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15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 组 作业贴 (组内互评)

[复制链接]

275

主题

451

帖子

2448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班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83
贡献
284
金钱
947
发表于 2015-4-9 2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 组 作业贴 (组内互评)


作业
    从古诗中找出五个对仗句出来,说说那些对仗句是如何炼意的。

1

主题

39

帖子

3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7
贡献
84
金钱
138
发表于 2015-4-12 14: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六子 于 2015-4-12 14:42 编辑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 组 作业贴 F02-小六子

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人这句写的是泰山之高大神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细望。因山中云气不穷,使诗人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而感到眼眶像是要裂开一样。“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咏怀古迹》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这里,这句诗自然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珮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珮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3、《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这两句是说,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4、《画鹰》..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解析: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绦鏇(tāo xuà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鏇”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5、《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点评

解析的很好,六师威武。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5 17:30
解析的很好,六师威武。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5 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731

帖子

57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4
贡献
1211
金钱
2344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4-12 17: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F18-杨柳作业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恨别”二句概括广,是痛于国破,忧思于家事、家国命运的统一表现.
上句伤于国事,所以“感时”;下局思念家人,所以“恨别”.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忧。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练字有“阔”与“悬”。一字阔,绘出了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悬,写出了海上行驶的形象,在广阔无垠的海上,一笔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悬突出了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写出了秋叶在风中飘零而下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绵延不尽的愁思。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5,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点评

对仗句选的很好,析得很细,赞一个 ,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4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05

帖子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427
金钱
622
发表于 2015-4-14 16: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组长-诗朦胧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炼字,自 空
2.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仗,整首诗反映作者国破家无的沉痛,对仗句以花流泪,以鸟惊心,描绘沉痛心情,借以展现自已心情和悲痛,花鸟本自然物,本无情感,由作者之借物言情,深刻表达出了此时作者的心情与境遇,更加衬托出时局的灿烈。
炼字:溅  惊
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是李白写的 赠孟浩然 中的二联。“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5.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承上文写把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点评

组长整理的诗句特别仔细认真,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16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9

帖子

14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4
贡献
451
金钱
516
发表于 2015-4-14 2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06--蓝玉儿

(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写出一份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
(3)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通过孤城、独鸟、渡口、这些意象的描写交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4)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 表现出悠然闲适的心情。
(5)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景象,渲染清峭孤寂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05

帖子

16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427
金钱
622
发表于 2015-4-15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课 作业   F09-夏夜荷韵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日照我还
“绿”作者初用“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绿”。“绿”的好处,兼有其他几个动作的含义,同时又具有春色的鲜明视觉效果。
2,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敲”字作者在使用”推”“敲”两个字上,骑在驴背上反复思量“推”“敲”,竟然冲撞进了当时的大官韩愈仪仗队。韩愈提议“敲”字好,定稿。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孤”“直”用得好。“孤”显得人烟稀少,境界开阔;“直”字表现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奇!
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两句第二个字用的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的表现出来,写得生动,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5、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阔”字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宏阔大;下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62

帖子

13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6
贡献
280
金钱
520
发表于 2015-4-15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 组 作业贴 F08竹雨心情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一个漫字写出了此时诗人跟家人想回老家的心情是多么的强烈,写出了那种欣喜若狂的表情。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形容红花绿水、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象青青的蓝草一样绿、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绚丽多姿、生机勃勃。

3、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平/正,阔/悬,只这四个字便是一幅雄壮高远的画面。

5、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通过侧面描写了古寺周边的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彷佛就是一副画,似有身临其境之感。

点评

问候竹雨心情:选句正确,分析合理,学习了  发表于 2015-4-16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66

帖子

16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5
贡献
427
金钱
596
发表于 2015-4-16 13: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小婉 于 2015-4-16 13:51 编辑

F05苏小婉第四讲


1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平野阔,月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2送魏万之京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炼意分析:‘树色催寒近'实际上是‘寒近催树色’,诗人采用这种写法,一方面突出了人的主观感受,树色变黄使人感到深秋的寒气,另一方面又赋予客观事物人的情感,可见诗人的炼句之功°



3“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4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上句中“虎踞”对“龙盘”、下句中“天翻”对“地覆”,上下两句“天翻地覆”对“虎踞龙”。这种对仗罕见而工整。


5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泪,恨别鸟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对账工巧,圆熟自然,练字精准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炼意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境界阔大,笔力雄健,气势雄伟°

7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炼意分析:格调高昂,意境雄浑博大,情韵悠长,




点评

学习了,选句还可以  发表于 2015-4-16 1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2

帖子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134
金钱
174
发表于 2015-4-16 16: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化春雨 于 2015-4-16 16:41 编辑

F19-化春雨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故称“千里雁”.
“九秋蓬”:九秋,秋天.秋天蓬草脱离本跟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这句诗的意思是: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联,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这里诗人以“雁”、“蓬”作比,写出了独在异乡的孤寂、凄凉和感伤的情绪.“千里雁”一喻说明亲人离散,各自一方,兄弟千里相望好似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好吊影自怜.重在表现手足离散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的是在“时难年荒世业空”的迫害之下,诗人和兄弟姐妹为了生存只好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秋风,飞空而去,飘转不定.写出了飘泊他乡,居无定所的流离之痛,重在表现思乡之情.由思念亲人到思念家乡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巧妙而又贴切的运用两个比喻,把沉痛的骨肉分离和思念家园的感情十分形象的表达了出来.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颇为生动感人.营造出一种淳朴真挚,感人肺腑的艺术世界,显示出白诗的艺术风格.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4,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颈联联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5.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诗的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册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已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出丰富的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一夜情?^_^)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6,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点评

不错,但你最后一联,我觉得不对劲。这个: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发表于 2015-4-23 1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9

帖子

14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4
贡献
451
金钱
516
发表于 2015-4-16 19: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玉儿 于 2015-4-16 19:57 编辑
朦胧 发表于 2015-4-14 16:27
古风学院联四期高级班 第四讲 F组长-诗朦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5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