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6|回复: 22

远树真能带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2-1-13 08:1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军不仅好读书,而且好求甚解,专捡百度没有的思考,前些时日挑李白“中间小谢”解,以为中间当解为座中,而林先生不服,以为“中间”当作五解,而五言诗正是小谢之清发,接下来林先生怕是要谈禅入定了,而大军脑子快,频道已转,又发现了王维的问题,“远树带行客”,古人读此句以为入画,对带之含义却视而不见。大军给出了新见,以为是远树将行客带着走,但这种直译似乎值得推敲,比如下句:“孤村当落晖”,是不是可以直译为“把孤村当作落晖”。
   查古人诗句,远树能带的东西还不少,远树是货车还是列车?
   远树带山高
   远树带轻烟
   远树带斜日
   远树带鸣蝉
   远树带虚亭
   远树带平畴。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1-13 0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句法有时会有省略,把省略的部分补足了,就好理解了,但这个补足的工作是由读者完成的。读古典诗词,不能局限于字句本身的解读,许多人犯这个错误。

点评

是的,我看好多人解释脑补了不少,一解,二解,三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3 15:5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5:5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22-1-13 08:26
句法有时会有省略,把省略的部分补足了,就好理解了,但这个补足的工作是由读者完成的。读古典诗词,不能局 ...

是的,我看好多人解释脑补了不少,一解,二解,三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6:0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3 13:59
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确如诗如画:远山的树子已遮掩老友你的身影,夕阳余晖正映照着默默伫立在孤村的我。 ...

这么翻译也算一解,待更完美的翻译,或者竟如古人不去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1-13 21: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树带行客------带,显现。这个带就是你看到了我这评论面带笑容的那个带。
孤村当落晖------当,对着。这个当就是我和你门当户对的那个当。

点评

竹林七仙虽不大读书,但脑子灵光,这个解也别出心裁,但似仍以不解为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4 0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08:2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1-13 21:37
远树带行客------带,显现。这个带就是你看到了我这评论面带笑容的那个带。
孤村当落晖------当,对着。 ...

竹林七仙虽不大读书,但脑子灵光,这个解也别出心裁,但似仍以不解为好。

点评

什么叫虽不大读书,就读书而言,俺子规大哥略一浏览就知其大略要义。有的人读一个章节碰到“中间”就卡住了,皓首穷经从诗经到甲骨文研究一番,结果中是中,间是间,中间还是中间,恍然大悟间还赶脚自己学富五车,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4 15: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1-14 08: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非解不晓者,亦有解而反失其味者,有的诗句,你觉得它好就行,但如果一定要解、要用今天的语言把它翻译出来,反而不好了。诗词语言有很多特殊之处,有不同于其它文体的表达方式。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1:5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1:03
此处“带”应是遮盖、遮掩的意思,即直到綦的身影被远山的树木遮盖看不见了。跟老杜“清晖回群鸥,暝色带 ...

“綦的身影被远山的树木遮盖看不见了”。那么,“吾谋适不用”告诉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4:3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4:05
此句乃寄言也。

随即写信八百里加急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4:4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4:37
不用,綦日后肯定能读到此诗。

得到此诗时綦已高中?于是弃官潜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4:5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4:37
不用,綦日后肯定能读到此诗。

你读诗不考量时代背景,也不细察诗文,然后信马由缰思绪任驰骋,居然也当成自己做了大量考证。  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4:5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4:52
我们欣赏的是王维的诗,其它就不是我们所该关心的了。

关心得相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5:0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4:56
你的发问本身就与王诗无关,要知道王维此诗并不是相送时的即景之作。

怎的无关?你说綦已行远,那王维这诗,理应是“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后作”,但诗题以及诗的内容均无此迹象,对吧?

   王维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綦毋潜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进士,中间相差五年,你说王维这诗劝綦归隐?
   大量证据显示,綦此次落第是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也有少量证据说是綦毋潜中进士前三年。那么就是说,前一种证据时,王维还未出道,正为来年应考做准备;后一种证据时,王维已当官二年,尚未被贬(贬了就不在长安,送不了綦毋潜)。这时节,王维劝綦为隐?

   什么逻辑!

点评

“归隐”,“为”隐,为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4 1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5:1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1-14 15:09
怎的无关?你说綦已行远,那王维这诗,理应是“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后作”,但诗题以及诗的内容均无此迹象, ...

“归隐”,“为”隐,为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5:1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4:56
你的发问本身就与王诗无关,要知道王维此诗并不是相送时的即景之作。

不是即景之作,在诗里讲人家水路、不多天就到干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5:3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15:25
“东山”意象作何解呢?

你不配台着当时朝廷招揽人才的背景去说“东山”,当然是归隐了。配合着看,“东山”岂能无起意?

点评

配合,非配“台”,台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4 1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4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55
贡献
2893
金钱
4490
发表于 2022-1-14 15: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1-14 08:21
竹林七仙虽不大读书,但脑子灵光,这个解也别出心裁,但似仍以不解为好。 ...

什么叫虽不大读书,就读书而言,俺子规大哥略一浏览就知其大略要义。有的人读一个章节碰到“中间”就卡住了,皓首穷经从诗经到甲骨文研究一番,结果中是中,间是间,中间还是中间,恍然大悟间还赶脚自己学富五车,比如林金建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4 15:3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1-14 15:30
你不配台着当时朝廷招揽人才的背景去说“东山”,当然是归隐了。配合着看,“东山”岂能无起意?

...

配合,非配“台”,台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5 01:1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4 21:58
你的理解有误。据王维年谱,开元三年王维15岁就离家到长安,17岁在长安,间到洛阳,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

陈铁民先生的《王维年谱》出版以来,被商评极多,甚至被商评为:其问题之  x ,为建国以来同类著述中所 x 有。
不管是多是少, 撇过不提。

  王维是否同綦毋潜同届考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王维)高中,一个(綦毋潜)。

  721年春天,王维高中,就称春闱吧。之后,得官职上任后,风光了五个月左右被贬。好了,问题来了:  
1, 同届但落榜的綦毋潜,你走还是不走?等王维被贬了送他才走?
2,你抄来的“解褐为太乐丞”,“解褐”,就是“释褐”,卸去平民服饰著官服了。解褐或称释褐,要“守选而后释褐”。什么叫“守选”,“铨选”,找《册府元龟》卷六三五之《铨选部.考课一》慢慢查吧。找王冷然的《论荐书》,韩愈为孟郊写的《墓志铭》看看也行,就知道“铨选”到“解褐”须多长时间,这中间的考试得过关喔。
后来的白居易,不是利用这段时间练习做了“百道判”?

   以上说的这些无义意。难道綦毋潜落第后反过来等王维做了官,待至被贬之际才走的?这段时间有多长,你知道吗?

   我之所以举两例证,后一例证,就是有人认为,王维是做了官后送落第的綦毋潜的(这证据不靠谱处,就是以为唐代科举,考中了立马派官)。

   而至于你说王、綦同科,綦落第,或王维任职了綦毋潜落第,这些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高中了,却劝同科应试落第者归隐,这不绕着弯儿骂人家:你返乡下耕田吧。还算是开解綦毋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5 01: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王维)高中,一个(綦毋潜)落第。   脱漏“落第”二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5 10:5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5 07:20
问题就在于王维并不把落第归隐看成是人生的一种失败。

林先生这样看待王维不出奇,但王维怎样看待綦毋潜却是另一回事。这一首,是:“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明摆用史典安慰朋友,正因为知音良多,总有“吾谋”“适”“用”之时。
  王维写给綦毋的诗,刚好如同三步曲,第一步,是《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第二步,是《别綦毋潜》,称赞其诗文风格“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第三步,是《送綦毋秘书(一作校书)弃官还江东》:“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这三步汇总来看,王维对綦毋,不但不象对孟浩然那样直接支持其归隐,反倒似是被綦毋潜感染也准备弃官归隐(这个,在王维来说,肯定不是)。

  当然,也有学者考证说:《别綦毋潜》和《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都写于綦毋潜弃官的同一时期,那是另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5 11:2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1-15 07:34
綦毋潜是什么时候离开长安不得而知,有可能是考后不久也有可能是秋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唐代士子为 ...

这里说的是王维与綦毋潜,不是后来的黄滔。关键点在于王维官后几个月就被贬,贬了就不在长安,送不了在长安赴考落第的綦毋潜,这已经说过,不然我也不会搬第二种证据来说事了。

  高中之后,守选三年,等待吏部铨选,考“身、言、书、判”,过了关才真正派官。这个,在某些攻击律诗诗体是通过科考得官的帖子上也是说过的。

  王维高中后约十年,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朝廷不定期加开了“博学宏辞科”,这科考中的,不用花三年等吏部铨选,立马派官。后来者如元稹,杜牧等,不就是在守选等待中遇上“博学宏辞科”开考而赶去再考,中了,立马有官做的吗?
  那时,赖在长安不走的文人及不第文人就太多了。你乡贤黄滔,遇上的就是这年代之后的事,而綦毋潜,由落第到五年后高中再等三年铨选派官,也未到开“博学宏辞科”。而且,讲来讲去,关键点依然是王维得未贬官方可在长安送綦毋潜还乡。     根本没有可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0
贡献
13773
金钱
16762
发表于 2022-1-15 12:1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面帖子,綦毋是复姓,所有单取一“綦”字代表“綦毋潜”,是常识错误。   特此告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