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的25律 大中华诗词论坛有位三羊先生十来年一直否认南北朝到唐朝近体诗的24律(即246字平仄分明的相间原则),认为唐朝近体诗用的是25律(即永明八病中说的一句中2字5字不同声调),他认为唐诗中不存在什么平仄,用的仍然是四声原则。虽然这种谬论大家一致否认,但他“力挽狂澜”,舌战群儒不认错。大家虽都不齿其论,但面对他列举的大量例子却又无可奈何,甚至有一个帖子数十首诗中只有一句不合25律。众人只知三羊怪论,却谈不出怪在何处。 律指的是某种规律。它有自然规律与人为制定的两种。自然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制定的是强调事物的某几条大家必须遵守而定下来的。 三羊历年来有上千首诗例证明他的25律的正确性,从例证来看的确头头是道。 但论证不是凭例子的多少来决定,而是思路是否正确决定结论的正确性。 三羊的25律指的是人为制定的规律,所以要靠例子来证明,例子越多越正确。但是如果25律是种自然规律,那么他的论证就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求证它是自然存在的还是人为制定的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假如不必通过例子,只要通过逻辑推理,用概率来证明这只是种自然存在,那么三羊的谬论就不攻自破了。 近体诗的律诗由八句组成,句子基本结构有四种: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按照永明八病规定25同平(同平是同声调)是可以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25肯定不同声,因此会出现25同声的只有仄仄平平仄一种,在四种基本格式中只占比为25%。 律诗八句中有五句可平收,只有三句仄收句,平起平收式有两句仄仄平平仄,占25%。仄起平收式只有一句仄仄平平仄,占12.5%。 仄仄平平仄中,25的组合有上去、上入、上上、去入、去去、入入六种,上上、去去、入入这三种属于同声,占50%。 在八句中,25同声的概率便有两个算式: 25%÷2=12.5% 12.5%÷2=6.5% 12.5%和6.5%这两种概率真的很小,也就是说能遇上25同声的情况很少,绝大多数都是25不同声的。怪不得三羊在唐诗中很难发现有25同声的例子,就是在宋诗中明诗中清诗中,三羊的“25律”也永远是“正确”的。这种根本不需要作者去考虑难得碰上的特例要人们去人为规定么? 为什么会造成三羊的错误呢,那是因为当代,没有了入声,仄仄平平仄中,25的组合只剩下上去、上上、去去,用此属于同声,占约70%。因此25同声的概率便提高为17.5%与8.75%。25同声现象比古代多了,但这概率仍然偏小呀。这就是说即使在没有入声字的当代,25不同声仍然是种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