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11-27 22:40 编辑
说写诗之就里
五 前面结合评诗说诗,讲了哪些是就里,哪些不是、哪些恰恰是违背就里的,也讲了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并借这个长文提供了阐述和论述的具体样式,这些都是有志者系于眼耳鼻舌身所应该有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本领。 不要把阐述和论述完全等同,二者都是写研究交流文章的重要手法,有时需要把事情和问题说清楚,就采用阐述,有时需要把某个观点和方法说透彻,特别在拨冗去繁,去伪存真,有待辨出真假时,就采用论述,虽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但阐述重在讲解和说明,重点是解释、解读和分析,论述重在论证过程,目的是明确一定观点态度,以及是否正确,重点是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论证。 阐述和论述体现着是否有很好的笔头能力,尤其能代表思维的秩序程度、思考的缜密程度、思路的清晰程度和具体口笔头表达效果,通常说的脑筋跟上跟不上,指的就是这样的抽象思维如何。 抽象思维不好,读不懂阐述和论述,看书易走神和打瞌睡,平常说的跑题和思维不集中,也与这方面能力欠缺有关,所以要通过大量阅读,强化训练,最终对阐述和论述要学会分别运用,也要能够结合运用。 有志者事竟成,之所以成,是因为跟没志者绝对不一样,且丝毫不受没志者的影响,最终才从崎岖不平,走上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坦途,而别人依然还在原地踏步,当然这还是不以成王败寇来论。 任何时候,任何人群,只要社会还不到共产主义,有志者就不可能是大多数人,而永远是最先进的少数人,所以这一批人永远有机会超越和走到大多数人前面,哪怕学习有先后。 学习是任何人前进的梯子,唯有志者才用得好这个梯子,而且不论学习早晚,什么时候成为有志者,什么时候就从此有可能脱颖而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秘密。 下面就此算再嘱咐几句。一是,言语表达方式不要学我,不可弄得老气横秋像个教师爷,这也包括写诗。我的话,你可以引用,不可以背书,以便与你自己的话相区别。 我用的是教学语言,职业口吻,注重师道尊严,不搞投其所好,这是几十年的习惯,有我的学风和文人血骨,个性得很,不好改掉,的确让很多人已经看不惯了,但我清楚,凡真想求真的人,哪怕当今人数再少,这部分人也看得进去,不会有虚荣而为一点主观感受,就放弃他还未知道的东西,这就是定位,你对自己也要有定位。 你要使用自己的语气和风格,最好中性些,注意树立自己的学风学范,尤其注意对言语中的重要理论依据,特别是一些专门概念、观点、主张、说法,以及个性言论的引征、引述、引证,都要注明出处,必要时加用括号。 如此才叫严谨,还不蒙人,不要学当今时风下,把别人的话当自己的话和成果来说,也不可把别人的话仅仅转成表面简单感受就当自己的认识和语言了,要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说自己的真知。 既然觉得人家说的话好,就要体现在应用上,这样当别人提出意见,才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跟着,并能够滔滔不绝阐述出来,以理服人,且有益于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形成新的经验归纳和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避免学剽窃者那样,以为别人没意见,就觉得是自己的,还可以炫耀,有意见便要么粗脖子红脸,无言以对,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或强词夺理,不得不继续维护虚荣。 读书、看文章,包括听闻,凡任何一个人说的话,到了另一个人那里都会自觉不自觉有所处理,这除了意味对一定信息和知识有或多或少感受,根本不代表什么,只要不改变这些信息和知识的属性,如内容、视角、深度、观点、观念、主张、价值取向等,就不属于作者以外的任何人,哪怕有所处理后说了出来,不可据为己有和视为己出。 任何信息和知识,只有通过受众亲身应用于实践和验证,并得出绝对属于他自己的,或与之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体会和认识,然后用他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来,才有可能化为他自己的成果。 二是,内容上也不要学我,要学就学用内容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行文过程中我用的引征少,不是不用,是没必要,因为我研究的多,大部分用的是我自己的独特言论和成果,其它依据也大多习惯用各领域的通识,以便面向大多数人,避免过于艰深琐碎,影响流畅,这对学过的人是引证,对没学过的人是讲义,都不需要注明出处,只有少量非通识性的东西才必须注明。 换句话说,学习和实践根据个人能力、深入情况等实际过程,包括在不同的年龄段、时间段,都有不同的性质,要遵循不同的规律。比如,我初期的文章引征多,是因为还处于以学习为主的专心应用和实践过程,中后期已经进入以独立研究为主的专心探索和自我验证过程,情况就变成了越来越无处可引,也就没有必要生搬硬套,刻意为之。 你则仍须从最基础做起,学会严谨,学会守学术规范,不要一开始就没有学术作风和功底,弄得说的话不知是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说的,如同道听途说而没有信誉。 学术风范没法懒惰、省略和厌烦,因为这是忍耐住学术繁冗的重要底气,是搞艺术、搞学问、做研究、做交流、讲道理、讲知识的基本常识,学术是高强度劳动,深无见底,高无尽头,长无所限,宽无不容,广无领域,精无其至,而且最忌言论没有出处,内容犹如剽窃,好话也变成了印象品、炫耀品,这会断送前程。 想想我为什么一说就长?短时又怎么说?严谨就得这样,这属于学术特点,与伪学术是两个性质,所以不以歪解“言简意赅”故弄玄虚,要开口就须周密详到,不留漏洞。 也是这样,才能对挑出来的枝节问题,点则简明扼要,对复杂的要害问题,评和论都要展开思考和研究,也就多见于长篇大论,保证任一触角所到之处都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深挖细考,直至问底。 文字总是占地方的,只有如此才能让行文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展开阐述和论述,才能从本质上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犹如痛可一针见血,即使含蓄也能痒则无处可逃。不然就没法进行细密思考、研究和总结,也形成不了没有漏洞的文章,就免不了做不到真正客观而主观化 当今主观化现象之所以到处泛滥,缺的就是这种不怕深研、敢于求真的精神,进而也助长了虚荣浮躁、急功近利之风。这方面,你可以去看看我那篇《究一究赋比兴》,体会一下我是怎么研究一个问题的,接着看看《浅浮之见可以休矣》,体会一下我是怎么揭露伪学术的,尤其要琢磨琢磨这两篇是怎么展开触角和做到客观的,怎么研究和发现问题的,怎么进行分析、论证和总结的,想你已经看过,会有新的收获。 然后,再具体到这个长文,琢磨琢磨这个“就里”专题,现在针对你说是这个样子,如果针对普遍的人,或没有具体针对而就想单纯研究一下这个话题,等等,都该怎么删减和行文? 市场经济下普遍学会了迎合,这个我学不会,也不齿之,但凡下笔,就不是为浅读的人写的,哪怕现在身体不便,也必须面对想成事的人,只有他们才不怕冗长繁杂,才有耐心和细心有所吸收,所以你还要努力。几句,------ 眼下人人都写诗,有何感触有何思。标新立异戕传统,媚古嘲今下死棋。 要把修为当干部,休从机巧弄潮资。自由表达如流水,润物无声于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