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0|回复: 27

写诗与雕琢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诗与雕琢辨
——在夜郎书生诗《无题[七绝》下谈

  夜郎书生《无题[七绝新韵(折腰体)]
  隔窗飞雪落清哀,去影离眸不再来。闭门小室无香气,但看梨花陌上开。
  远山绿叶:(与龙家小院讨论)折腰体就是上半截和后半截之间不粘,如同一顺风般重复,像规律从中间折断。比如,通常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到折腰时,就成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也同理,折腰就成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腰是体式,与内容和意思无关。这种情况,如果不熟悉,可以用鼠标先搜索,领会后再发言,让发言更有话语准确性,内容针对性,讨论有效性和客观实际性。
  至于对这首诗的评析,注意看我下面的讨论。这首诗总体不错,主要是诗意和灵感可贵,如从飞雪感受清凉,到雪停时画面也没了,于是引起对居处的感伤。
  其中“无香气”,也算很自然,毕竟天气再冷,感官再觉清凉,飞雪还有的看,到连飞雪都没了,身边还觉得好吗?这时用嗅觉概括所有感受,很有代表性,也为引出梨花,做了铺垫,唯创作过程出现了梗阻。
  这首诗的好,如技巧性,你应该学,问题一面,你也可以反思和借鉴。----
  他人经验何珍贵,省却时间自跌跤。善学善知如此者,前途无量不须教。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开导,以后发言我一定认真调查研究,发言前做到言之有据和理由充分,从而让发言更有准确性和针对性。我理解问题却是还是不到位,没有问题的东西到我这里却硬生生出来了问题,以后也一定好好体会和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与作者讨论)这首四句诗,诗意很好,但有期待。上首《夏夜偶成》,我夸的很多,主要是痕迹自然,这首则不自然,显得创作时太费脑筋了,虽然意境不错,但要知道,意境里的每个物,都是意象,只要作者用到一个词,这个词就可能涉及意象,于是也就要想周全,意境怎么营造,意象怎么提炼的问题。
  这解决的是意境和谐与美的问题,非此便称不上好的创作,即好的技法。这首诗,首句“隔窗飞雪落清哀”,交待事情,也就是环境、氛围,事件,尚可,次句“去影离眸不再来”,则出现了不必要的多余意象“离眸”,即有此无此皆可,有则多余,实际这涉及的是,观景中有我无我,这一技巧怎么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意象和意境和谐的问题,就像人与人之间都和谐社会就和谐一样,意境和意境如果都能能互补和视角不同,展示的就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视角和内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维用“有我无我”,分出了三种境界,其实人与周围世界相处,哪能无我呢?无非是怎么面对、处理和选择罢了。除了没有真情实感,麻木不仁,或忸怩作态,造假蒙人,算不上境界不说,亦无非情景交融之时,看怎么面对,为一态,到了做出选择,有了态度,为一态,又至有选择而乐观豁达,超然处之,为一态。
  这既是人生修养问题,也是自然流露于手下之笔,所做出如何表达的倾向问题,事实上这就成了处理任何事情的观念和思想基础,包括怎么写诗和具体运用什么技巧,来如何表达自我。
  当然,既然是自然流露,修养不到就是修养不到,处于什么层次就是什么层次,有我无我,完全可以不必考虑,考虑也考虑不来,稍一做作,反而连境界都没有了,故遵循创作自然而然的法则,才是正道。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自然而然境界才是正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3:4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就是要保证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自然再自然,不加一丝受形式、格式、过程等束缚和影响下,导致的心理活动,思维状态,语言组织,变得有些微扭曲。比如,为了字数搞填空,为了声调搞自造,为了韵搞迁就,为了虚荣搞炫耀,等等。
  如此,就能在学诗写诗过程中,保证和保持激情稳定,思维轻松、成熟、顺畅、自然,也就有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的最佳效果,这也是最好的创作境界。即,该动笔时动笔,不该动笔时不凑合,该写的写,不该写的不写,该出现的东西出现,不该出现的东西,毫不吝惜一概舍弃。
  正是这样,语言表达才能跟得上,落不下,没有漏洞,而且简洁精练,更易于凝聚内容,形成高度提炼加工的效果,非但不用做作,也不用雕琢,其中如果遇到需要仔细推敲,选择字眼之处,也是为了表达精准,只要不留下痕迹,就说不上雕琢,亦谓“天然去雕饰”。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不受一丝形式,格式,过程束缚和影响下,导致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状态,语言组织 ,变得有些微扭曲。”这是告诉我不可被任何外物扭曲自己,从而保重如实的表达自我和反映社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了这些,就知道,“去影离眸”中的“离眸”是多余的,凑字数的,迎合声调的,而且“眸”的出现,也成了多余意象。如果创作经验成熟一些,就清楚,这时若还保持“以物观物”就挺好,且自然而没有蹩脚感,比如说成“去影离姿”。
  意象在意境中的出现,不是随意的,凡意象出现,都是观察和理解意境,不多不少的直观刺激,多一个意象就会牵走人的关注,还会形成对合理意境的冲突和游离,所以意象一多,意境就臃肿,没有好处。
  相反,少一个意象就会造成意境不明或黯淡,观察和理解起来也会掉入云里雾里,给人以表达不清的印象,让语言同时会变得无厘头,说了等于白说。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意象也要详略得当,即不能什么都想说而让意境臃肿,也不能什么都想不说或者少说,从而让意境不明和残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闭门小室无香气,但看梨花陌上开”两句,看似说的很好,却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前句字面上没什么问题,但“闭门小室”透露出的时代感和个人处世作风,影响了欣赏,实际是光顾了考虑意思,没有体会到“室”这个字的语感。
  “室”这个字仅指地方,不如“屋”与人联系紧密,不妨换成“闭门小屋”体会体会。即使如此,因有前面“隔窗”,也不必再说“室”或“屋”,因为意象的任何一次出现,都是视角的变化,同一个意象的反复出现,都意味有所强调和强化,如没有特殊作用,就不要转移读者的观察和理解,造成不必要的联想和感受。
  也是这样,这个空间就不如用来添加更深入的表达,如“闭门倍(忽)感(觉)”,通过利用或扩大意境意象的原有气息、气场和力度,来凝聚和深化内容向内涵转化,即让内容多包涵些,多充实些,多给读者以实际感受,以便达到手法精简精练,又充分释放诗内外资源,最终求得最大程度表达作者想表达的效果。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意象和视角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用词要精当精炼和有语感,内容上要有递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后句涉及从创作和欣赏两个角度,来审视这首诗的真情实感和是否属于实情的问题。因为我谈的是实践论,盯住和探索的是怎么写的创作规律,所以要从根本上审美这首诗
  实情,可以是现时眼见身历详知,也可以是过后很深的印象,但都不能假,不能搞成“看图说话”,或自造图景,自说自话,尽管这有时对读者的确有蒙人和蒙成功的效果,但不是写诗的真规律,也就只能看做偶尔为之尚可,以此为习则不可。
  此诗以雪切入,以梨花作结,如此就要问这两个事物,是不是作者写诗时的真实背景,或者巧合,非此便是造诗,成了以情找物,以言找物,或以念头攒物,这就不好了。
  其次,“陌上”指野外,如何与“小室”联系起来?是野外小室,还是城村之小室?若是前者可成立,若是后者则须特殊处理,如村边城边,而且是矮房矮院所面之景,若有高墙障之,必无法隔窗面景。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何为艺术的真实性,表达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就是其目的。如以前我们家就一定能够看到这样的雪景,因为当时处于村边,这些年房子盖的多了,还是能看到一部分,但全景是不能看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图面景,高楼别墅亦可,但“小室”又不得解,且与所含气息、色彩、情调等,都成了矛盾龃龉之状,全诗也就没的赏了。
  假如不考虑任何真实,仅考虑意境意象的合理性,即合理的成诗环境和条件,似乎把“陌上开”,说成“院里开”,更适宜解读。
  以上说的是这首诗的痕迹问题,任何一个痕迹带来的都是疑问,既涉及真实,也涉及技法,而且指向的都是蹩脚之处。蹩脚如果出在技法上,叫“败笔”,是可改进的,如果出在真实上,叫“造假”,除了否定便什么都不必说了。
  当然,蹩脚如果出现在初学写诗阶段,是必然的,也就大可理解,因为出现蹩脚,尤其明显蹩脚,正是还处于初学写诗阶段的象征和证明,这时就要学会怎么面对和处理蹩脚,并从中接受教训,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写诗修养和技能。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实的表达和表达自我,真实是生活的真实,自我是真实的自我,即真实的表达人和事。写景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还是不得其法,看来以后要好好学习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首诗,因为有特例情况,从我这个读者看来,还不好断定真实与否,若是真实的,就建议在诗里诗外加以明确,如诗里不说,诗外也要加个注解或题记,因为凡特例情况,在别人不了解背景时,都提不上欣赏,也无法欣赏,
  果真不属于特例,就要问问写诗的路子对不对,是受了就诗论诗和为写诗而写诗风气的影响,导致以脑筋割裂孤立静止为美,还是因写诗不熟练,而顾此失彼造成的。
  比如,一边组织思路,一边被什么感觉牵着跑,也就顾不得环境氛围、意境意象,情调感受,语言措辞等等真假了,这是在不熟练阶段,就必然遇到的创作常识和技法问题。
  不管怎样,初学写诗所遇到的各种熟练不熟练等常识和技法问题,都好解决,假以时日磨炼就行,唯形成了就诗论诗观念和习惯,成了走死路,则非回到原点,便没有别的办法。
  好吧,就说到这,算是做个写诗参谋,来谈谈这首诗该怎么写,至于具体实际情形如何,怎么面对,还得自定自夺。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外明白了写诗要真实的表达自我,不要被感觉牵着跑,否则就难以完成创作实践的意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几句,---
  两千六百余文字,感受一番诗写来。四句七言成与失,千丝万剪断和裁。
  厘真去伪是方出,浇水施肥花自开。莫看当今风气坏,与人为善总应该。

点评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 ,两千六百余文字,感受一番写成了诗。叙述。 颔联,评论四句七言诗的优点和不足,都要经过千丝万缕的分析,判断和裁夺。这是评诗者的实际感受和经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教诲,我看到了一个规律,就是绝句第三句重复第一句格律,律诗颈联重复颔联格律,这样就形成了折腰体格律,也就是不粘。

点评

是这个意思。因为只有对与不对,这两种情况,所以为了熟练,方便的记忆是,在一联中,句与句,平对仄,仄对平,谓“对”,两句也谓“对子”。 联与连,如果这样,恰好成了ABAB式的一顺风,叫“不粘”,也谓“折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3: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0
二  折腰是体式,与内容和意思无关。这种情况,如果不熟悉,可以用鼠标先搜索,领会后再发言,让发言更有话 ...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开导,以后发言我一定认真调查研究,发言前做到言之有据和理由充分,从而让发言更有准确性和针对性。我理解问题却是还是不到位,没有问题的东西到我这里却硬生生出来了问题,以后也一定好好体会和谨慎发言,多从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我也一定听从您的教诲,多多向“夜郎书生”诗友学习,希望以后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灵感充沛的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3: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1
三  远山绿叶:(与作者讨论)这首四句诗,诗意很好,但有期待。上首《夏夜偶成》,我夸的很多,主要是痕迹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意象和意境和谐的问题,就像人与人之间都和谐社会就和谐一样,意境和意境如果都能能互补和视角不同,展示的就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视角和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3: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2
四  王国维用“有我无我”,分出了三种境界,其实人与周围世界相处,哪能无我呢?无非是怎么面对、处理和选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自然而然境界才是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3
五  这时,就是要保证在营造意境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自然再自然,不加一丝受形式、格式、过程等束缚和影响下 ...

谢谢老师的讲解,“不受一丝形式,格式,过程束缚和影响下,导致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状态,语言组织 ,变得有些微扭曲。”这是告诉我不可被任何外物扭曲自己,从而保重如实的表达自我和反映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3: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4
六  理解了这些,就知道,“去影离眸”中的“离眸”是多余的,凑字数的,迎合声调的,而且“眸”的出现,也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意象也要详略得当,即不能什么都想说而让意境臃肿,也不能什么都想不说或者少说,从而让意境不明和残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4: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5
七  至于“闭门小室无香气,但看梨花陌上开”两句,看似说的很好,却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前句字面上没什么问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意象和视角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用词要精当精炼和有语感,内容上要有递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4: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6
八  二是后句涉及从创作和欣赏两个角度,来审视这首诗的真情实感和是否属于实情的问题。因为我谈的是实践论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何为艺术的真实性,表达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就是其目的。如以前我们家就一定能够看到这样的雪景,因为当时处于村边,这些年房子盖的多了,还是能看到一部分,但全景是不能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4: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1-11 14:34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6
九  如果仅图面景,高楼别墅亦可,但“小室”又不得解,且与所含气息、色彩、情调等,都成了矛盾龃龉之状,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实的表达和表达自我,真实是生活的真实,自我是真实的自我,即真实的表达人和事。写景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还是不得其法,看来以后要好好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5: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7
十  像这首诗,因为有特例情况,从我这个读者看来,还不好断定真实与否,若是真实的,就建议在诗里诗外加以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外明白了写诗要真实的表达自我,不要被感觉牵着跑,否则就难以完成创作实践的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1 16: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11:08
十一  几句,---  两千六百余文字,感受一番诗写来。四句七言成与失,千丝万剪断和裁。  厘真去伪是方出, ...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  ,两千六百余文字,感受一番写成了诗。叙述。
                          颔联,评论四句七言诗的优点和不足,都要经过千丝万缕的分析,判断和裁夺。这是评诗者的实际感受和经验。
                         颈联,厘定和辨别真伪才能开出正确的方子,为的是浇水施肥花能够自然的开。这是评诗的针对性,是针对于人有益和纠正错误的   。
                        尾联总览全文,莫看当今社会风气坏,但与人为善还是应该要做的。讲与人为善是沟通和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总的来说,此诗用分总的结构,直接描写和表达胸臆,表里评诗的实践甘苦和原则标准。

点评

哪有什么分总结构?好的说话都是一次次总分总分之序,总是总览,有概括和提纲挈领作用,分是围绕总的展开,这些无外乎是总分接总分,总分于总分中,各种总的大小、分的大小问题。 开头都要有总的意思,然后才能展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1 2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1: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11 13:04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教诲,我看到了一个规律,就是绝句第三句重复第一句格律,律诗颈联重复颔联格律,这样就形 ...

是这个意思。因为只有对与不对,这两种情况,所以为了熟练,方便的记忆是,在一联中,句与句,平对仄,仄对平,谓“对”,两句也谓“对子”。
联与连,如果这样,恰好成了ABAB式的一顺风,叫“不粘”,也谓“折腰”,故“粘”的格式,是ABBA。律诗就是ABBA ABBA,折腰就是ABBA BAAB。
此外,若都成了ABAB ABAB,或其它样式,就属于离格律诗越来越远了。格律就是规律,固定成某种格式,程式,就是格律。
规律总是可循环往复的。循环有粗有细,细就成了定式,因为倾向僵化,规律就越死,相反,粗就成了可变通,规律越活。这上如何把握,是度的问题,超过度,就不再成其为规律,更没了格律。
我的分法,格律诗只有近体诗一种,词因为按牌子分格律,就“词”这一大的概念而言,总体格律并非可循,就称为格律体,然后不符合格律诗和格律体的,都归入古风,古风也叫“古诗”,“古体诗”,“旧体诗”。
格律诗,格律体,古风,合起来都归入传统诗,或称传统诗词,为与现代自由新诗区分,也谓“旧诗”,若没有具体语境,仅随口说说,很多情况也称古诗,古体,旧体。
也是这样,任何概念,也都不是死的,不同的使用,有不同的意思,都要考虑使用环境,避免出现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偷换概念现象。
偷换概念是无知行为,并非可轻描淡写为“理解错误”,之所以理解错误,还是因为无知,所以要注意平常修养,什么都不能提了信儿就跟着走,都要先分辨有几重意思,最终弄清在一定语境和环境中,最准确的具体意思是什么。这种做法,亦谓“三思”。
而且,偷换概念会让很多思考性劳动白费,如同指鹿为马,南辕北辙,不着边际说话,这就没有了说话的意义,还有可能话赶话,闹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连解释都找不到缘由,又所谓“越抹越黑”。----
学问钻研非简单,丁丁卯卯让人寒。不经刀斧无精器,一失毫厘有大难。
唯向细苛求较量,方从严格树开端。始斯才见真飞跃,万里披荆信步欢。

点评

学问钻研非简单,丁丁卯卯让人寒。不经刀斧无精器,一失毫厘有大难。 唯向细苛求较量,方从严格树开端。始斯才见真飞跃,万里披荆信步欢。 写诗老师的诗作,首联,学问钻研并非简单,丁丁卯卯的问题都让人打寒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 10:44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开导,让我更加清晰的明白了格律体和格律诗的相同和不同,也明白了折腰体的具体变化,以及不同划分方法不同的叫法。同时让我明白了概念不能混淆,否则就容易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龃龉,比如”格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 1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2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1-11 16:08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  ,两千六百余文字,感受一番写成了诗。叙述。
                          颔联, ...

哪有什么分总结构?好的说话都是一次次总分总分之序,总是总览,有概括和提纲挈领作用,分是围绕总的展开,这些无外乎是总分接总分,总分于总分中,各种总的大小、分的大小问题。
开头都要有总的意思,然后才能展开,要不从哪里展开?展开就要想着收拢,这就成了总分总,如果展开后,发现意思很紧凑,连总都是多余的,就不必总,这就是总分。
展开越大,越要记得根据格局,随时进行内部结构总分,以免展开中相互没有联系。展开越长,就要随时衔接上下条理总分,如小结,过渡,再延伸等。
写到末尾,通常要有总览全篇的过程,总也要起到这样的功能,但总不能死总,要活总,所以总还是意味分,也就是当文章结束了,还要留有余味。
写诗也是写文章中的一种规律,不这样,语言之间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东锤西镐,谁还能听得懂?如果不理解这些,自然也用不好起承转合,更不可能活用起承转合。
这方面,你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大脑,大脑跟不上,有知识也会是死的,细细琢磨琢磨怎么把话说清楚,说话的结构和条理是什么,怎么体现,如此是不是就很好明白了?
如果对说话不好品,可以拿几篇短文品品,哪篇文章都有开头结尾和中间过程,开头和结尾就是总,中间过程就是展开,展开就是分。
在展开中,仍然有这样那样大小总分,都可以细细看看,开头是怎么开的,结尾是怎么结的,中间展开中,又有哪些小结和过渡句,过渡段,其后怎样,接下来又怎样。----
学问都从脑袋来,若亏细致也悲哀,有心当做无心使,无意充为有意裁。
举一反三成乱想,知千漏万变胡猜。嘴皮顺溜诓人也,眼孔失真真发呆。

点评

学问都从脑袋来,若亏细致也悲哀,有心当做无心使,无意充为有意裁。 举一反三成乱想,知千漏万变胡猜。嘴皮顺溜诓人也,眼孔失真真发呆。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学问都从思考来,如不能细致的思考也是悲哀的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 11:40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开导,怪不得我每次看您写的是怎么开头也像总呢?原来文章都是总分总,那现在我对先前的疑惑就有了很好的理解。看来我对文章还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至于写什么东西没有清晰的章法和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 1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21:56
是这个意思。因为只有对与不对,这两种情况,所以为了熟练,方便的记忆是,在一联中,句与句,平对仄,仄 ...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开导,让我更加清晰的明白了格律体和格律诗的相同和不同,也明白了折腰体的具体变化,以及不同划分方法不同的叫法。同时让我明白了概念不能混淆,否则就容易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龃龉,比如”格律诗“也叫”近体诗,相对于“新诗”也成称之为“旧诗”。而偷换概念就是违法了逻辑中的“同一律”,即概念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如果用不同定义的概念当成一个概念说,这就是偷换概念,抑或混淆概念,是达不到有效沟通和交流的目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 1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21:56
是这个意思。因为只有对与不对,这两种情况,所以为了熟练,方便的记忆是,在一联中,句与句,平对仄,仄 ...

学问钻研非简单,丁丁卯卯让人寒。不经刀斧无精器,一失毫厘有大难。
唯向细苛求较量,方从严格树开端。始斯才见真飞跃,万里披荆信步欢。

写诗老师的诗作,首联,学问钻研并非简单,丁丁卯卯的问题都让人打寒颤。告诉我要有严谨的学风,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小心态度。
颔联,不经刀斧的打造无以成为精致的器型,一旦出现毫厘的谬误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隐患和困难。这是告诉我要重视实践和勤学苦练,不能出现差错。
颈联,唯有连细小的问题都不放过,方能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开始。告诉我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
尾联总览全文,到这里才算有了新的飞跃,可以万里披荆斩棘和信步而 欢乐。这是告诉我学问知道建立的基础要正确,态度也严谨,如此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 11: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23:10
哪有什么分总结构?好的说话都是一次次总分总分之序,总是总览,有概括和提纲挈领作用,分是围绕总的展开 ...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开导,怪不得我每次看您写的是怎么开头也像总呢?原来文章都是总分总,那现在我对先前的疑惑就有了很好的理解。看来我对文章还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至于写什么东西没有清晰的章法和步骤,而总是跟着感觉走,走好走坏运气的成分居多,这就是发挥不稳定的根源,因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和清晰认识。
      而且您的教诲也让我明白了,总分总只是一个总体的说法,其中间展开的部分也非一直的展开,而总是有一个个小的总分总构成一个个小的分,这就是总和分之间的灵活机动变化。我之前以为刚开始就是分,到最后才是总,抑或刚开始是总,中间的解释过程是分,现在想想在总分的理解上还是太过于僵硬了,即不得其法。
       有时间我会去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从中好好体会体会总分总之间的收拢和展开的规律,以便从实际印象和感觉上体会真实的规律和文章布局和行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真实的体会脉络和枝干的发展和走向,以便真正的掌握总分总的说话和写文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1-12 1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11 23:10
哪有什么分总结构?好的说话都是一次次总分总分之序,总是总览,有概括和提纲挈领作用,分是围绕总的展开 ...

学问都从脑袋来,若亏细致也悲哀,有心当做无心使,无意充为有意裁。
举一反三成乱想,知千漏万变胡猜。嘴皮顺溜诓人也,眼孔失真真发呆。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学问都从思考来,如不能细致的思考也是悲哀的事情。告诉我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
颔联,有心于学习的人反而不知用心思考,无意的人也冒充已经做好了决定。告诉我学习要身心合一,不能搞表面形式。
颈联,如果举一反三成为了胡思乱想,那知千漏万便成了胡乱猜测。告诉我思考也是从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来,而非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尾联总览全文,谁嘴皮子都是骗人的,眼睛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才是真发呆了。告诉我要善于发现和思考,不能提着信子就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