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很全面,从文人的角度,从一般政治角度,大体能够同意文中观点,先说特别赞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个认识,也赞成“这个提法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这一判断,这两天在写回复时,我也说过“写诗总体上属于反映现实和进行语言表达的美的创作行为,这是其文学性的一面”等类似的话,这方面没有歧见。
说点其它的。这样的文章读来很费脑筋,实际是历史的经历,让人逃不出,躲不过,纵然很多问题在一定层面成了讳谈的东西,可又不能感如不感,视而不见。
每看到相关文章,就会引起好多思索,越思索越相信,要想真能理解改革开放前,从任何人的角度都不一定好使,若从考虑毛泽东智慧角度,则首先要看能否不折不扣理解主席的一想一念,靠什么人的智慧来理解,如果智慧不够,或不理解,任何人说什么都是低一筹,也就只能从低一筹的层面来判断。
这包括把文革搞成了动乱,把大跃进砸锅炼铁的黑锅扣给最能体恤人民疾苦,穿着八十多补丁内衣的人,把浮夸风归咎于说自己当过农民,知道亩产最多三百多斤就不错的人。把冒进搞出来,又不得不反冒进,后来又被反反冒进,如此弄得又理解得一塌糊涂,最终为了掩盖阳奉阴违下的不智慧而寻找替罪的现象。
不妨问一问,对毛泽东在战争时期的智慧,还没人敢发言,到了和平时期,怎么就敢发言了?毕竟和平时期,已经一时分不出了胜负,而越是和平时间长,要分谁对谁错,也恐怕越得一二百年以后,如此即使对他老人家再能说什么,也仅仅是谁想说就说而已。
这种情况,可以借一二十年,几十年,或贫富对比,来当做实事求是,但毛泽东智慧是最大的实事求是,这个跟不上,依然不是实事求是。
其实,从唯物论的认识论出发,把人类历史规律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反映在民心最深处,甚至连群众自己都发现不了的地方,看成实事求是,这是最接近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也是被历史经验证明了的真理,不能谁说怎样就怎样。
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解释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人民群众对他老人家的无比爱戴,而且这不属于个人崇拜问题,用这个问题也同样没法解释,而是人民群众对他老人家永远指向胜利的智慧,深入骨髓的信任。
从这点说,改革开放前如何,能有多少人知之透彻,并深入毛泽东智慧里去理解?还不是从一般的生活感受,个人恩怨,特别是低一筹的智慧来看问题?不如此,又怎么会把毛泽东思想分别割裂成正确的和主观错误?谁有高过毛泽东的学问和智慧,谁有这个判断能力?
那是个从一穷二白站起来,百废待兴,什么都得探索,同时遍受帝国主义封锁的时期,既不是闭关锁国,也非不重视经济建设,这种局面由谁来探索?谁的探索才最符合当时世界局势和中国国情,是主席,还是其他人?
这才是实事求是和看问题的命脉。谁敢说谁能看?那么早干什么去了?早不行,后来就能取代主席的智慧,或对主席的智慧可以说说了?
事实上看,现在是富了,那时有人也的确受了迫害,但现在不敢把枪搁在人人手里,为什么那时遍地都是枪,而不会重新出现战争?为什么战争时期全党离了主席就不成,和平时期就可脱他而搞任何人至今以为正确的东西?
为什么战争时期人人可当先烈,和平时期就不愿意为探索而遭受痛苦?为什么不提毛泽东退居二线十年,又为什么要上来?谁的智慧能解此智慧,又为什么放松对毛泽东的服从意识,而搞起会上举手,会下另搞一套?
历史证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总的问题是思想方针和路线问题,是以什么为智慧的问题,怎么打仗和搞经济建设,是谁都看得见的问题,而看不见的才是如何顺利前进和正确发展这一千秋万代的问题,能不能看得见就理解,看不见就不理解,如此可算智慧?
又如,为什么总拿二十几年内一穷二白废墟上带来的相对穷进行绝对说事,而看不见那么短时间就建立起来的大而全的工农业体系,并给改革开放铺下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医疗教育,军事国防,大国影响,不败战绩,民族稳定等,国内外全面坚实基础?
最关键的是,可以问一问,建国以后马上搞改革开放可否?为什么主席一再强调的“拒腐蚀永不沾”和防止糖衣炮弹思想,竟成了后来的铺天盖地局面?连历史成功经验和思想武装都能舍弃,这算不算有智慧?如此仅仅用吃得饱吃不饱对比,能否掩盖一切?
还比如,嘴上说着中国社会主义是跨越资本主义而来,谁又能有跟得上来的智慧和远见,理解和适应毛泽东智慧是在全面解决人和发展的问题呢?
和平时期是必然发展时期,这不以谁的意志转移,只要能够维持就能够发展,这是铁的规律,在中国只要不除尽腐败现象,不彻底改变贫富差距,不打消少数人的膨胀态势,不真的走群众路线,而让群众有实际当家做主的尊严,再怎么富裕也仅仅是维持状态。
现在的事实仅能说明的是,中国之所以用几十年就走过了世界用几百年才能走过的路程,还是制度本身在发挥作用,是巨大的惯性使然,实际是毛泽东智慧奠基下的全民皆兵一切办大事的必然结果,而背后牺牲的却是没有防住大多数人处于弱势群体,也让贫困地区处于了绝对后发展的地位。
问题的根子,还是因为没有看清少数人富裕起来以后,必然带有的阶级性质,宣告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失败,深究则仍是因为跟不上毛泽东智慧,出现了对他老人家已经论证过了的东西,不能透彻理解,或浮于浅浅表面,造成了有智慧也用不上,缺乏及时调整和全面兼顾的能力。
最值得反思的是,一方面少数人重新占了上风,为什么不再提谁的尊严倒下了?哪怕把枪口对准群众维稳,也要用总体稳定和总体富裕水平的提高,来掩盖社会矛盾,难道改革开放前就不是总体稳定吗?那时有过枪口对准群众的情况吗?
另一方面,为什么把发展维持状态和制度巨大惯性,与社会发展智慧混为一谈,这对大多数人有利,还是对少数人有利?如此也就掩盖了少数人的道德沦丧和经济腐败问题,导致长时间治理跟不上来。
必须承认,毛泽东智慧是在军事斗争,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文化斗争,以及各种矛盾斗争,人的武装,治国理政等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最能解透中国社会性质,最能吃透中国社会各个阶段发展规律和方向,最能谋求各方面前进胜利,最能指导社会主义特色和全面发展,且防止顾此失彼,防止一切历史教训,足以打消各种前进迷茫的最高智慧。
这不仅是一种无上的系统智慧,也是一种绝对超越性智慧,既超越了个人的一切,也超越了人人能有的一般智慧,是一个人就可以代表经得起永远检验的大多数人利益的,最触及本质的智慧,任何人处于与此智慧有质的差异上,都没有评判这种智慧的资格。
这些都是根本性问题,绕过这些根本性问题,恐怕怎么说都不缺事实依据,又能怎样呢?就说到这,算一点思考和认识,与此文做个沟通。
总的认识是,写文章,搞记载,树传记,论政治,是中国文人和准文人自古以来的能事,大体上还属于“成也萧何败萧何”的一类人物,虽不缺智慧,但全面登顶而无人企及者,恐怕非主席一人莫属。
这种情形下,成者是前进的中坚力量,败者便是只有主席才能看到的,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一面,如果看不到这一面,就很可能被当做真知灼见,于是任何程度的社会发展漏洞,很难避免不是这些人埋下的,就此几句,--
公婆各话好言说,事实依据也很多,总见文人羡王母,少成武士面阎罗。
和平年代频争理,征伐时期宁缴戈。大处无能能小处,几分道道几分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