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精华805
注册时间2021-2-27
威望18572
金钱60940
贡献249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威望- 18572 点
贡献- 24966 次
金钱- 6094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9 23: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看心分昏与明,做智者,苦拼赢”,是说既要做智者,也吃得了苦,并用苦来证明智,缺一就有昏明问题。你的理解偏向引申和复杂,不能说不对,但想这么多,下笔写诗怎么办?
写诗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把冥冥中的感受,逐渐清晰起来,然后用恰当语言概括成表达,如果清晰出来的都是复杂思维,乱套不说,是要写文章,还是要写诗啊?
恐怕单凭思维的复杂,诗的灵感就说不上了,然后专门于咬文嚼字的语感也不存在了,这时十之八九可落实成文章,毕竟文章的灵感可以慢慢释放,而诗的灵感则绝无此可能。
若说,用于写诗的冥冥中的感受哪里来?这才是真学问,这个感受就从生活积累中来,是通过不断主动修养,如经验、阅历、认知、眼光、境界、立场、敏锐、畅想、悲愤、挣扎等一切认识和情感因素,积成泉涌的结果。
这些结果,一旦被灵感触发,就可滔滔不绝,以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迸发出来,会散文可写散文,会论文可写论文,会诗歌就写诗歌。
既然学写诗,就应该从写诗实践出发,来看这些现象,而且要以专门有所研究的意识和姿态来学,总想着问一问自己:如果以这个视角看问题,以这个方式思考,以这种方法理解,能不能落实到写上?这些东西,这样想,能不能写出来?
这等于说,好多东西是不用学的,只要时刻想着实践,用实践试一试,就清楚了,唯实践本身在无真知之前总离不开镜鉴,是镜鉴得对不对,镜鉴选择正确与否,才是关键。
所以我才总说,写诗不要跟风,尤其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要尽量取法乎上,跟古人诗词作品,并联系背后的生活,来学写诗,既避免学成两层皮,也避免只学到了皮毛。
话多说几句,思考就会延伸,灵感也会呈现这样那样的姿态,几句,--
昼时几阵雨纷纷,打湿阶台流水勤。房后梧枝无一叶,树前破烂也无蚊。
宵深伏案思千绪,人静沉心字万斤。想那寒星陪冷月,可知伴我共殷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