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1

论如观派原旨孤平论的圆融性及里程碑式的学术价值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1-11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11-14 14:10 编辑

二王(王士祯、王力)派孤平论的观点:平不令单,孤平只能在对句(韵句)论,出句不论(王士祯原话没有直接阐明,后人据其语意推测出来)。

董启(董文焕、启功)派孤平论的观点:孤平可以在出句中出现,但是七言出句第一字不论,若出现夹平则视为小拗,言语含混。董文焕在文中首次用到“夹平“一词,但是夹平与孤平的关系没有进一步说明。

如观派原旨孤平论的观点:平不令单,出句、对句原则上都要论孤平。之所以出句出现孤平是因为诗门私自允许“出句从宽”所致。出句中出现的孤平为示区别称为“夹平”。

并且,如观系统地论证了沈宋律原旨:即:

一、正格。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三、平不令单,避三平尾、三仄尾。

违反上述第一条且同时不违反第二、三条的称作变格。

违反上述第二条中四、六的称为讦调,即后世所称的失替,即后世所称的大拗。违反上述第二条中句中第二字平仄的称为背律,后世称为失粘。

违反上述第三条的称为落调,即后世所称的小拗。

无论是二王还是董启,他们的孤平论都缺乏系统性,对孤平的描述模棱两棵,含混不清。并且他们都没有对沈宋律原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故而难以孤平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明确的阐述。

如观在诗律史上首次发现了沈宋律原旨,并系统地阐述了避孤平、避三平尾、三仄尾的原因,即:孤平、三平尾、三仄尾在唐代是被视为落调的。此论与唐古籍的描述相符,因此如观此举解开了困惑了诗界的千年之谜,具备里程碑式的学术价值。




244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3103
贡献
19613
金钱
25779
发表于 2022-5-8 16: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节致敬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