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21-6-12
威望1258
金钱3360
贡献1622
金牌会员
 
威望- 1258 点
贡献- 1622 次
金钱- 3360 枚
|
〔转载〕《诗词赋联形式通论》推荐意见
诗词赋联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民族的哲学思维、语言智慧和审美心理的结晶,它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审美品格和艺术趣味,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诗词歌赋的发展。孙则铭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苦心孤诣地探讨“诗词赋联形式”问题,对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新诗形式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最大特点,是研究视野开阔。历来人们研究诗词赋联形式,或偏于诗词作法研究,或偏于语言材料归纳,因而所得成果同复杂的研究对象吻合度低。本著则把汉民族哲学、语言学理论和审美心理学融合起来,并吸收西方系统科学、结构理论的成果,建构起了适合研究对象的逻辑理论框架,观念新颖,视野开阔。尤其是,本著融汇东方易学体系和西方科学体系的精髓,依据形式美五原理(对称原理、简单原理、破残原理、极致原理和中道原理),结合具体创作实践,重建了一套全新的公理化、逻辑化的诗词赋联形式系统,并使之贯穿全部论述,因而论述有理有据,开拓了诗词赋联研究的新境界。
由以上研究视野和理论依托所决定,本著相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来说,有两方面重大突破。
一是理论层次的突破。本著着重研究了诗词赋联的对偶、节奏、旋律、韵式等形式,涉及古典诗词赋联的对偶修辞、节奏规律、平仄句法、平仄篇法、韵式规则等,历来的研究重在感性概括,本著则把各研究要素用形式理论统摄起来,明确提出:汉语诗歌的声律系统,体现了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八项原型的同构。我国诗词尤其是对联,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本著的探索具有开创意义。
二是吻合程度的突破。本著认为,合理的文学形式法度的吻合率至少应该达到85%。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追求。本著研究在诸多方面突破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如论证了平仄声调功能主要不在节奏而在旋律,论证了古典诗词的节奏不是音步而是音顿体系,重新归纳了律句和拗句的形式规律,挖掘了律诗篇法规则粘对的本质特征等,从而使得理论和创作的吻合度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本著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著作,它的出版必将深化人们对于诗词赋联形式美特征的认识,必将给予中国新诗形式建设以启示,必将把诗词赋联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
推荐人:许霆
2020年1月25日
许霆简介
许霆,江苏太仓人,常熟理工学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新诗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诗发生论稿”“中国新诗韵律节奏论”“中国十四行诗史稿”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研究”等。发表新诗理论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新格律诗研究》《闻一多新诗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中国新诗韵律节奏论》《中国新诗自由体音律论》《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汉语新诗韵论》等著作。部分成果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按:
本文是许霆教授为拙作《诗词赋联形式通论》出版事宜时写的推荐信。供大家参考。
配合许教授的推荐信,我将发布几篇文章,具体介绍唐诗宋词的声律体系和对联马蹄韵中所存在的“易学体系里的三同构:两种极性的同构、五行极致的同构、八项原型的同构”,以飨读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