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2

说写诗之就里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20 2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1-11-23 14:31 编辑

说写诗之就里
——在拙作《七律二首·争时》下复龙家小院


  写诗一定要从实践学实践,带着自己的生活和爱好,通过学生活实践来提高个人修为,通过学创作实践来提高具体本领,后者就是通过体验客观表达真情实感,来体会写诗的甘苦,最终从甘苦得到磨炼,直至真正会写诗。再如下一首:
  “洋洋洒洒到天涯,别有长文出坐家”,这是位置可以颠倒的两个句子,主要看形式上怎么需要,这两句做开头,无非总览做了一件什么事,写法上用了比喻和通俗说法这样的修辞,以便易于表达,除了乐观色彩,没有额外渲染,“洋洋洒洒”指多,“到天涯”喻长,没有抬升价值,“别”也是从意思上考虑,指此时写成,而非往日写成,毕竟这篇与我那么多长文,还是有背景不同的。
  “术后未痊闲不住,心头早诉苦难拿”,这一联是直叙,属实话实说,没有什么共产党员不共产党员,与人为善什么的,我是共产党员就是共产党员,好与人为善就会做出与人为善的事,都与这两句怎么说无关。
  不论是故意,还是自然流露,实情总是做出来的,不是写不写就有没有的,不能搞唯心主义,就这两句看,只是写法上为了贴近实情,适度压缩了语气和情态,包括色彩。
  这也叫艺术处理,比如,“早”没有说成“先”,用“先”在形式上语顺,语气作用也强,情态和色彩都跟着有所变化,但“早”更能客观表明我的主观愿望,盼着尽快康复,“先”则把这一主观愿望,变成了更急迫的不顾现实的现实,再客观也不对,否则我自己就有点虚得慌,说不通。
  这个做法,既兼顾了艺术,也兼顾了表达自我,实际就是兼顾了欣赏和创作两个方面,在这里就是:宁可让欣赏有所失,也坚决不拔高。不过就欣赏本身讲,拔高了,也没的赏了。
  这样说,话好明白,果真到了具体创作过程中,也只有懂得实践论,有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搬得动辩证和逻辑关系,才好驾轻就熟。
  这一联的形式技巧是对仗,像“术后未痊”对以“心头早诉”,“闲不住”对以“苦难拿”,还特别在“痊闲”和“诉苦”处,进行了声韵考量,以便听读起来声音上也有对称感。
  对仗是严格的对偶,本质是对称,宽严都是对称程度问题。这些属于形式基本功范畴,所谓“技巧性”,“艺术性”,时下人们几乎歇斯底里地爱关心这些地方,如此仅仅是皮毛,当不了会写诗。
  “引毫万里终收束,耗墨千川始见花”,这是修辞,增加形象性,属虚写,是对第一联的呼应,没有其它作用,根本想不到什么“这是辛勤劳动的场景,也是对有所成果的欣慰”,果真带着这种念想,既写不会诗,也写不好,至于有没有这种效果,是自然而然的人在起作用,是自然而然的实情在起作用,并且这里的“花”,就是指利用起来的时间,时间就是成果,无意指这篇长文,到底读者欣赏时怎么看这些,另当别论。
  “总把时间当宝贝,那堪因病失其华”,这两句表的也是真实想法,真实心理状态而已,说“概括出了时间的宝贵”可以,也是这个作用,尚谈不上去想“有志者绝不会任其荒废。这也是古往今来所有英雄豪杰的共同感叹和心声”,
  可见,实际创作和一般欣赏是不同的,不要当成一回事,当一回事了,反而有了实践压力,成了累赘,必然导致做作,一旦做作,说明从一开始就不该写,甚至没的写,是硬写起来的,不论是无病呻吟,还是有病想美化,都是不可取的。
  这一联中,“总”倒有说法,初想用“惯”、“习”,因觉得语气重,“常”又过于客观,适于说别人,都不符合我的实情,觉得只需要降低一下欣赏硬度就好,增加欣赏柔性,毕竟我也有浪费时间的时候,还提不上真正的“惯”和“习”,仅仅比通常的人多活了两生,尚与那些时间利用率高、会珍惜时间的人差得远,故用“总”表个大概,想必这才是真情实感和实话实说。
  单就表达看,像这首诗中的“早”和“总”,才算咬文嚼字,是稍不留神就可能破坏准确表达的地方,其它只要正常表达就是,如果连正常表达还出现准确不准确问题,那是表达能力欠缺,与创作没有直接联系,属诗外学习和功夫不够,至于“早”和“总”这种情况是否所谓“诗眼”,要看对整体艺术创作结果的贡献,或恐怕对作者是诗眼,对读者不一定,抑或反之。
  就实际创作讲,这方面怎么处理,靠的是悟性,是带着悟性实践,靠的是对作者之人与具体实情之间的联系感知怎么样,感知得到,就有适合的字眼,感知不到,就没有说法。
  切记不可套用欣赏中和学习知识中所鼓吹的做法,毕竟再怎么借鉴也是为实践服务,最终贡献于作者自己的感知,否则只能有益于拿来造假,无非故弄玄虚和养成呻吟之习。搞艺术创作都属于深入的感知,这种感知太依赖于悟性,由悟性引起,又贡献给悟性,最重要的感知就是人与实情的联系,或曰创作与生活的联系,这关乎着认识能力和智慧如何。
  看看我说了这些,你明白多少?体会一下到底什么是实践论?会实践就会欣赏,而且客观欣赏难,主观欣赏容易,写诗的人最要命的就是客观欣赏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基本就学不会写诗,也达不到自由表达自我、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当然单纯摆弄文字很自由,很熟练,仍算不上会写诗。
  再插几句,细细体会写诗的实践性,特别是怎么用实情的:
  尔有青春吾有岁,谁知相似与无同。后生何必嘲人老,晚死不应讳己终。
  一代本须强一代,当冲更得立当冲。可怜遍以金钱富,此叟独从魂做翁。
  这是为遣意而写,反映都是对生活的态度和这种态度与现实的冲撞,表达的是有灵魂的美和对灵魂的这份坚守,于无形中便有了对这种灵魂美的赞颂,故再怎么像反驳和反嘲,情调也是惬意的,这就是通过对实情的挖掘和凝聚,并立足于实情的创作实践。
  可是,是否写诗的人都能必然踏入就里?就里是极其客观的专门学问,是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客观规律,不以一时一地成王败寇论。凡就里之事,都以规律的形式无穷无尽地存在着,讲出来是道理,知道了是知识,用起来是能力,总需要探索再探索,直至发现它,学习它,应用它,所以人只有尊重再尊重,实践再实践,无从主观犯宁,像一意孤行,相互抬杠,以功利论英雄,既不能解决问题,而且离就里越来越远。
  是这样,真正的英雄总是符合历史规律和发展方向的言与行,故站在就里上说话做事,永远是无以辩驳和否定的,也是这样,就里是无限的,不想深入一层层的就里是懒惰愚昧,停止不前和浅尝辄止是没出息,拒绝学习和满足于一知半解是不服进步和无可救药,自觉不自觉扭曲和歪解就里是犯主观、小聪明,怀疑、否认和选择性对待就里是别有用心和心怀叵测,这些概括起来就是,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才是最符合就里的。
  要谙就里,光学习还不够,独自实践也不够,一个人的学习和实践都是有限的,学与用之间不仅需要个人悟性,还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就要求勤互动,勤交流,尤其要多观察别人实践,特别是各式各样、各种层次的作品,而且尽量多地看得出、看得透才行,而这个过程恰恰是评诗必有的过程。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1-21 23: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11-21 23:39 编辑

       谢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是我更见清晰的明白了什么是实践论。我觉得,对于写诗来讲,实践论就是提高自己的认识和修养,并用这样的认识和修养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想法,前者就是修身养性的生活实践,后者就是再现和表达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即创作实践。就里我的理解就是“入门”,“门内”的意思,是人走在了规律上的表现和证明,做任何事情都有规律,规律是万事万物客观的存在和运行规则,也是了解事物和人内在的入口,需要的是认识再认识,以至于没有穷尽。既然规律没有穷尽的时候,那学习当然就是一生的事业,能走多远,就离真理多近。就里既然是作事的规律,那当然就需要人们的尊重和深入理解,理解有多深尊重就有多真,故选择性,拒绝,浅尝辄止等等主观的行为都是错误和不可取的。
       也正如老师所说的“个人的学习和实践都是有限的,学与用之间不仅需要个人悟性,还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就是客观且智慧的学习就里。庄主曾经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这也是学习中的事情,是客观的表达,也就是明就里的话,而老师的方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生命有限“的问题,这就是认识再认识,”一代本须强一代“的证明,同样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进步,也同样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证明,更是明就里的话和道理。
       如此我明白了,一定要用所学的各种知识,道理,来服务和贡献于自己的实践生活和实践创作。客观的讲,有时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即生活实践,而创作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即艺术生活,这个我想也不能片面割裂和僵硬的理解。而悟性本身就是能够把规律和道理很好的联系到生活实践中去,并从中规范生活和指导实践,同时也能在生活和实践中更加完善规律和道理,而人就是规律和生活之间的唯一桥梁,即道的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196

帖子

49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79
贡献
1388
金钱
1818
发表于 2021-11-22 0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文章启迪人心,读了受益匪浅,学习问好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