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18

用景物高度概括千年历史的七律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0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1-13 09:05 编辑

用景物高度概括千年历史的七律

    用眼前景物,用见惯之物,明写秦汉两个朝代,更联想晚唐的岌岌可危,前后时间跨越千年的七律: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09:4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池长老解释的不太对。唐人写诗借助秦汉写本朝,那是惯例,并不是您老理解的那样。

点评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是许看见听见的吧?怎么是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0: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2-1-13 09:40
金池长老解释的不太对。唐人写诗借助秦汉写本朝,那是惯例,并不是您老理解的那样。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是许看见听见的吧?怎么是借?

点评

去除“秦苑”,“汉宫”,那些眼前景物还有那个意象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0:5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白居易之《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0:5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1-13 10:26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是许看见听见的吧?怎么是借? ...

去除“秦苑”,“汉宫”,那些眼前景物还有那个意象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1:2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类意象,就是标签,提示读者这是心忧社稷罢了。没有此类标签,诗旨则大相径庭。

点评

鸟是当前的鸟,蝉是当前的蝉,秦苑汉宫,都是当前景。并非借。就如九门对长城发感慨,不一定就是借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1:2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觉得只有汉朝之恢宏才能与大唐盛世相提并论,这种情结反映在方方面面,其它前朝不值一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1: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2-1-13 11:22
此类意象,就是标签,提示读者这是心忧社稷罢了。没有此类标签,诗旨则大相径庭。 ...

鸟是当前的鸟,蝉是当前的蝉,秦苑汉宫,都是当前景。并非借。就如九门对长城发感慨,不一定就是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2:2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老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秦都咸阳,就是有秦苑,也不在唐之长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2:2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22-1-13 12:30 编辑

还有,汉长安城与唐长安城也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各有各的选址。您老人家思维总是那么僵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唐人没有见过汉长安城,哪里会见过“汉宫”?

点评

你考证过唐时已没有汉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4: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4: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1-13 14:53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2-1-13 12:32
因此,唐人没有见过汉长安城,哪里会见过“汉宫”?

你考证过唐时已没有汉宫遗址?

点评

隋朝初年,老的汉长安城还有,十分颓败,有无汉宫不得而知。隋文帝决定重新修建一座新长安城,唐长安城就是在隋朝长安城基础上兴起的。新城与旧城以龙首原为界,一南一北。因此,唐诗里面的“汉宫”就是唐长安新城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6: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6:1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1-13 14:46
你考证过唐时已没有汉宫遗址?

隋朝初年,老的汉长安城还有,十分颓败,有无汉宫不得而知。隋文帝决定重新修建一座新长安城,唐长安城就是在隋朝长安城基础上兴起的。新城与旧城以龙首原为界,一南一北。因此,唐诗里面的“汉宫”就是唐长安新城内的宫殿,并非指向那座汉长安老城里的建筑。

点评

这不就对了?现在的长城也是明代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7: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2-1-13 16:17
隋朝初年,老的汉长安城还有,十分颓败,有无汉宫不得而知。隋文帝决定重新修建一座新长安城,唐长安城就 ...

这不就对了?现在的长城也是明代的!

点评

对啥?不论实物存在与否,就是一个文化符号,跟不上与现实无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5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50
贡献
27943
金钱
345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18:4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22-1-13 18:4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1-13 17:20
这不就对了?现在的长城也是明代的!

对啥?不论实物存在与否,就是一个文化符号,根本上与现实无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22-1-17 1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狼来血泪多,烽烟四起尽妖魔。
长城万里巍然立,盗寇终归化逝波!

这才是概括中华二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2-1-17 21: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金版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2-1-17 21: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的最后一联,应是:“行人莫问前朝事,渭水寒光昼夜流。”这个版本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2-1-17 2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诗历代评价比较高,余列一部于此以便参考。

《瀛奎律髓》:一作“行人莫问前朝事,渭水寒光昼夜流”。尾句合用此十四字为佳。中四句与前诗(按指《骊山》诗)一同、皆装景而已。
《批点唐音》:此篇虽亦稍急,然下句均停,初学可入?
《唐诗镜》:《凌歊台》、《咸阳城东楼》,三四俱作仄调,以取轻俊,此其病与盛唐人好雄浑同。雄浑则气易不清,轻俊则格多不正,诗家要道,雅时中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列为四实体。周珽曰:创识由眼锐,创局由腕活。可怪读唐律者,多横据“晚唐”二字在胸,致使用晦辈此等诗便用卑调概视,吹毛索瘢,徒烦饶舌。
《删订唐诗解》:吴昌祺曰:拗句最为有致,然当时长安何至如此?诗人语多太过也。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仲晦,东吴人。蒹葭杨柳、生性长习,醉中梦中,不忘失也。无端越在万里,久矣形神不亲。今日独上髙城,忽地惊心入眼。二句七字,神理写绝。不知是咸阳西门,真有此景?不知是高城晚眺,忽地游魂?三四极写独上“独”字之苦,言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如此怕杀人之十四字中,却是万里外之一人,独立城头,可哭也!二句只是一景,有人乃言山雨句胜于溪云句,一何可笑(前四句下)。秦苑也,秦人其何在?吾徒见鸟下耳,然而日又夕矣。汉宫也,汉人其何在?吾徒闻蝉鸣耳,然而叶又黄矣。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人问前人,后人且将问今人,后人又复问后人,人生之暂如斯,而我优羁万里耶(后四句下)?
《五朝诗善鸣集》:此等诗是最上乘。
《唐诗快》:如此凭吊,亦何可少!
《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朱东岩曰:许公,吴人也。蒹葭杨梆,习见有素,怀想已深。无端于千里之外,独上高楼,忽地惊心入眼,人可愁也。三四皆晚眺时景色,亦皆晚眺时愁思,云初起,日沉阁,雨欲来,风满楼,如此光景,高城晚眺,见之大可怕人也。“秦苑”、“汉宫”俱切咸阳……下一“夕”字、“秋”字,景况倍觉凄凉,感时怀古之意,岂能已乎!
《唐诗摘钞》:首尾全是思乡,却插入五六七三句纵横出入,全不碍手,唯老杜有此笔力。许,润州人,润州水乡,故有“似汀洲”语,犹言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也。此时愁绪正在开里,况云起雨来,是增一倍凄切也。五六则尽其晚眺所至而极言之。
《唐三体诗评》:惨淡满目、晚唐所处之会然也。
《初白庵诗评》:吾于或《丁卯集》中只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语工于写景,而无板重之嫌。
《分甘馀话》:唐人拗体律诗……其一出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如许深“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搂”是也。
《唐七律选》:只七字、写得到,惜上句景次不甚嘹亮,“楼”、“阁”杂出不妥。(“山雨欲来”句下)。
《唐诗成法》:次联名句,“阁”、“楼”相犯,又重楼字。唐人往往有之,终是一病,在今日则不可。
《唐诗别裁》:恐落吊古套语,少陵怀古诗,每章各有结束。
《一瓢诗话》:悠扬细腻之至。
《网师园唐诗笺》:荒凉如绘(“溪云初起”二句下)。即其写景运笔,足使人爱不忍释。
《此木轩唐五言律七言律读本》:三四可匹赵“残星”、“长笛”一联。
《龙性堂诗话续集》:许浑“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刘沧“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语意工妙相似,亦相敌。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清妙。何义门:五六言秦亡于赵髙,汉衰于石显,今何乃兼之也?纪昀:若专摘此二句(按指“溪云初起”一联),原自不恶。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三四绘景生动,自是名句,但“楼”、“阁”二字作对,殊觉草草。
《历代诗法》:三四机神凑合。
《五七言今体诗钞》:“溪云”一联固警句,然必当是咸阳景色耶?大抵用晦诗,似先得句,而后加题附合者然,此其病也。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一片铿锵,如金铃千百齐鸣。
《诗境浅说》:七句因云起而日沉,为诗心所易到。下句善状骤雨欲来,风先雨至之景,可谓绝妙好词(“溪云初起”二句下)。
《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今采此题,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何也?一是醒豁,二是合理。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