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16

从实践学写诗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1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实践学写诗二
——在拙作《七律·公道》下复龙家小院
  把像写几千字论文的能力及其思路,提炼成几句话,并非简单的工作,既涉及大布局的能力以保证容纳,也涉及“千言万语融于一句话”的加工本领,没法小视,这方面人人可以一尝,尝了就能清楚其中的甘苦得失。
  这种情形必须犹如冲关一样,压缩再压缩,凝练再凝练,结晶再结晶,这本身就需要大开合、大运作、大视野和大手笔的概括能力,带给诗的将是“于波澜不惊中见功力”的美感,如此才能抵消平铺直叙句子,平淡无奇,缺少起伏的弊端。
  同时,还要防止提炼和加工过程中出现任何纰漏,特别要避免认识漏洞和语言败笔,这就不仅需要周密再周密,谨慎再谨慎,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修养等,诗外功夫方面跟得上。
  就写诗过程而言,要做到这些,非但要在思维内容和语言条理上下功夫,也要在诗技诗味上下功夫,尤其还因意境少,甚至全无,就得有极强的语境语感运用能力,并在这方面尽量出精到。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0: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在同一诗里理性和感性的直接矛盾,理性用于创作,是内容需要,感性用来面对欣赏,是诗本位的需要,所以说理诗虽然在表面上感性少,但作者不能感性少,反而因没有意境意象可借助,感性要更强。
  这种感性,已经不是对意境意象的感性,而是对创作激情的感性,首先要有对灵感一抓就灵的感性,然后表现为对包括概念、语境、字里行间,尤其一放一收之间等在内的一切,有高度敏感,并藉此将理性提升到热情上来,让理性产生可使人精神振奋的温度感。
  有温度就没有僵死,什么都可以是诗。比如,霜雪是冰冷的,人在其中不理性也得理性起来,可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到外边看树挂?因为美有温度,所以树挂就是诗,不是诗也是诗。
  美自何来,由人的感受中来,是感受让人引起一系列反应和反映,所以才有诗意,用语言把诗意概括或描述出来,诗意就得到了固化,从无形变成了有形。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理性和感性矛盾的对立统一,理性是客观的认识,感性是人性主观的温暖,用温暖的主观反映客观的理性,这样说理就由冷冰冰的认识论证变成了慷慨激昂的陈词,风格大变而道理不变,使读者能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0:47
文章平铺直叙确实因缺少跌宕感和技术手法让人不管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觉得平淡无奇,但如果能用能明白什么是诗味,就能给诗加人性温暖,这时的说理就成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然给人以绘声绘色的感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0: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  中,人是怎么感受的?是因为人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而且有认识和情感,特别是思考和判断。这就是为什么写说理诗,因为要说理,所以重点要放在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上,而不是放在玩句子上。
  认识和思考的底蕴,是理论基础和生活基础,特别是观察、体验和研究,并且有具体素材做依据。写说理诗关键在于分析和论证,那么底蕴就是视野、视角,以及认识深刻程度和具体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在创作技巧上,写说理诗的关键技术在于先有写文章的基础,要求对所写内容搬得动,玩得转,能够举重若轻,如整体布局和条理顺序,像切入,立意,收篇,中间过程等,这些底蕴都是来源于能写大一点论文的本领,然后便是把复杂的论述性思维,凝练成几个句子,这时才是看写诗的具体能力如何。
  在创作形式上,说理诗有部分说理和系统说理,部分说理通常指哲理诗和明理诗,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和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系统说理是从头至尾纯粹说理,不借助一丝意境,如陆游多首《示子遹》。

点评

“说理诗关键在于分析和论证,那么底蕴就是视野、视角,以及认识深刻程度“这就是认识,”具体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这就是思考,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是写说理诗对理性的要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1:08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说理诗需要具备哪些个人修养。需要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需要有写大论文的能力和修养,也要对说理诗从创作形式清楚明白。说理诗就是要在认识上的分析和论证,最终证明了道理的真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
  不借助意境,还要把意思说清楚,就只有通过概念来承担,意味着用语境,即上下文,来联系和组织语言,即便语言中可能用到意象,也多属概念性质,着重于具体意思,不着重于具体形象。
  例如,陆游诗句“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还如“鼠目寸光”,“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盲人摸象”等。
  也是这样,在语言技巧上,诗句才有可能在平铺直叙上做文章,并同时可借助成语,典故,故事,熟悉的意象。不管怎样,为了不分散注意力,不影响客观理解,就是不能引起过分感性和含有主观的因素,如象征,联想,夸张,过重的比喻等。
  在平铺直叙上做文章并非好做,语气语义平淡是最大弱点,把弱点变成优势,既是语言技巧,也要懂得一点辩证规律才好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语言凝练起来和有概括力。
  语言一旦凝练,句子就显得有包容和涵盖,而这唯有通过抓住内容的本质,才能具有一语中的概括效果,加之句子越凝练,越显得铿锵,有美感,而且不同的人进行凝练,就有不同的韵味趣味,如此就把平铺直叙变成了优势。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概念语境来说理且不乏味,就是让语言有凝练和概括力。我本身的文学素养比较匮乏,写东西平铺直叙的比较多,不是想平铺直叙,实在是不懂其他的叙述方法,懂也是略懂而无法熟练运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平铺直叙,指语句没有起伏,不吸引人,特点是不加修饰,不加迂回,用此法也不允许修饰和迂回,但这样的句子和如此写诗,也不都是缺陷,要是缺陷,恐怕连日常语言也没了。
  任何事情、任何做法,都有难易,美丑,优势和劣势之分,都有其因存在而存在的价值,不能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什么,欣赏什么,就对此固守成规,终归什么规律都不是投票决定的,都要因而制之,具体情形具体分析,到底还要看由什么人做,怎么做,会不会做。
  平铺直叙与非平铺直叙比较起来,正因为少了修饰和迂回,才更易于承载信息,更易于把事情讲明白,更易于不遮不掩,一针见血,直抵问题的要害。
  试比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与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个句子都含有各自的道理和相应信息,哪个更易于承载,哪个更通俗易懂,哪个更直通要害?
  所以,平铺直叙用得好,写说理诗才容易,且适宜表达各种各样的理性意思、意味和意趣,如答疑解惑,省思辩理,规劝告诫,鞭笞号召,揭露揭示,宣传鼓舞,主张申诉,阐据述实,归纳总结等。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平铺直叙的这么多优点,让我对平铺直叙有了更多的了解。想我以前就喜欢空谈,平铺直叙的文法就更好的满足了我这种虚荣的需求,怪不得我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
这  些都是平铺直叙的优势,放弃平铺直叙,诗也等于放弃了这部分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平铺直叙总能在传统诗词中,不分感性诗还是说理诗,都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原因。
  纯粹说理的诗,都是极其正式说理的诗,并以此为诗的功能,这让功能和写诗之间特别不好把握,如果过于注重功能,诗味会受影响,过于强调诗味,功能会打折扣,也是这样,写说理诗除了观点因客观要求而有倾向外,其它都不可稍带感性。
  于是,这也同重视比喻象征的歌颂诗,重视态度倾向的讽刺诗,重视情绪意志的揭露诗,重视主观意愿的牢骚诗,等等,有了显著且质的区别。
  姑且把正式的说理诗称作理性诗,但要知道,这是指灵感的样子。灵感趋于感性思维,就倾向写景写物的感性诗,多用比兴法,如此易于移情和寄托,不论含蓄还是直白,都能给人以言之有物感。
  其实,这是表象,真正的言之有物,不是指现成的意象意境,而是指从中生发出来的实在意思和不可缺少的真情实感。

点评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说理诗,歌颂诗,牢骚诗,讽刺诗,揭露诗各自的特点和特征,以及用什么艺术修辞手法来表达比较合适。也让我明白了说理诗功能和诗味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者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影响功能的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7 1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
  还是歇一歇,先得几句,再续长思。----
  为使心情格外欢,须从热血觅开端。松居隘口摧中幸,岭主危巅险上安。
  怀抱三冬心有暖,身居四地体无寒。人生何苦跟风走,偷取愁眉自认残。

点评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为了让读者读说理诗时心情能格外的喜欢和不乏味,作者需要用自己 情感中的温暖来写诗。这是您的经验总结,是在告诉我写说理诗也不能缺乏人性温暖,推出观点,立论。 颔联承接上联,说松居隘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7 2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18: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讲解,我还没有这方面经验,以后会试一试。我的理解是,这首先就应该要有写几千字论文的能力,然后理思路,抓主干,抓主干中的主干,总是能做到提纲挈领才好,为论述的观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证明。抓主干需要有概况的能力,让这些主干有条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不出现问题需要良好生活修养,语境和语感又需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来保证。我一定多多关注生活,以此来锻炼对语言的敏感度,也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以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19: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20
十其  中,人是怎么感受的?是因为人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而且有认识和情感,特别是思考和判断。这就是为什么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写说理诗需要具备哪些个人修养。需要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思考,需要有写大论文的能力和修养,也要对说理诗从创作形式清楚明白。说理诗就是要在认识上的分析和论证,最终证明了道理的真实不虚,让人读了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0: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涉及大布局的能力以保证容纳,也涉及“千言万语融于一句话”从老师这句话里,我明白了凝练和概括文章为诗需要有全局观,也同样要有精细的局部敏锐感,既是局部组成了整体,也是整体容纳了局部,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12-27 20:49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19
九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在同一诗里理性和感性的直接矛盾,理性用于创作,是内容需要,感性用来面对欣赏,是 ...

文章平铺直叙确实因缺少跌宕感和技术手法让人不管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觉得平淡无奇,但如果能用能明白什么是诗味,就能给诗加人性温暖,这时的说理就成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然给人以绘声绘色的感觉。(这是第八段的回复,发到了第九段下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19
九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在同一诗里理性和感性的直接矛盾,理性用于创作,是内容需要,感性用来面对欣赏,是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理性和感性矛盾的对立统一,理性是客观的认识,感性是人性主观的温暖,用温暖的主观反映客观的理性,这样说理就由冷冰冰的认识论证变成了慷慨激昂的陈词,风格大变而道理不变,使读者能够引起共鸣,还能明白道理,真是一举两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20
十其  中,人是怎么感受的?是因为人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而且有认识和情感,特别是思考和判断。这就是为什么 ...

“说理诗关键在于分析和论证,那么底蕴就是视野、视角,以及认识深刻程度“这就是认识,”具体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这就是思考,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是写说理诗对理性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21
十一  不借助意境,还要把意思说清楚,就只有通过概念来承担,意味着用语境,即上下文,来联系和组织语言,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概念语境来说理且不乏味,就是让语言有凝练和概括力。我本身的文学素养比较匮乏,写东西平铺直叙的比较多,不是想平铺直叙,实在是不懂其他的叙述方法,懂也是略懂而无法熟练运用,这是文学实践不足的表现。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写说理诗认识绝对不能主观和过于感性,而感性的只能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22
十二  平铺直叙,指语句没有起伏,不吸引人,特点是不加修饰,不加迂回,用此法也不允许修饰和迂回,但这样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平铺直叙的这么多优点,让我对平铺直叙有了更多的了解。想我以前就喜欢空谈,平铺直叙的文法就更好的满足了我这种虚荣的需求,怪不得我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明显把道理说的更透彻,因果表达的更明显,不需要读者去猜想和自行论证.而”沉舟侧畔千帆过和病树前头万木春“则不然,它是用意象对比的方式让人自行理解和感悟。前者直接揭开谜底,后者引人深思和自行感悟,对于说理而言是越明白越好,后者显然不如前者说的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2: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22
十三这  些都是平铺直叙的优势,放弃平铺直叙,诗也等于放弃了这部分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平铺直叙总能在传统 ...

谢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说理诗,歌颂诗,牢骚诗,讽刺诗,揭露诗各自的特点和特征,以及用什么艺术修辞手法来表达比较合适。也让我明白了说理诗功能和诗味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者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影响功能的表达,也不能平淡而乏味,而让人索然无味。同时还让我明白了感性诗中的言之有物并非意象意境,而是指寄寓其中的真情实感和理性的意思,这也告诉了我感性诗并非无理,而是理在其中,说理诗也并非无情,而是情在理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498
金钱
1157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7 2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7 10:23
十四  还是歇一歇,先得几句,再续长思。----  为使心情格外欢,须从热血觅开端。松居隘口摧中幸,岭主危巅 ...

谢谢老师的诗作,首联,为了让读者读说理诗时心情能格外的喜欢和不乏味,作者需要用自己 情感中的温暖来写诗。这是您的经验总结,是在告诉我写说理诗也不能缺乏人性温暖,推出观点,立论。
颔联承接上联,说松居隘口在自然的风雪摧残中却感动幸福,岭峰处在高山顶上最危险的地方却也很安然。这说的是一个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道理,是让我学习青松的自强不屈精神,也同样让我学习岭峰的临危不乱气魄。
颈联承接上俩联,说有了这样的自强精神和胸怀气魄,面对冬天心里都会温暖,那么身居任何地方也都会让人感受到您的这种热情和真诚。这是告诉我做人要富于情感,对生活要充满热情。
尾联总览全文而反问,那么人生何苦又要跟着别人随波逐流和互相攀比呢?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患得患失的不开心也都是自找的,而怨不得别人。这是告诉我写诗需要有个性,实质上是要有自强不屈和临危不乱等等这些正面的人生态度,是这些让写说理诗不再乏味且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