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4|回复: 5

〔转载〕《诗词赋联形式通论》推荐意见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发表于 2021-12-4 1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诗词赋联形式通论》推荐意见
     
  诗词赋联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民族的哲学思维、语言智慧和审美心理的结晶,它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审美品格和艺术趣味,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诗词歌赋的发展。孙则铭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苦心孤诣地探讨“诗词赋联形式”问题,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新诗形式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最大特点,是研究视野开阔。历来人们研究诗词赋联形式,或偏于诗词作法研究,或偏于语言材料归纳,因而所得成果同复杂的研究对象吻合度低。本著则把汉民族哲学、语言学理论和审美心理学融合起来,并吸收西方系统科学、结构理论的成果,建构起了适合研究对象的逻辑理论框架,观念新颖,视野开阔。尤其是,本著融汇东方易学体系和西方科学体系的精髓,依据形式美五原理(对称原理、简单原理、破残原理、极致原理和中道原理),结合具体创作实践,重建了一套全新的公理化、逻辑化的诗词赋联形式系统,并使之贯穿全部论述,因而论述有理有据,开拓了诗词赋联研究的新境界。
  由以上研究视野和理论依托所决定,本著相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来说,有两方面重大突破。
  一是理论层次的突破。本著着重研究了诗词赋联的对偶、节奏、旋律、韵式等形式,涉及古典诗词赋联的对偶修辞、节奏规律、平仄句法、平仄篇法、韵式规则等,历来的研究重在感性概括,本著则把各研究要素用形式理论统摄起来,明确提出:汉语诗歌的声律系统,体现了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八项原型的同构。我国诗词尤其是对联,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本著的探索具有开创意义。
  二是吻合程度的突破。本著认为,合理的文学形式法度的吻合率至少应该达到85%。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追求。本著研究在诸多方面突破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如论证了平仄声调功能主要不在节奏而在旋律,论证了古典诗词的节奏不是音步而是音顿体系,重新归纳了律句和拗句的形式规律,挖掘了律诗篇法规则粘对的本质特征等,从而使得理论和创作的吻合度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本著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它的出版必将深化人们对于诗词赋联形式美特征的认识,必将给予中国新诗形式建设以启示,必将把诗词赋联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
                                      
  推荐人:许霆
  2020年1月25日
  
  许霆简介
  许霆,江苏太仓人,常熟理工学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新诗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诗发生论稿”“中国新诗韵律节奏论”“中国十四行诗史稿”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研究”等。发表新诗理论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新格律诗研究》《闻一多新诗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中国新诗韵律节奏论》《中国新诗自由体音律论》《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汉语新诗韵论》等著作。部分成果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按:
  本文是许霆教授为拙作《诗词赋联形式通论》出版事宜时写的推荐信。供大家参考。
  配合许教授的推荐信,我将发布几篇文章,具体介绍唐诗宋词的声律体系和对联马蹄韵中所存在的“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八项原型的同构”,以飨读者。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6: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稍安勿躁,等我把文章发布之后再评论不迟。


对联杂志主编傅海青女士是推荐《诗词赋联形式通论》参加瓯海杯竞赛的推荐人,因为她赞同《通论》的研究结果,即:唐诗宋词的声律体系和对联马蹄韵中存在着先天八卦的原型结构,即存在着“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八项原型的同构”。傅主编还在自己的对联艺术教学讲座的开篇中强调了这一观点,唐诗宋词的声律体系和对联马蹄韵中存在着先天八卦的原型结构,把它当成自己讲座的基础。


由于上述观点在《通论》的导论“五朵金花”里有明确的论述,所以湖南楹联学会主席鲁晓川也因为这一研究成果而为《诗词赋联形式通论》一书撰联于下:


孙老则鸣先生新著大成


五朵金花五千硕果
古今一贯天地一新


鲁晓川撰书


傅海青女士也因此而把《对仗与五朵金花》一文发布在对联杂志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6: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至简。唐诗宋词和对联马蹄韵中存在的先天八卦模式〔即二进制的数学模型〕,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概括了近体诗中的律句拗句的平仄规律以及对联马蹄韵的平仄规律,还概括了近体诗中粘对规律和宋词声律篇法结构。


手中有《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朋友可参阅有关内容,特别是本书余论第一节”声律雷学原理回眸“一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6: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五朵金花的结束语:


 三、声律系统中的递归模式

  所谓递归,就是在某个逻辑链展开过程中,逻辑的结果被反馈回去,从而又产生一个新的逻辑结果,并依此循环开展逻辑链。其反馈模式为:
  
  图片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人称八卦的构成推衍是一种“加一倍法”,就是指先天八卦的由来始终──递归法。其具体过程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太极相当于一根阳爻,它一分为二就变成了下一层的一对阴阳爻,按照同样的方法,每一层的阳爻和阴爻都会各自继续一分为二生成再下层的阴阳爻,如是一层一层地递推下去,递推三次,就会生成八纯卦;继续递推三次,就会生成六十四卦;这是一种典型的二进制系统;即两个一进十,两个十进一百,两个百进千,两个千进万……。下图即为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的递归生成过程:
  
  图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汉语诗歌的声律系统,就是根据“加一倍法”而生成的一个“先天八卦”系统,可见声律系统背后是有数学模型支撑的。
  要之,汉语诗歌的声律系统,充分体现了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以及八种原型结构的同构。这就是汉语声律系统的总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12-4 17:4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见孙先生,问好,这研究够奇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主题

215

帖子

16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306
金钱
908
发表于 2021-12-4 1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