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慢词的架构
文/魏世龙
诗词文学体裁,绝、律或令字数少,不便铺陈递进和全面的诠释,大多以其神韵趣味见长。而慢词,由于字数的增加,其章法布局和构思便成为重心,也就是慢词的架构。 诗的章法,起承转合。词的章法,一般常说的是,什么上阙景起,下阙情收,什么情景交融等等。对于令词而言,也的确如此。但是对于慢词,要复杂多变的多。 常见的慢词,我们如果以起、过和结而言,起,大多为景语徐引,但作《蕙风词话》的况周颐持反对意见,“近人作词,起处多用景语虚引,往往第二韵方约略到题,此非法也。作慢词起处,必须笼罩全阙。近人辄作景语徐引,乃至意浅笔弱,非法甚也”。过,张炎认为“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而况氏则针锋相对,“过拍只须结束上段,笔宜沉着。换头另意另起,笔宜挺劲”这是二者虚实风格之争,这里不赘述。对于结,吴文英认为“以景结语最好”,沈义父和张炎则意见相仿,“要结的含蓄无穷,摇曳不尽”。 这是大概的观念,词作的通体,崇尚密实章法的况周颐,提出了推宕、衬托和转进等结构方法。转进,即转折或曲折。这也就是柳永慢词的铺叙手法的发展。假如只是铺叙,只是层深,而没有动宕开合,未免形式单调。而曲折言情,低回要眇,才能得到应接不暇的审美快感。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刘熙载在他的《词概》中的描述: 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已。 词中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按脉理节拍而出之。 词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 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 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於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 转折有多种方式,况周颐提出了三圆说,神圆、意圆和笔圆。近代夏敬观的解释是:“转折笔圆,恃虚字为转折耳。意圆,前后呼应一贯。神圆,则不假转折之笔,不假呼应之意,而潜气内转”。简言之,意圆,就是实字呼唤,而笔圆,就是虚字勾勒。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柳永慢词的章法,行文平铺直述,多铺陈,少回环,属于典型的复式结构。简单的说,其线索平行而非交叉,人景线索承接式直线,时空线索缺乏反复。 而苏轼以豪情壮景入词,多波澜回环。线索虽然有交汇但非反复穿插,相对平行,亦属复式。 而词到了集大成的清真,则成熟演变成了网目密集,线索交叉,纲目分明的网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