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21-6-12
威望1258
金钱3360
贡献1622
金牌会员
 
威望- 1258 点
贡献- 1622 次
金钱- 3360 枚
|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12-31 13:50 编辑
品质·沉潜·传承·快乐·包容——《中楹百家》跋
站长:曲景双
按:中国楹联论坛系统修改一段时间又重新开放了。这是站长曲景双先生当年为《中楹百家》写的跋,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楹联论坛的宗旨。
中国楹联论坛成立十年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年还只是人生的一个刚刚开始,对于一个论坛来讲十年可能承载很多,但从其生命线来讲何尝不仅仅也只是一个童年。在这本论坛十年百家联集付梓之际,大家嘱我写点文字,我想也算作对论坛从童年到成年的一个总结和展望吧。权作跋。
如果说中国楹联论坛刚开始成立时,我们只是追求建立一个可以供爱联人自由写作和研究的空间,我们只是用一种貌似嬉戏的态度和微薄的力量延续一种或有的责任的话,那么随着它十年的积淀和扬弃,今天其自身已经有了些许秉性和品格。如果做个提炼,我愿意用“沉潜、品质、传承、快乐、包容”这十个字来概括。
沉潜,顾名思义,沉得了、潜得下,它的反义词是浮躁。名利对任何事情来说,都是与之相伴的。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里,我们在做着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耐得住,要纯粹,这是论坛一直坚守的。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我在内的一批人为什么不加入某些组织,为什么我们反对彼此称呼老师,为什么论坛的人参与征联的不多。其实,这不是某些组织不好,也不是老师称谓不好,更不是征联不好,而是这些的背后都有扯不断的名利,有些甚至是世俗和铜臭。很多人跟我说,中国楹联论坛在当今的联界是个另类,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在写着不入时不入世的东西,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类比下濮存昕回答青年提问“北京人艺为什么还在演《茶馆》《雷雨》这些不入时不赚钱的东西?”濮说:“时尚的、赚钱的东西没什么不好,我鼓励你们去看,只是千年的参天大树从来不会长在CBD,只会长在深山老林里。”诗经里有“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中楹大概就是结庐山涧、自睡自醒、自说自话的那类。如果一定要定义,这个大概可以称为中楹的价值观。“板凳才凉须坐久,江声不响愈流深”,希望中楹把十年刚坐冷的板凳长期坐下去,永远深流在名利之外的不响中。
品质,代表中楹也是有追求、有在乎的。中楹不在乎名声在乎品位,不在乎数量在乎质量。这一点从来没有人刻意讲什么,但冥冥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从来说属于中楹的人走了还会回,不属于这里的人来了也会走,不属于这里的作品放在这等于没有,属于这里的作品即便不在这也有感知。简单说,我想就是这个人、这个作品和中楹的追求是不是一致。“奥卡姆剃刀”讲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中楹,我们追求的是楹联这门文学艺术本源的东西,所以那些所谓定义于人名前的头衔名声在中楹可以说是没有用,也没有必要的。正如这本集子我们统一整理简介的时候,悉数删除了每个作者一切外在名头。我想最说明问题的就是您作品的本身,我们不炫名但可以炫技。什么样的楹联有品质,就是符合楹联内在美的规律的东西;什么样的联家有品质,就是有有品质作品的人。中楹就是这样的简单。那么楹联的内在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说的简单点就是集思想性、功用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中楹每年都设置两个创作的奖项,说奖项不如说是引导,一个叫彭玉麟奖,一个叫莲华奖。彭一生知己是梅花,梅的孤芳自赏,莲的不蔓不枝,这也是我们希望联友去追求和达到的艺术品位。
传承,这大概可以说是个冠冕堂皇的使命感。在中国其实我们有大量古老而又美好的东西,在我们文明现代化的今天被淹没和抛弃了,语言文学艺术首当其冲。随着上世纪初中国去文言文的运动开始,我们便一步步把属于这个民族最核心思维的语言传统给完全进行了置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是用方块字在讲英语。我们上几代的语言工作者从王力到吕叔湘等诸位先生费了很大劲,用西方的语法体系给汉语进行了揉捏和包装。这个过程无疑加强了供交流的口头语言的普及和便利,但对书面语言,特别是文学艺术而言,却是破坏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中国的哲学到文学,讲求的是感性而非理性,是体悟而非逻辑,是关键而非系统。笔者也曾经很崇拜西方的大哲人,但当回头细习我们先秦百家时,发现居然他们用那么繁琐的逻辑讲的数万字,我们的祖宗用寥寥数语就说得再清楚不过。所以,当西方大家叔本华最后发现形而上要砸破开始的那个概念,因为概念是值得怀疑的时候,我们的老子几千年前就开明宗义“名可名非常名”了;而当尼采也最后开始学习我们的前人抛弃逻辑用诗话语言表述哲学思想的时候,我们的大学教授还在用着那些拗口的名词和晦涩的语言教授中国的下一代学人;特别是我们今天的大学课堂的《古代汉语语法》居然是满篇的主谓宾定状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我们的小学教育居然容不下几首古诗。这一切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所以,呼唤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语言文体的传承和复苏是件很重要很急迫的事。如果这样情形再过一个世纪,那么不客气地说我们基本就是自己灭了自己。楹联是个小技,但它的简约、平衡、深义这些特征很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化艺术的内核,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而且,尽量是保留它的很多原始味道,不要再过于现代化了。在这里,我尤其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古汉语基本语素是字,一般单字为词,我们的词类叫字类,我们的字分实虚死活,我们的古汉语没有使动用法、没有意动用法,那是活字的使然而然,否则就是死字,完全自然而然就是实字;没有省略句,祈使句,古汉语就是这样说话;没有借对、领字,这些是便于理解造出来的!在此,我诚挚呼吁和拜托各位先生及联界同仁用传统的思维与方法传承传统文化。
快乐,文字是拿来愉悦身心的。古人说好书如甘饴,好的论坛平台也应该如此,中楹一直主张我们要严肃地活泼起来。没有价值导向是没有高度的,没有严肃态度是不会有长度的,没有娱乐精神是不会有宽度的,这个长宽高构成了我们常讲的格局。如果说中楹的价值导向是沉潜、严肃态度是品质和传承,那么娱乐精神就一定是快乐。其实作为楹联艺术本身或者大到文学艺术乃至艺术,都一定包含着趣味性。楹联在这点上体现得最明显,对仗本身就是从古老的诗经一直传承下来的一个中国语言文字的内核,它貌似说两句话要很和谐很平稳,但其中充满了乐趣和机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到了对联,我们把它推到极致,甚至搞出了诸如无情对这样充满机趣的奇葩。当然除了文字本身,论坛一直主张轻松娱乐写作,我们希望来此者要有玩家的风范。与其给学习楹联、写作楹联和研究楹联者予之以名、导之以利,最后变成名缰利锁,何如以玩家的心态和达者的乐趣来对待呢?对论坛这是个驱动机制的问题,对联者这是个出发点的问题。如果你想长期对楹联有热度,一个字“玩”这就对了。人就是在玩中实现社会化的,人类就是在玩中实现文明化的,所以,欢迎所有爱联者在中楹成为玩家。
包容,中楹倡导各类人等共处,可以不和平。当然这里可能有人说,你不是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那还讲什么包容?是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包容在主观上是中楹一直在坚持做的,而品质的群类是客观上形成的。不管你原来在哪里、不管你现实怎么样、不管你跟管理熟生、不管你用什么马甲,在中楹我们是自由的,平等的。有人跟我说,陆总你们不重视我,我说你要什么重视,天天捧着?对不起,中楹不会有,我也没人重视;有人跟我说,那个人是个变态,你为什么不赶他,我说我也是个变态,他的联不变态就好了;有人跟我说,那个人现实中落魄的不行,在论坛那么狂,我说李白杜甫也很落魄,但不影响他的艺术创作;有人跟我说,我是某某长给我给贵宾好吗,我说您来玩我高度欢迎,但对不起我都不是站长,请谅解;有人跟我说,那个人道德很差总换女网友网恋,我说严嵩据说道德也不好,但他书法一流的……总之,我想表达的是,网络或许就有这点好处,现实中我们可能不会相处,但在这里只要不违反基本的底线,都可以。中楹珍惜每一个真正的联友,在乎任何人,不在乎任何人!我曾经告诉一位联友,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不怕狂妄,偏执才有好的艺术,但也一定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太珍惜羽毛飞不远,没谁地球都可以转。所以,中楹的包容可以概括为:你来了不迎,你走了不送,你又回来了不接不拒。总之,我们的包容是最真诚的,虽然平淡。
以上,大致说了说中楹十年形成的所谓风格,下面说说这本集子。
这本书收录了中国楹联论坛成立十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楹联创作者的代表性作品。说大一点不谦虚一点,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当代楹联创作的一个相对高水平群体的概貌。这里入选了102位论坛作者的作品,这些作者大多对楹联有很深的热爱,其创作基本处于逐渐成熟期。他们中既有浸染楹联多年、年近古稀的联坛前辈,也有接触刚两年但资质灵性俱佳的90后联人;既有在现实联界声望水平俱佳的联家,也有隐在白云深处人所不识的佚名者;同时还有2位已经去世的年轻联人。当然,在中楹还有一批非常不错得联人待成长挖掘,也有一些水平不错的联友成联作品不足没能入选,同时遗憾的是还有个别联友,比如汨罗江、孔方兄、品味、哪根葱等,水平相对不错,但因无法联系而作品未能收入。所选作品大多为作者自选的20-30副联的代表作,所以还不能全面展现其创作。编者也试图介绍下各个作者的创作风格,比如金锐的俊秀、轻雪的温婉、怀抱昆仑的疏狂、谢青堂的空灵、寂寞西风的铁铸、琴瑟静好的朴拙、鸠竹的古雅、王不二的机趣、不是很帅的思力、一脉花香的绮丽、衣衫不整的冷峭、儒夫子的端正、抱犊散仙的峻峭、林南的醇厚等等,但终因各有角度、言难尽表、力有不逮而作罢,只能由读者自己去品读玩味了。同时,这本集子是原创成联作品集,正如序中太品先生所言,十年来中楹在楹联理论研究上也涌现出一些颇有见地的作品,只能下次择类再行编录了。
最后,借这本集子出版作为论坛十年的见证的契机,允我借此代表论坛感谢一些人,感谢东元、恒醉其香、海焰、周伯通、袭月、霓衣如岚、来者,个中原因不一一说,总之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论坛的存在;感谢金锐、一脉花香、时习之、一散人、轻雪、谢青堂、晴空鹤、水若兮、怀抱昆仑、鸠竹、无字、易行舟、联系人、莫非、故园天籁、试剑、李深秋、空空、臣步烟、海棠夜语、花魂鸟梦、自在山中、小李寻欢、梅之影、南窗、大唐、澄蓝、寂寞西风、抱犊散仙、周大烟袋、燕七、无穷江月、只绕梅花、孙逐明、青竹闲云、老雨、林南、北纬42度、谢郎衣袖、山如是、深深、吴钩、破茧成蝶、细雨沾衣、风中飞絮、大江东去、白衣孤鸿、太李白等不能一一列足的我的老朋友和小伙伴们,没有他们就没有论坛这么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常江、叶子彤、刘太品、郭殿崇、李文郑、秦志法、余德泉、龚联寿、曹云霖、胡永平、石印文、王诗森等诸位前辈先生对论坛和后学的支持与期勉,没有他们论坛的进步便缺乏简明的方向和鼓舞的声音。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再磨十年剑,何必露锋芒!期待中国楹联论坛下一个十年与您相互砥砺,共同厮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