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12 11:49 编辑
九门在骂谁呢-----立此存照
“天地”,其实与“生死”一词一样,其意思也是取决于上下文,有时就是“地”的意思,如诗圣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杜甫《远送》)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杜甫《中宵》)
带甲的士兵只能“满地”都是,不可能“满天”都是。
亲朋只能散作“满地”,不可能“满天”。
“天地”有时偏指“天”,如:
“天地有心归道德,山河无力为英雄。”(归仁《题楚庙》)
理论家的嘴最大:上嘴唇接天,下嘴唇触地——脸,在哪儿呢?——理论家哪里要脸!
--------------------
其实,这里九门是在歪解:杜甫的天地,是广大的意思,并非从字面上偏重于指地。这是为迈五的“地天”辩解,为迈五的“汶川埋没地天时”、“秋池井古地天蓝”找理由。这才是九门自己“的嘴最大:上嘴唇接天,下嘴唇触地——脸,在哪儿呢?——九门哪里要脸!”
九门这样一解,迈五的“汶川埋没地天时”,就偏重于汶川地震只埋没了地,“秋池井古地天蓝”就偏重于只指天蓝,与地无关。
偏义复词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的,如鲁迅诗句:“相逢一笑泯恩仇”,这里指取氓仇之义。前提是:恩仇一词,已经是约定俗成词,没有人把恩仇说成仇恩的。迈五则是先把天地说成地天,再来个这偏义于地,那偏义于天。这真是自己先颠三倒四,再从倒四中又去偏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