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5|回复: 3

从“渺渺舟行远"说开去

[复制链接]

39

主题

605

帖子

60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6
贡献
1373
金钱
2334
发表于 2021-12-12 1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未知的远方 于 2021-12-12 12:37 编辑

        网友陈先生诗云:渺渺舟行远,悠悠鸟下迟。有人认为"渺渺"乃悠远貌,与“远"意重。你若解释"渺渺"还有辽阔貌、微弱貌,须联系具体语境判断,人家仍旧脑子不转弯,奈何?没关系,我们继续说下去。记得上语文课时,老师问我们:"我说‘这个人很勇敢,这个人骨头很硬’,你们能说说是怎么个勇敢,怎么个硬法吗?”我们摇头,老师说:"我也说不出,但如果我说‘这个人像狮子一样勇敢,这个人骨头像石头一样硬`,你们是不是就明白这个'勇敢`与'硬`的程度了?我们点头。老师说,前者虽然用了"硬”与"勇敢”两个形容词,但仍然抽象,后者加了状语进行描摹,事物就具象化了。同理,"渺渺”是对远去行舟的愈来愈小的动态描绘,与"远"怎么会意重呢!        不止上述,诗文中令人疑惑的简单问题还是很多的。例如李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就是一片啊,李白为何还要这样写?"有唐一代、有清一代"为什么不说"唐一代、清一代”?用老格的话说,一一这些都是常识,不用教的。
        在辩论中,有人喜欢引经据典来说清道理,即所谓"六经注我"。这是好事,借先贤力量,更具说服力;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我注六经”,只有真正明白了经书的含义,圣贤的观点后,才能为我所用,活学活用,不背书袋。
        事因诗起,纷纷扰扰;且文以诗结,图个规规矩矩吧:
                一诗兴起百家鸣,鱼目混珠行不行?
                我注六经勤苦处,六经注我亦分明。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1-12-12 13:2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忌复,忌律,庸常之见,若以意境为上,便不会纠结这些,重复,有时是为了煊染意境。

点评

有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12 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05

帖子

60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6
贡献
1373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大军 发表于 2021-12-12 13:18
扯个闲篇:

集市上,制服哥之所以能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吃甘蔗,说明缺乏监管和监督,公权力会被肆无忌惮 ...

哈哈,理论嘛,就是要理理论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05

帖子

60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6
贡献
1373
金钱
233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9: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1-12-12 13:28
忌复,忌律,庸常之见,若以意境为上,便不会纠结这些,重复,有时是为了煊染意境。 ...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