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精华286
注册时间2015-3-17
威望6800
金钱36416
贡献29244
首席版主
辞赋骈文首席版主
 
威望- 6800 点
贡献- 29244 次
金钱- 36416 枚

|
学赋斟要10 叠字的运用
三余草堂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汵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茂,“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叫日”、“暳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也。”他指出《诗经》中的一些篇章都使用了叠字,虽然只有两个字却能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貌、色彩、声音,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如果用其他的字就会显得拖沓繁冗,而且取得的艺术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一般的注释这些词,古人多用“××貌”來训释这些词,因此在葉萌所著的《古代汉语貌词通释》中创见性地把这类词归为貌词。
在古代文学中运用叠字貌词,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早在先秦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唱出了“叠字”的最强音。翻开《诗经》它的第一篇,就用了叠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葛覃》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葉萎萎。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螽斯》有在“螽斯羽,诜诜兮。宜爾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孙,蜇蜇兮。”《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再看《诗经》毛传对于一些叠词都是用“××”貌来解释的。如《小雅·小弁》:“归飞提提”传:“提提,飞貌”,《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传:“蔼蔼,诗经》中的瀌瀌、(雨雪大的样子)瀼瀼、忉忉、怲怲、翽翽、(鸟飞的声音)翯翯(羽毛洁白)仿佛专为重言而设,绳绳、斤斤、濯濯、翼翼都和本意无关。一个重言有时又可以出现在几个连用格式里,如兢兢,《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诗·小雅·无羊》:矜衿兢兢不骞不崩。《诗·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从词性方面而言,叠字大多为象声词和形容词。象声词,也叫拟声词,它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如:“銮声哕哕,和铃鉠鉠。”(张衡《西京赋》)“仓庚喈喈,群女出桑。”(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等。形容词,它是表示人或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变化的词。如:“何黍苗之离离,而余思之芒芒。”(潘岳《西征赋》)“扇巍巍,显翼翼。”(班固《东都赋》)“圣皇宗祀,穆穆煌煌。”(班固《东都赋》)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汉大赋叠字的运用表现了赋家在文字上的堆砌辞藻和夸奇炫博;另一方面叠字也特别适合于铺排名物,足以表现形形色色的具体或者抽象的事物特征,具有绘声绘色,穷形尽相,韵律和谐以及诵读上的美感。读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听觉上的享受,也可以通过“目治”领略汉大赋辞章之美。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音节的字组成的词语。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是“紧相连接而意义相等的。”这种形音义同一的字连接合用在一起,可以使形式整齐凸出、语音铿锵和谐、意义形象强烈、更增强了文章的口诵色彩。故此,叠字为追求辞藻的写赋作家所青睐,他们也留下了不少赋体文学佳作。人们在创作诗词歌赋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可以生动地表现所属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诗文楹联之艺术魅力,获得新奇的表达效果。、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
做俞樾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
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貌辞释例:
甫甫fufu,《诗·大雅·韩奕》:“川泽訏訏,鲂鱮甫甫”毛传: “甫甫然大也。”盖状鱼之肥大。
奔奔、贲贲《诗·鄘风·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雀之彊彊。”奔奔,跳跃疾行貌。
份份 彬彬 斌斌 ⊙斑斑 班班 ⊙般般
文质兼备之貌。论语曰:“文质份份”。今《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集解》:“彬彬,文质相伴之貌”。《说文》以彬为份之古文,亦作斌斌。语转以斑斑为之
比比 频频 賓賓 《 汉书·哀帝紀》:“郡国比比地动”。颜注:“比比犹言频频也”。状物之接连不断。《诗·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毛传步行频急也”。郑箋:“频犹比也,哀哉国家之政,行此祸害比比然。”《广雅·释训》:“频频,比比也。”又转作賓賓《庄子·德充符》:“彼何賓賓以学子为?。”俞樾《诸子评议》:“賓賓犹频频也。”比比、频频又引申为密集貌。
發發 弗弗 《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發發。毛传:“發發,疾貌》”下一章“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毛传:“弗弗犹發發也。”唐人以拂拂为之,李贺诗:“晚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發發 鮁鮁 潑潑 《诗·魏风·硕人》:“鳣肬發發。”毛传“發發”,盛貌。《释文》引马融云:“鱼著罔尾發發然。“状鱼之跃动。;
反反 昄昄 板板‘《诗·小雅··賓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毛传:”反反,言重慎也。”《释文》:“韩诗作昄昄,善貌。”
板板 版版《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毛传》:“板板,反也,”反常貌。《尔雅·释训:“版版盪盪,僻也,”
班班 班班《后汉书·五行志·京师童谣》:“车班班,入河间。”众多错杂貌。《后汉书赵壹传传与友人书》:“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引申为显著貌。后世又作斑斑,斑点杂多。
丰丰 豐豐《说文·生部》“艸盛丰丰也。”亦丰满肥壮貌。又作豐豐,《楚辞·九辩》骖白霓之習習兮,历群灵之豐豐。”
飘飘 嘌嘌 漂漂 缥缥 翲翲 彯彯 眇眇《文选·张衡·西京赋》:“雨雪飘飘,冰霜惨烈。”雪综注:“飘飘,雨雪貌。”状雨雪轻疾飞舞之貌。《文选·潘岳·秋興赋》:“雁飘飘而南飞。”李注:“飘飘,飞貌。”
霏霏 菲菲 馡馡 雨雪纷飞之盛貌。
纷纷 棼棼 芬芬 衯衯 《管子·枢言》:“纷纷乎者乱丝。”盛多杂乱之貌。《文选·宋玉·神女赋序》:“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广雅·释训》:“份份,众也。”“通作棼棼 。《书·吕刑》:“泯泯纷纷,罔中於信,以覆诅盟。”《论衡·寒温篇:“蚩尤之民,湎湎纷纷。”即用《吕刑》语。湎湎犹泯泯,纷纷犹棼棼 。又作芬芬。《逸周书·祭公解》:“汝无泯泯芬芬。”则借芬芬为之。《广雅·释训》:“衯衯,乱也。“又借衯为纷。”
忿忿 愤愤 《汉书·戾太子传》:“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气愤不平貌。与愤愤通。《后汉书·齐武王传》:“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
翂翂 《庄子·山木》:“其为鸟也,翂翂眣昳而似无能。” 翂翂,飞之速迟貌。
翩翩 翻翻 幡幡 缤缤 《诗·小雅··四牡》:“翩翩者 睢,戴飞载下。”鸟飞轻捷貌。《楚辞·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说文·羽部》:“翩,疾飞也。”引申以状人之来往。《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毛传:“翩翩,往来貌。”《文选·左思吴都赋》:“締交翩翩,傧从奕奕。”李善注:“往来貌。”又引申为状人之风采。《史记·平原君传赞》:“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亦以形容文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翩翩 翻翻 幡幡 缤缤 鸟飞轻捷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戴飞载下。”《楚辞·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则以状飞龙。《说文·羽部》:“翩·疾飞也。”引申以状人之往来。《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潜人。“毛传:”翩翩·往来貌。”又引申以状人之风采。《史记·平原君传赞》:“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亦以形容文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宫殿凌空起,亦得以翩翩写其貌。《汉书·班固<东都赋>》:“于是增周旧,修洛阳,翩翩巍巍,显显翼翼。”翻翻:《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以上下,翼遥遥其左右。”古本尚作幡幡,潘潘者。”亦与
佩佩 沛沛 菲菲 沸沸 泡泡 瀌瀌 浮浮 汸汸 霶霶 旁旁 傍傍 彭彭 勃勃波波 肺肺 芾芾 芃芃 蓬蓬 凡凡 梵梵 逢逢 盛貌 甫甫
迈迈 冯冯翼翼《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冯冯翼翼,承天之则。”颜注:“冯冯,盛满也。翼翼,众貌也。”《淮南子·天文训》:“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属属故曰太昭。”高注:“无形之貌,盖皆以冯冯翼翼状元气之充塞无垠,颜注就其盛满言之,高注就其无垠言之,语异而实意相通。也可缩言为冯翼。
薄薄 广大貌
仆仆 烦劳貌
苾苾芬芬 芳香貌
旆斾 旌旗飘拂貌
芨芨—腾飞貌
弊蔽--蔽蔽—疲惫貌
便便--辩治之貌,谓善于言语辞令,治事平允。《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集解引郑曰:“便便,辩也,虽辩而敬谨。”《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辨也。”辩辨同。辩辩。—又作平平。《书·洪范》:“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言辩治。便便别一意,腹大貌 (下略)
路过
鸡蛋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