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5|回复: 8

12月26日——永远的东方红

[复制链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发表于 2021-12-25 16: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1-12-26 10:42 编辑

          五律  毛泽东
    风华橘子洲,霄见北红楼。
     诺亚南湖上,龙旗五井头。
     长驱播浩气,偏据柱中流。
     伟绩三山倒,雄文四卷留。

                          

   七 律  和诗友咏伟人
                    一、
四海衔恩此日同,九州长念奉毛公。
若非一诞升星斗,哪有千古矗俊雄。
尽倒山三东岳挺,远抛夫病大河兴。
百年华夏图腾旺,欣告开国梦正隆。

                       二、
感恩尤念韶山冲,紫气东方咏正红。
斩木决绝枪杆挺,揭竿远大斧镰兴。
丛林世界一身胆,睿圣人格两袖风。
谈笑长留轻纸虎,人民万岁最声情。


       七律  毛泽东

                   战略家
非诗不宴讵温良,立世搬山藉武装。
九百万疆寒与夜,二十八载胆和枪。
狼罴凌弱肯孰弱?尧舜图强遂自强。
纸虎雌雄焉细辨,超级谈笑指烟翔。
                    政治家
放眼乾坤破立间,解民水火斗争难。
史诗一部惊今古,绝响两桩撼宇环。
道拓合从三界论,门开实自小球弹。
梁直本固山河壮,钺利风淳世道宽。
                     诗人
得句多从马背哼,征途万里一腔情。
书生意气中流水,烈士襟怀战地风。
劲迈极天揽日月,婉约独我涕牺牲。
幅幅大象江山志,阕阕古音君子鸣。
                    书法家
古今圣伟屈难仲,形意奔流品当精。
万有胸罗毫翰健,百无羁绊径蹊清。
瘦金羸佻庭花相,劲草雄豪汉祖风。
腕起一族龙虎跃,书成九域柳杨青。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5 2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诗作,字字珠玑,气象超然,歌颂伟人,情意绵绵,学习问好。

点评

谢!吟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6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25 2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12-26 10:55 编辑

  谈点看法。仍是首首都好,尤其“若非一诞升星斗,哪有千古矗俊雄”这一句,才是整组诗的龙门,代表作者实事求是的认识高度,有了这一认识,其它怎么表达,都能率真无比,都能有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的欣赏美感,引人共鸣。
  相反,若没有这一认识,怎么表都成了不到位,犹抱琵琶半遮面,属歌颂又歌颂不到点上,这就是写诗要先有深刻认识的好处,况这一认识,用准确的诗句概括出来,本身就是艺术和美。
  为广泛欣赏感受和写诗求真,想借此谈一下“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矛盾反映,作为审美,是一种欣赏体验和相应快感,例如,出现了犹如呼之欲出,却怎么都觉得说不透,又怎么都打不住神情的感受。
  作为认识,是智慧的临界状态,即从一个智慧到另一个智慧的当口,是最需要从一个智慧上升为更高智慧,偏偏又无法上升而最欠缺更高智慧的地方,具有深层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
  研究这些,不仅对增加认识和长智慧有益,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比他人看得清,看得透,摆脱迷茫,保持乐观和进步,对把认识转化为美,比如用于写诗,就更有不知者笔下没有的益处。
  用“若非一诞升星斗,哪有千古矗俊雄”,与邓公1980年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联系起来,就会明白邓公也是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人能跟得上主席的智慧,所以邓公也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基于的是一般能看到的事实和“人人都会犯错误”的一般常识,而这些人很多都是曾对着主席在会上举手,会下则想不通,不得不坚持自己想法的人。
  引来一段彭真的话:“对个人崇拜,也要历史地看。讲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就不能把账都算在毛主席头上,我们这些人都有责任。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盲目迷信的人,但我就是崇拜毛主席。”
  “在党的历史上,几次重大关头,毛主席的意见开头多数人不赞成,他是孤立的,但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高明,他站得高、看得远。这样一来,对他的个人崇拜就逐渐形成了,我也不例外”
  这仍然是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的心言吐露。实际是,对毛泽东智慧,哪个人也不可能找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多少要带有个人烙印,透露的是个人智慧的一面,也是与主席差距的一面。
  毛泽东一直是党内的少数派,时不时就成了被孤立起来的一个人,是在被排挤中在遵义会议后逐渐走到领袖位置的,毕竟人人都想中国革命胜利,于是才认为非他不行,而其后他虽人未被孤立,智慧上则是一直到去世都是被孤立的,也就演变成了战争时期从对他明显的排挤,到“有胜仗就是毛主席打的,没有胜仗还请毛主席出来”这种稀里糊涂的服从和追随。
  这时,用“盲目崇拜”,“个人崇拜”来概括,也是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的说法,因为毛主席太伟大了,即使从人的通常意识上,从普遍哲学理论上,解释不通他是个完人,他也是个完人。
  他一边是活生生的人存在着,一边是高不可及的神存在着,哪一种存在都让人不信也得信,他比任何一个人还明白任何一个人自己,并能代表无数人的求胜心愿和看不到的自身利益,而且非他一个人又实现不了,这种情形直到和平年代的到来亦如是。
  建国以后,明显的战争状态下的胜负是看不出来了,实际是进入了和平发展维持阶段,不再以表面胜负来论,而以透过一定起伏跌宕来看长远,无疑现实的改变,时代变迁,机会的转化,会让人人对自己的判断也同时发生各种层次的革命,甚至是颠覆的。
  这种情形,仍然会反映到人与人在智慧,远见,境界,以及具体判断的差距上,对毛主席的需要感和重要性,势必会在某些人眼里有所打折扣,主席的地位由此就变得很尴尬,既因不再专注于战争而不得不处处放手,又要密切关注各方面动态,防止偏向和疏漏,俗曰“给人擦屁股”,像反反冒进和发动文革,都有这层意涵。
  这在当时客观趋势上,普遍表现为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不再关系生死,而且战后的普遍乐观冲淡了广泛应有的,对人的进步与跨越而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有什么致命关联的认识。
  也就是,普遍对人自身的进步和顺应新社会的要求,从灵魂深处认识不够,因为智慧与主席智慧的差距,把毛泽东思想流于口头和表面的多,并且习惯于把矛头对准自我之外。
  何况在一个毛泽东也在探索,其他人也在探索的阶段,又深受抗美援朝和苏联老大哥两大影响,不得不普遍急于求成,都想赶英超美大跃进的情况下,对国内外形势,特别是针对内有各种新旧势力抬头与滋生对新兴政权的威胁,外有帝国主义严密封锁和虎视眈眈和平演变预谋,谁能比毛泽东更有智慧认识得清?
  实际还是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地出现了,扛着毛泽东思想大旗而另搞一套的局面,如果没有后来毛泽东发动文革,即便没成想搞成了一场乱,也是对国内外腐朽势力的有力震荡,捍卫了枪杆子,巩固了政权,要不然仅凭立足未稳,还不适宜低头搞经济建设,偏要低头干,说不定会不会还有今天都是个问题。相比之下,这与当年孤立他,排挤他有什么不同吗?
  实质没什么不同,哪怕面子上好看,不过是各支各派都在架空他,加之毛主席的博大胸怀和农民品格,不仅自愿退居二线,而且尤其朴素可亲,平易近人,又幽默乐观,使他特别能容人、信人、用人,总是热情看待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是让他过分相信了人民群众,一是因此也打倒了一些人,并触犯了这些人的政治利益,还因此埋下了两个伏笔。
  一方面,少数人要算他的帐,甚至连广场主席像和纪念堂都想拆除,实际已经意味变天,好在邓公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既要对主席三七开,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才有了今天大国崛起突飞猛进,腐败一直难除,这种喜悦在前,逆流不止,还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的,说幸福又摆脱不了尊严受挫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从誓死保卫毛主席,到接受“主观错误”灌输和面对快速温饱的选择,还是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地就改变了立场,实际是迅速卸掉了实质是智慧跟不上,精神又有所依赖的毛泽东思想武装,无异于又是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地帮助少数人站稳了算账的脚跟。
  换个角度说,毛泽东神一样的智慧也压抑了他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执行,或在执行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甚至连执行都执行不来,也就不得不使人时刻处于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的这样那样处境。
  然而,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有不受约束,自主充分释放主观能动性的意识,有宁可出现教训也要试一试的猎奇心理,乃至冒险心理,这在战争时期有了足够血的教训之后,因为有了毛泽东,等于要面对看得见的失败风险,谁都再也接受不了,也就没有了机会,再无奈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还能不能保持战争时期后来的这种谨慎呢?显然不太可能,于是普遍想试一试的心理自然就可能占上风,而且但凡有点抱负的人,都想把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这也是必须认可的人性自然规律,这时如果哪个人不上升到智慧高度来认识,或不向智慧低头,都可能做出违背更高智慧的事,包括违背自己曾有过的誓死捍卫的初衷。
  中国历史自从有了毛泽东以后,不用智慧就没法解释。改革开放后,很多人好以割裂、静止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待改革开放前,纷纷把当时的穷归咎于毛泽东重视阶级斗争,不重视经济建设的主观错误,其实这样的认识,恰恰犯的是主观错误。
  殊不知,国无立稳,哪有不分青红皂白埋头搞经济建设的资格?不搞阶级斗争,不进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不打压一切国内外新旧反动势力,怎么从剥削阶级手里,剥夺他们的形式工具和内外各种攻守同盟联系?怎么变剥削阶级为劳动阶级,并从灵魂上对他们加以教育,从而为健康长远推行社会主义制度铺路?
  不进行政治上的思想斗争和路线斗争,又怎么让人人铭记应有的立场,害怕人民的枪杆子,知道人民印把子的重要性?这可以从少数人翻身以后,宁可利用裙带关系搞经济腐败,搞温水煮青蛙式舆论渗透,也不敢从根本上动摇人民枪杆子,不敢直接撼动人民印把子的这种鬼把戏,就可看出当初对这类人的震慑多么有力。
  非如此,便不可能有立国之稳,也不可能有国泰民安。如果当时不能保证国泰民安,哪怕后来再怎么改革开放,能不能改革开放,党还能一如既往保持绝对威信,直到出现大面积腐败,人民宁愿骂个别党员,也不愿否定党,还要跟党走吗?
  这不正不是为改革开放,奠下了最根本的国泰民安,团结一致办大事的国情基础吗?改革开放能离开如此人民江山,扬眉吐气,当家做主的国之所在吗?
  另一面则是,若说毛泽东时代不重视经济建设,可否问一问“抓革命,促生产”怎么讲?不重视经济建设,国家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大而全的工农业体系是怎么建成的?只不过这是在帝国主义全面封锁下,中国人得益于毛泽东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智慧,才大干快干出来的结果,改革开放能避此不谈而当无源之水吗?
  况且毛泽东时代从没有闭关锁国过,仅仅与清时期在外部现象上有些微类似,还是帝国主义严密封锁的结果,而形象和内在无可并提,毛泽东从西柏坡开始就已经酝酿建国和打开外交局面了,并在建国以后逐渐与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始了走出去请进来,并在1972年以后彻底以全世界无法轻视,举目公认的大国形象打破了外部封锁。
  试问,没这个局面,改革开放又内怎么改,外怎么开?同样也是毛泽东早就有了开放经济的想法并有了一系列措施,只是毛泽东到了晚年和“四人帮”干扰,让实际落实和广泛实践的重任,来到了改革开放后和邓公的肩上。
  不无绝对地说,改革开放前在毛泽东智慧的照射下,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大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性质并不一样,一个是哪管什么智慧不智慧,都打心眼里服从,一个是多元化的各藏想法,例如“四人帮”和“三种人”的公报私仇现象,以及被他们迫害的一些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和老干部群体。
  改革开放后,由于发展和腐败交杂让人人都在相互攀比,贫富差距,以及尊严不平等这条线上,各种人的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已经成了常态,今天的人也都处于这样那样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的,个人情态和社会状态之中,而且越对社会发展历程有关注,有研究的人,越易于产生这种感受,无外乎是什么层次,什么性质的感受罢了。
  这既是客观现实,成了矛盾对立统一体,深入每个人的灵魂和表现,也深入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是一切进行研究,表现,反映这种现实的领域,还如写诗,必须面对的调查研究和审美对象。
  一旦从实质上揭开这种现象和其中的方方面面问题,不但长了智慧,也让人人手里多出了一定程度入木三分的笔力,于是视野视角,远见卓识,真知精神,也都会样样不缺。可以确信,人的本领到了炉火纯青,也不过是这个境界。
  比如,写诗总需要反映现实生活,通过对生活的精心研究,将认识再认识提高到,变无以言表为敢表,能表,会表,深表,又能在表时呈以不得不表的拿捏美感,这时可以是痛快淋漓的,也可以是含蓄委婉的。
  或者,在不得不表时,变无以言表以代言的方式,化为具体的意境意象托物而出,以呈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艺术,这时可以是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
  总之,不论是无以言表,还是不得不表,也不论处于什么层次和具体状态,还不论怎么处理,如果都能从智慧的高度,超越一般层次的无以言表,又不得不表,这就是艺术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其效果就是实现完全自由的表达,非此要么是认识不够,要么是表达有欠,也就不便看做全面本领到了炉火纯青。
  以诗结尾,共表,----
  谁敢拿书真斗争,枪无在手永能赢。人民起义三山倒,百姓翻身遍地兵。
  俱为一人甘战死,独扛万众共求生。废墟立国仍驱美,二十余年太有成。

点评

问好! 首席对毛伟人是有深度认识的。我赞同大部分! 如老弟所言也毋庸置疑:没有毛,很难设想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毛之前有多少人都试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摆在那儿,谁都没办法推到三座大山,谁也无法给中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6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9: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1-12-25 21:01
谢谢老师的诗作,字字珠玑,气象超然,歌颂伟人,情意绵绵,学习问好。

谢!吟祺!

点评

也向您问好,深感诗文魅力和气魄,受益匪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6 1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2-26 10: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向您问好,深感诗文魅力和气魄,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1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5 23:50
谈点看法。仍是首首都好,尤其“若非一诞升星斗,哪有千古矗俊雄” 这一句,才是整组诗的龙门,代表作者实 ...

问好!
首席对毛伟人是有深度认识的。我赞同大部分!
如老弟所言也毋庸置疑:没有毛,很难设想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毛之前有多少人都试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摆在那儿,谁都没办法推到三座大山,谁也无法给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这艘巨轮掌舵——惟有毛是英明的舵手,为中国几千年才出现,历史也越来越会证明他的伟大与无与伦比。
人都会有错误,那是太阳身上的黑点但他依然是太阳。彭真那段,说的是事实。
一度试图不再高举毛思想这面大旗,实践证明那是徒劳——那是被历史证明被世界认可的中国的马列主义,否定此,就是否定zg,就是否定百年奋斗,就是否定多少亿人的伟大实践和天翻地覆的变化······
好在,这面旗帜人民认识,党认识。这旗帜越来越鲜明鲜红,为世界瞩目。

点评

能相互契合,倍感慰藉,毛泽东时代值得记忆,可研究,可探讨,不容扭曲,忘记过去就意味忘本,意味背叛,习总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是及时和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6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26 12: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达 发表于 2021-12-26 11:04
问好!
首席对毛伟人是有深度认识的。我赞同大部分!
如老弟所言也毋庸置疑:没有毛,很难设想中国现在会 ...

能相互契合,倍感慰藉,毛泽东时代值得记忆,可研究,可探讨,不容扭曲,忘记过去就意味忘本,意味背叛,习总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是及时和正确。

点评

习总的去韶山到延安去西伯坡,就是表明他的追随态度。他之两个三十年不容否定,不忘初心,就是告诫认清党的实践和使命。习现在对世界老大的说不,也是继续了毛的对美斗争精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6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12: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1-12-26 12:06
能相互契合,倍感慰藉,毛泽东时代值得记忆,可研究,可探讨,不容扭曲,忘记过去就意味忘本,意味背叛, ...

习总的去韶山到延安去西伯坡,就是表明他的追随态度。他之两个三十年不容否定,不忘初心,就是告诫认清党的实践和使命。习现在对世界老大的说不,也是继续了毛的对美斗争精神。

点评

同意,总是红苗根正,倾向不忘所宗,旁枝错节则出于何,很难断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26 1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26 1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12-26 19:51 编辑
之达 发表于 2021-12-26 12:36
习总的去韶山到延安去西伯坡,就是表明他的追随态度。他之两个三十年不容否定,不忘初心,就是告 ...

同意,总是红苗根正,倾向不忘所宗,旁枝错节则出于何,很难断定,后者当今众多,受后者误导性牵制,把“经济和社会”说成“经济社会”,是漏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