律误导也,下回再讨论。
。。。
2. 两句联;也谈不上马蹄韵。因既称马蹄,则应有四蹄,故本文未作分析。
。。。
3. 三句联;谈不上马蹄韵,平平仄属朱氏格
4. 四句联:就不太景气了,仅占三分之一略強,(占35.4%)仅是一个平均数,显不出优势。
5. 五句及以上联更是江河日下,联者随心所欲,根本不考虑韵脚安排。也就是说,马蹄韵根本不合历代联韵脚的实际情况,对对联创作毫无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