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3|回复: 0

[经典释文] 《孟子·公孙丑章句》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472

帖子

2791

积分

首席版主

晴耕雨读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26
贡献
598
金钱
106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18 23: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3·1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②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③乎?”
盂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4)曰:‘吾子⑤与于路孰贤?’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8)不悦,曰:‘尔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单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10)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11)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2),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14),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15)辅相(16)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17)’。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也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这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18)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注释:
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
当路:当权,当政。
许:兴盛、复兴。
(4)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儿子。
(5)吾子:对友人的花色品种称,相当于“吾兄”、“老兄”之类。
(6)蹵然:不安的样子。
(7)先子:指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
(8)艴然:恼怒的样子。
(9)曾:副词,竟然、居然。
(10)为:同“谓”,认为。
(11)由:同“犹”,好像。
(12)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
(13)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天下成为鲁国的始祖。
(14)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起”。
(15)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
(16)辅相:双音动词,辅助。
(17)鎡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
(18)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3·2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⑿——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曰:“然则有同与?”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曰:“敢问其所以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注释:
我四十不动心:我从四十岁以后就再不动心了。此处“不动心”指的是意志不会因为其它因素而动摇,即在重大责任面前,或者巨大挑战面前,不会有恐惧、疑惑、畏缩等消极心理。
告子:《墨子·公孟》:“二三子曰:‘告子言义而行甚恶,请弃之。’墨子曰:‘不可。告子言谈甚辨。言仁义而不吾毁。’”可见他曾受教于墨子。梁启超《墨子年代考》:“案《孟子》本文,无以证明告子为孟子弟子,恐直是孟子的前辈耳。墨子卒下距孟子生不过十余年,告子弱冠得见墨子之晚年;告子老宿,得见孟子之中年。”
北宫黝(yǒu):其人已不可考。惟《淮南子·主术训》:“握剑锋以离北宫子司马蒯蒉,不使应敌,操其觚,招其末,则庸人能以制胜。”高诱注云:“北宫子,齐人也,孟子所谓北宫黝也。”孟施舍:人名,已无可考。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子夏: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阳郡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子襄:赵岐注云:“曾子弟子也。”夫子:指孔子。
缩:物不申曰缩。不申者,申之则直。故“缩”训为“直”,即正直、正义。
褐宽博:即褐夫,卑贱之人。朱熹集注:“宽博,宽大之衣。”《说文》:“褐,粗衣。”《诗经·豳风·七月:pp.304》:“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玄笺云:“人之贵者无衣,贱者无褐。”可见“褐”为古代贱者之服。
志至焉,气次焉:毛奇龄《逸讲笺》以“次”为“舍、止”,言“志之所之,气即随之而止。”
持其志,无暴其气:《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慎大:pp.465》:“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高诱注:“持,守也。”赵岐注:“暴,乱也。”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说文》:“壹,专一也。”朱熹集注从之。赵岐读“壹”为“噎”(yè),解为“闭塞”。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那一种气,最伟大也最刚强,用正义滋养它,一点也不去伤害它,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无所不在。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那种气,必须与义和道配合;缺乏它,就没有力量了。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那种气,是由正的日常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所能取得的。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慊(qiǎn,赵岐注:“慊,快也。”只要做一件于心有愧的事儿,那种气就疲软了。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之物了。[我们必须把“义”看成心内之物,一定要培养它,但不要有特定的目的,时时刻刻地记住它,但也不能违背规律地帮助它生长。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诐(bì),《说文》:“古文以为‘颇’字。”所谓古文指的是《尚书·洪范》:“无偏无颇”之“颇”。不全面的言辞我知道它片面性之所在;过分的言辞我知道失足之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我知道它与正道分歧之所在;躲闪的言辞我知道它理屈之所在。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这四种言辞,从思想中产生出来,必然在政治上产生危害;如果把它体现于政治措施,一定危及国家的各项具体工作。如果圣人再出现,也一定承认我的话是对的。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客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儒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冉耕(约前544年-?),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鲁国郓城(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期学者。孔子弟子之一,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名列“孔门十哲”。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范(今河南范县)人,孔丘(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
圣人之一体:圣人一部分的长处。具体而微:大体近似(孔子),却不如(孔子)博大精深。子游:孔子弟子言偃。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子张:孔子弟子颛孙师。颛孙师(公元前504年—?),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颛孙师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有若:有若(前508年或前518年—?),有氏,名若,字子有(一说字子若),世称“有子”,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尊为儒学圣贤。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可惜)我都没有做到;至于我所希望的,是学习孔子。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班,序列排列等级。伯夷、伊尹与孔子,他们不是一样的吗?
《小尔雅》:“班,次也。”
《方言三》:“班,列也。”
《广雅》:“班,序也。”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不至阿其所好:宰我、子贡、有若三人,他们的才智足以了解圣人,(即使)他们不好,也不至于偏袒他们所喜爱的人。汙,训为“下”。
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即使在百代以后去评价百代以来的君王,任何一位君王都不能违离孔子之道。等,差等,排名次。

3·3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注释:
王不待大:称王用不着强大的国家。不待: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 不须 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pp.680

3·4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自处于不仁之地,这正好比一方面厌恶潮湿,一方面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
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无内忧外患谓之“闲暇”。及是时,趁这个时候。明,修明。政刑,政治法典。国家无内忧外患,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一定会畏惧他了。
④“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引自《诗经·豳风·鸱鸮:pp.314》。
⑤“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引自《诗经·大雅·文王篇:pp.624
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引自《尚书·太甲》。真正的《太甲》篇早已失传,现在看到的是伪古文。

3·5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廛(chán):《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即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按,八者,别也。在里曰廛,在野曰庐。在市场,给与空地储藏货物而不征收货物税;如果滞销,依法征购,不让它长久积压。
关,讥而不征:讥,查问。《广雅》:“讥,问也。”《管子·国准》:“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礼记·王制》:“关执禁以讥。”
耕者,助而不税:助,助耕,指的是助耕井田之公田。
廛,无夫里之布:廛,此处指民居。江永《群经补义》云:“此廛为民居也,即《周礼》‘上地夫廛’、‘许行愿受一廛’。”布,钱也。江永又云:“夫布见《周礼·闾师》,‘凡无职者出夫布’,谓闲民为民佣力者不能赴公旬三日之役,使之出一夫力役之泉,犹后世之雇役钱也。里谓里居,即孟子'收其田里'之里。里布见《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谓有宅不种桑麻,或荒其地,或为台榭游观,则使之出里布,犹后世凡地皆有地税也。此皆民之常赋,战国时一切取之……”
氓:自他归往谓之氓,故字从民亡。
仰:如《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之“仰”,即仰望。
天吏:奉天命治民的人。赵岐注:“天吏者,天使之也。为政当为天所使,诛伐无道,故谓之天吏也。”

3·6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
乍:朱熹注:“乍,犹忽也。”《说文》:“孺,乳子也。”
怵惕恻隐:(chùtìcè  yǐn )怵惕:戒惧;惊惧。《书·囧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恻隐:同情,怜悯。·储光羲《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内交:内,通“纳”,结交。
要誉:要,平声,通“邀”,求也。
端:即“耑”,萌芽。《说文》:“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我:己也。
保:定也。
充: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高。《说文》:“充,长也,高也。”“火然泉达”喻形势发展迅猛。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孔子家语·问玉》:“君子比德于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也。”
气决泉达: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3·7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注释:
函人:郑玄注:“函,铠也。”
巫匠:巫,医也;匠,木工也。古人治病也用巫,相传巫彭初作医。
尊爵:最尊贵的爵位。安宅:最安逸的住宅。
莫之御而不仁:没有人来阻挡你,你却不仁。
人役:给他人作仆役。

3·8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
大舜有大焉:有,通“又”;大,更加伟大,更加了不起。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所以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他人一道行善。

3·9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注释:
涂炭:泥路、炭灰。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把这种厌恶坏人坏事的心情推广起来,(他便这样想)与乡巴佬站在一起,如果那人的帽子没有戴正,便将不高兴地走开,好像那人沾染了脏东西似的。望望然,怨望之貌。浼(měi),污也。水盛貌。《诗·邶风·新台》:“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浼人,请托别人。避之若浼,谓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东央西浼,谓到处恳求请托。  
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佚,通“逸”,遗逸,遗弃,不被重用。阨穷,困厄穷迫悯,忧愁。
袒裼裸裎(tǎnxī luǒ chéng):赤身露体,谓粗野无礼。
由由然:高兴貌。
由:行也。

《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4·1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云:“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可见“天时、地利、人和”是当时的成语。而内容各有所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战国策·齐策》言:“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犹言“五里之城,七里之郭”
兵革:兵,武器;革,甲胄。

4·2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注释:
采薪之忧:《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可见“采薪之忧”、“负薪之忧”都是疾病之代辞,为当时交际上的习惯语。
父召无诺:《礼记·曲礼》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玉藻》亦云:“父命呼,唯而不诺。”《曲礼注》云:“应辞‘唯’恭于‘诺’。”孟子之意当如此。
岂谓是与: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
慊(qiàn):通“歉”,不足,贫乏。《广雅》:“慊,贫也。”
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这些话如果没有道理,曾子难道肯说吗?大概是有点儿道理的。
天下有达尊三:天下公认为尊贵的东西有三样。
地丑德齐:丑,类似,相同。德,风尚,风气。《方言》:“丑,同也。东齐曰丑。”

4·3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皆适于义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注释:
陈臻:孟子弟子。
兼金:赵岐注云:“兼金,好金也。其价兼倍于常者,故谓之兼金。”赵岐注云:“一百,百镒也。古者以一镒为一金。镒,二十两也。”金,不是今日之“黄金”,而一般是“铜”。
赆(jìn):临别时赠与、赠送或馈赠的财物。《说文》:“賮,会礼也。”或通“进”。
戒心:戒备之心。赵岐注云:“有戒备不虞之心也。时有恶人欲害孟子,孟子戒备。”
处:理由。赵岐注云:“我在齐无事,于义未有所处也。”
货:贿赂。

4·4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平陆:齐国边境邑名,故城在今山东汶上县北。
失伍:《释地》则引明·郝敬云:“伍,班次也。失伍,不在班也。”
牧与刍:牧场与草料。

4·5孟子谓蚔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蚔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注释:
鼃(chí):赵岐注云:“齐大夫。”
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指辞去灵丘县长之职而就任治狱官。灵丘,齐边境邑名。
绰绰(chuò)然:绰,从糸(mì),卓声。本义:宽大,舒缓。《诗·卫风·淇奥》:“宽兮绰兮。”

4·6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注释:
盖(蓋):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王驩,蓋邑大夫,齐王之嬖臣。辅行,副使。
行事:使事,公事。
夫既或治之:夫,彼也。言有司已治之矣。孟子有责备厌恶王驩独断专行之意。

4·7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注释:
嬴:古邑名。在今山东省莱芜县西北。
充虞:孟子弟子。
敦匠事:敦,治也,监制。匠事,木匠活。
严:急,不暇。
以:太。棺椁过于美观了。
得之为有财:王念孙《读书杂志》读为“得之与有财”。
比:去声,为也。化,死也。
恔(xiào):畅快,愉悦。
不以天下俭其亲: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应当在父母身上省钱。

4·8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注释:
子哙:燕王姬哙(?—公元前314年),姬姓燕氏,蓟都(今北京房山区)人。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8年在位),燕易王之子。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燕王哙正式继位,组织四国联军攻打秦国,未能成功。重用国相子之改革,后禅位于子之,导致太子姬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内乱。国相子之平息内乱。周赧王元年(前314年),齐国趁机入侵,燕王哙被杀,国相子之被擒。燕昭王在赵武灵王护送下,回国继位。
今以燕伐燕:第一个“燕”指的是齐国。孟子的意思是齐国与燕国一样无道。

4·9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注释:
过则顺之:将错就错。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今天的君子,岂止是将错就错,并且还编造出一番假的道理来为错误辩护。

4·10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注释:
中国:中,在……之中。国,都城,指临淄国都。
矜式:敬重和取法。赵岐注曰:“矜,敬也;式,法也。欲使诸大夫、国人皆敬法道。”
龙断:即“垄断”。
罔市利:罔,通“网”,一网打尽。

4·11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注释:
昼:在临淄之西南,为孟子自齐返邹必经之路。
齐宿:齐,通“斋”。即在前一天就斋戒沐浴、整洁身心。
鲁缪公:(前410―377年在位),本名姬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史记索隐》作不衍,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

4·12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注释:
干泽:求俸禄。
濡滞:迟留
士则兹不悦:倒装句:“士则不悦兹。”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一旦离开非得走到精疲力竭才歇脚吗?

4·13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名世者:即“命世者”。著名于当世,多用以称誉有治国之才者。《汉书·楚元王传赞》:“圣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

4·14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注释:
休:故城在今藤县北十五里,距离孟子家约百里。
崇:地名,今已不可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