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9|回复: 0

《七律.寄友人》

[复制链接]

1179

主题

600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03
贡献
6492
金钱
10851
发表于 2021-11-3 1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味瓶 于 2021-11-28 16:43 编辑

《七律.寄友人》(中华新韵)

二度梅开杏玉识,佳缘相遇不相知。

若非花甲黄瓜瘦,大姐怀春小弟痴。

午马青阳鸡羽寄,丑牛冬月未得词。

昭魂所救成婚配,刺史来约感叹迟。
*

记 七年前(2014年06月24日)发给朋友的一封信,昨日收到回音!

“梅开二度”是一句成语,原意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
成语故事
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她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为何无风无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们二人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二人还未成婚,就发生了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因为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所以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到邯郸登临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到丛台之上……


——如今的丛台上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的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原应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刺史句——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樊川文集》未载此诗。但唐宋人笔记小说中却载有与此诗相关的故事:杜牧早年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事见晚唐人高彦休《唐阙史》卷上,这是对此诗的最早记载。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确定的。

杜牧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⑴,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籍⑵,绿叶成阴子满枝

  ——详见 百度百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