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5

古风十九读月组论文帖网址:

[复制链接]

75

主题

367

帖子

2491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
贡献
540
金钱
938
发表于 2021-10-11 14: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十九读月组论文帖网址:

153

主题

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二十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0
贡献
1540
金钱
10826
发表于 2021-10-11 23: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小凤 于 2021-10-11 23:29 编辑

我先抛块砖。
我学楹联的那些事
陆小凤
        话说去年报名古风楹联19期的时候,我不知道进咱们这个班,得参加酬唱,还要写了论文才能毕业,要是知道的话,我想我是肯定不敢参加的。但半途而废也不是我的处事风格,于是乎便有了以下这些很不咋地的心得和体会,我姑且记之,有缘的你姑且看之,欢迎拍砖。
         先说出句吧。在练习出句的那些天,听到老师最多的点评是:散了;立意不稳,扔了吧。这个散,说的就是句子前后联系不够紧密。打个比方:
月下寒梅香愈冷
这个句子里,寒梅香愈冷,从逻辑上来说,跟月下没什么关系,可能跟风雪的关系更大,好嘛,不行咱就改:
雪锁寒梅香愈冷
这样下来,前后就组成了因果关系,句子就来得顺理成章多了。
        至于立意,就玄幻得多了。个人觉得,立意的高下,和平常的阅读积累,和人生经历感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一时半会没办法来个大的突破。但是我们可以求稳,可以让句子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贯穿下来,能够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表达的意思,也让读者能够看明白。能做到这几点的句子,应该就能够称作一个成功的出句吧。像下面这个句子:
如流翠色春山醉
这个句子就比较空泛,本来我想表达的是满山青翠,让人心生欢喜。但凑出来的句子,如流翠色来得突兀,春山也醉得莫名其妙。凑无可凑,干脆去掉情感的拖沓,改成:
翠色如流新雨后
这样,虽然句子里融入的情感淡了,但前后衔接紧密了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没办法面面俱到时,当有所取舍。
        再说对句。对句之前,好好地剖析上联是很有必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析联”。看到一个上联,有春风,就来个秋雨,看到桃红,对个柳绿,这样是很要不得的,工是很工了,好看不好看就难说了。不要着急去对句,要先分析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是闲适,是悲伤,是惆怅,是喜悦,确定完基调之后,再根据上联的意思,或是延伸,或是反衬,或是补充,可以从多个角度试对,下联对好了,会为上联增色不少,若是能够浑然一体,那是进入最高境界了。
         析联之后,定好格调,就可以开始下手对句了。来两组我和月光酬唱的句子为例:
爱此云山风景异【月光】
云山就是云和山,或是高耸入云的山,一般在远离尘世的地方,代指隐者居住的地方。上联说笔者爱上了这个世外之地是因为风景不同别处,显然隐有向往隐居之意,那我的下联就对她的上联作了延伸,爱上了,就抛弃俗累留下来吧,没办法一辈子,一天半天的也行:
爱此云山风景异【月光】
留将半日姓名忘【陆小凤】
而下面这个出句
又是一年花事了【月光】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蘼花是春天最后的花,荼蘼花事了了,一年的春光也就过去了,笔者是在感伤光阴易逝,韶华空老,营造了一个淡淡惆怅的意境。这个上联让人想像的空间比较大,可以思乡,可以怀人,可以回首,可以希翼。
又是一年花事了【月光】
依然云外雁书绝【陆小凤】
我的对句,选择了以怀人的角度进行,延续了上联惆怅的氛围。花开花又谢了,分别的时间又多了一年,可是我心中的那个人,依然在千里之外,音书断绝,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论是出句,还是对句,又或者是成联,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我们一再推敲,逐字提炼。字炼得好了,用活了,整个句子都会生动起来。举两个例子:
且就菊香温老酒
这个是我最初的句子,问题很快来了,菊香怎么温酒,可以熏,可以添,可以掺,但感觉都少了点东西,过于死板了。后来老师建议换成“分”,分杯的意思,句子就生动起来,有了很强的画面感,故友数人,在闲闲的秋日里,就着菊香,品着老酒,侃闲事话流年,想想都令人向往。
小径樵歌归日暮
这个出句,其实自我感觉还是挺美的,夕阳西下,远远地传来阵阵山歌,再看,是山间小道上劳作归来的樵夫,正挑着担哼着歌,很闲适很放松的画面。猫师拍的时候,把“归日暮”改成“拖日暮”,我仔细比较了“归”和“拖”两个字在句子中的观感,“归”相对来说,更平淡一点,而“拖”就有了情感在里头,夕阳听了樵歌,都放慢了脚步,不舍得归去,整个句子,明显生动多了。
        关于出句和对句,目前的心得就这些,烦请老师指正。对于成联,实在是凑得太差,能说的经验太少,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再唠叨一下,虽然心得体会不咋地,但对古风楹联19期的老师们的感恩之情却是绝对绝对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一路的教导和鼓励,感谢小草老师对论文的指导点评,特别感谢总辅导猫师,不厌其烦地拍出句,拍对句,拍成联,我和月光的酬唱得以顺利完成,猫师居功最伟,但老师又很不喜欢被捧臭脚,就在这悄咪咪地一并感谢啦。古风楹联19期的诸位老师,有你们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帖子

12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8
贡献
284
金钱
464
发表于 2021-10-25 09: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鱼。 于 2021-11-4 13:21 编辑

学联心得
读月组 -你会飞的鱼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年的学习生涯眨眼就过去了,在十九的大家庭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温暖,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教鱼儿好生感动,自此相信网上亦有真情,古风就是仅存的净土之一。
马上要毕业了,古风要求比较严格,要写论文才能拿到心仪的毕业证,由于资质愚钝,对于楹联,自知十之一二尚未学得,不敢说是论文,姑且说一说学习体会吧。

一.楹联基础

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说起楹联,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家门口张贴的春联,至于平仄格律,是一概不知,当然现在信息时代,有心要学,度娘也能告知一二,但毕竟不太系统规范。下面就浅谈一下楹联的基础知识。

1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
结构相称
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
内容相关

2.对联禁忌
1忌合掌
2忌同声落脚
3忌同声收尾
4忌三平尾避免三仄尾
5忌孤平孤仄
6忌同位异位重字,
7忌联意隔阂
8忌上重下轻

二.楹联实战

1.对句
看到上联,首先要析联,析联的深度决定对句的高度,不好意思,套用一下,貌似这话古风流传甚广,可架不住是真理啊,该套还得套,析联三大步:一看冷暖,二看物像,三看意境。挑一切入点,这样说因为有的句子会有多个切入点,择一而入,或延展或补充甚而反弹琵琶皆可,很多人喜欢套八大关系,鱼儿脑容量不够,只喜欢随性而为。下面为鱼儿对句拙作,敬请老师斧正。

楼头燕语呢喃久【再嫁东风】
窗下佳人寂寞听【会飞的鱼】

鱼儿自析:春风习习,紫燕双双,楼头低语,情深意长。可怜佳人,独倚西窗,望穿秋水,不见情郎。反弹琵琶,上联好比可劲撒狗粮,下联则如单身狗或异地恋人被狂虐,有没有

虽有余钱能换酒【落尘】
惜无知己共倾杯【会飞的鱼】

鱼儿自析:上联有明显的转折词,虽有,比较好流转,有酒有故事,可惜没人把盏言欢,实为人生憾事。

百年不过一怀土【相忘】
几客能留千古名【会飞的鱼】

鱼儿自析:人生百年,终归尘土,忘校的句子总是发人深省,似诉似叹,百年~一怀,由很长的时空缩为一个很小的点,大~小,时空切换自然老道,哲理联不太好对,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可俺有东风校长的秘密武器,为什么?然后呢?多问几遍肯定没毛病,是啊,芸芸众生一归途,天地走一遭,大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能载人史册千古流芳者,犹如九牛一毛,几人~千古,由小~大,顺流而下,分析透了,也就是白话缩句罢了。

2.出句
出句腾挪空间较大,大有我的空间我做主之意思,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要符合联律要求,最好是立意深远,词句新颖,避免口水陈俗句,出句大抵先立意,然后罗列物像,再遣词造句,句子初成后,最后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方大功告成,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联句亦同此理也。下面是这几天临时出的,并试对之,平时练笔没有保存,只能临时又抱佛脚,期老师同学们提出宝贵建议。

空有凌云志【会飞的鱼】
偏成落拓人【会飞的鱼】

红梅几点雪中俏【会飞的鱼】
绿蚁一壶香里眠【会飞的鱼】

冷雨敲窗秋到枕【会飞的鱼】
寒灯对酒影随身【会飞的鱼】

十载江湖风雨后【会飞的鱼】
一朝儿女虎龙时【会飞的鱼】

3.成联
通过对句出句的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楹联基础,犹如打怪升级游戏,已经进入高阶,技术固然重要,装备必不可少,楹联的必要装备就是古典知识的储备量,除了古典文学,其他知识面涉猎越广越好,技多不压身吗,眼界开阔了,楹联深度也随之水涨船高。写作技巧和出对句也不尽相同,成联上分句和下分句从不同角度阐述,统一为主题服务,可上景下情,可情景交融,鱼儿成联尚未入门,不多妄言,摘几首练笔,大家姑且一掠而过。

题图•孵蛋母鸟
文/鱼
沐帘外和风,安居旧垒育新稚。
感花间爱侣,宁忍饥肠送饱餐。
虎门炮台

古炮无言,征人已去,巨浪滔滔追往事;
百年风雨,今日虹霓,神龙隐隐耀中天。

往事

曾醉网游,怠荒学业,时见双亲偷拭泪;
幸逢良伴,点检身心,归来浪子再从头。

三.结束语
鱼儿俗人一个,临近毕业,不免感慨颇多,不忍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们说再见,感谢所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工作之余挤出宝贵的时间陪伴十九学子茁壮成长,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新征程的开始,期待在楹联这条漫漫长路上,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再次感谢老师同学们!

最后谨以一联感谢老师们一年来的呕心沥血付出及和同学们共勉

学联有感

网海有真情,春风化雨育桃李;
古风遗净土,携手同心探宋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

帖子

8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1
贡献
207
金钱
339
发表于 2021-10-28 14: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联作对说流水
古风读月组-虞美人毕业论文
前言:
上学时就喜欢文字,喜欢古典文学,却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写上几句。谁知道老大不小了,才无意间闯进诗词联网校的世界,跟许多师友一同学习,互相激荡,感觉仿佛穿越到了盛唐大宋,大家以诗词会友,不亦快哉。慢慢地,我又发现到亮眼的诗词中不乏对偶对仗的联句,因互相对照映衬,使意境得到加乘的效果,无怪乎常听人说“诗词联不分家”。这个发现逐渐吸引我的目光投向“对联”,尤其是“流水对”的清奇灵动,凝炼婉约,更加令人神驰。
网校里教流水对最负盛名的,当推“古风”,在古典文学的群里,自然时有耳闻。后来有幸遇见风清扬老师,听说风师就是就是古风早期的学员,也是优秀的对联教师,在拜读风师的佳联后,对古风不禁心生向往,并在19期招生时得偿夙愿,成为古风的一员。
在此要特别感谢再嫁东风校长跟早期的老师们,为大家打造了这个学习的平台。也要感谢坚持提携后进的学长学姐们无私的付出,正是这种传承,才能让古风越来越好。
下面进入正题,也就是整理来到古风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给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借鉴。

主题:学联作对说流水

一.对-联-对联
“对联”“对联”,“既对且联”,只要稍微学过对联,都会知道这个定义要求,但是如何进一步了解“对”跟“联”呢??
首先,“对”有“对称”、“对立”、“对应”的意思,反映在“楹联六要素”就是“字句对等”、“平仄对立”、“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跟“节律对拍”,也就是“联律通则”的前五条。
那么“联”呢?指的是“上下联意义关联,且统一于主题”。整合前五条的“对仗成立”, 就是第六条的“形成意联”。
统摄联律通则这六条的精神,就是“形对意联”。别小看“形
成意联”跟“形对意联”的一字之差,它代表了“对联”系统理论架构的完善,就如同联律通则的第一条,从“字句相等”修订为“字句对等”,第六条也将“形对意联”修订为“形成意联”,使整个定义更为周严。有了前五条的对仗成立,加上意义关联,才从“对仗句”确立为“对联”,而这六条规则的精神则浓缩为“形对意联”。
附带说明,“字句对等”才能完整涵盖多分句的情形,不然“四七句式”跟“七四句式”的字数都一样,能对仗吗?

二.春联是不是对联
首先,“联”在新华字典里的相关解释为“对偶的语句”,也就是字数相同,句式相仿,意义相称的两个句子,在格式要求上不如“对仗”来得严谨,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对子”。古联在普遍的意义上,就是“对子”(也就是对偶句),在摸索中逐步追求,迈向对联“既对且联”的成熟巅峰。
这就如同古体诗走向格律诗的过程一般,追求文字艺术的极致。但是格律诗并不能抹灭古体诗的价值,现代楹联的规则也一样不该否定“古联”跟“对子”。有的古体诗本身已经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年代却早于格律诗,同样,许多“古联”跟“对子”也符合现代“对联”的要求,正因为这是逐渐摸索提炼出来的准则。
回到标题“春联是不是对联”,一般人恐怕还会纳闷“怎么会不是”?最早的对联不就是春联吗?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蜀主孟昶所作的那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春联”是一般大众最容易看到的“对联”,每当过年,家家户户总要张贴新的春联,讨个吉庆。既然是要吉祥喜气,不免反复称颂祝愿,比如“生意兴隆同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以现在对联的标准来看,明显合掌,但是店家跟公司行号贴得最多的就是这一副,原因无它,兆头好。又如“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一样属于“意合”,但是这两副对仗都算工整。
再看这副“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前四合掌,末二词性结构不对仗。但是都还在对偶句的范畴,也都是喜庆之意,因此都是受欢迎的“春联”。
我们系统学习“对联”,是为了了解跟追求更完美的文字艺术,而不是否定已有的文化资产。“对联”固然有其奥妙的文字艺术,“对子”也有其通俗趣味受欢迎之处。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写合乎对联要求的“春联”,但也不必苛求坊间的春联,毕竟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归结一句,“春联”不必是“对联”,但是一般人认为就是“对联的一种”。
同理,挽联、行业联、贺联,以至许多古联,因为还没有一致认定的规范,不一定符合六要素的规范,所以“有可能”只是“对偶的联句”,也就是一般俗称的“对联”。

二.何谓“对句”
“对句”是相对于“出句”而言,古人“对对子”就是“对句”的前身,笠翁对韵里就是对对子的范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从字、词、到多分句的对子。
“出句”一般出的是“上联”,求对“下联”,尤其是适合“流水对”的句子。但是也有出了“下联”,求对“上联”的“出句”。“联律通则”明定上联仄收,以符合自然语调开头待续的习惯声调。
“对句”必须对应“出句”给定的句式跟意境来组句,依工整性而言,分“小工对”、“邻对”“工对”跟“宽对”;依语意关系而言,则分“正对”、“反对”、“流水对”跟“无情对”。
其实,对偶句一样是有“正对”、“反对”、“流水对”,有的人还把“对偶句”看作是“宽对”,这有点大谬不然了。“对联”的“宽对”是指在容许范围内放宽对仗,并不是心随意走,可以宽到无边无际,而在对偶句的限制就不大了。
因为来古风学习的重点是“流水对”,下面我就针对“流水对”整理一下我的心得,并呈交一些自己的习作,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二.说说“流水对”
大家都知道“流水对”又叫“串对”,顾名思义就是上流下接,上下联串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可是诗词里的流水对跟对联的流水对是一回事吗?还有前面提到的对偶句的流水对呢?
首先,在对联或是单独对偶句里,我们要区分是去“对出句”,还是“自行成联”。单单一句出句,只能说可能适合怎么对。
比如:      步月西窗下【联友】
就适合许多对法。
递进流水对:吟风花影前【虞美人】
正对:      闻琴别院中【虞美人】
反对:      思乡乱影间【虞美人】

难道我们可以说“步月西窗下~”是“流水对出句”吗?自然不通!在“对句”的时候,才有“对法”产生,也就是根据“对句”意境对应的方式决定是什么“对法”。“对句”跟“出句”产生了“流水关系”,那么就是“流水对”。
出句:步月西窗下【联友】
对句:闻琴别院中【虞美人】
上下联都是偏暖色调,属于“正对”。
出句:步月西窗下【联友】
对句:思乡乱影间【虞美人】
上联偏暖,下联偏冷,属于“反对”。
不论怎么对,上下联都必须要同框,在一个统一不违和的场景中,否则就会造成隔景隔意。
说完“对联”的“对句流水对”,再来说说“诗词”里的“流水对”。诗词里的“偶句”对仗并不会要求“严对”,主要在增加可读性,强化立意。即使是律诗的对仗联句,也未必都非得工整不可。网上关于“流水对”的解释,最早就是讲的律诗中的“流水对”。
“上下联都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或是一句话分作两句说,或要依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如转折、选择、因果等),两句组合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就像流水连绵,顺势而下。”这个说法算是比较经典完整的,但是依然是针对“律诗”中的“流水对”作的解释。关键就在“一句话分作两句说”,如果不是预先计划好怎么说,怎么去“分成两句说”呢?那就必须是同一个人把两句一起写出来,也就是在一个诗词中的偶句或对仗句,亦或是成联,语意形式上是用“流水关系”做对应。
“对句”(专指对应“出句”)使用“流水对”,就得换一个说法,而这也是东风校长流水对出名的秘诀,那就是“将“出句”化为己用,作为“对句”的铺陈,把两句话说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要说成一个意思,必然有流转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形成了某种“流水关系”。这才是“对联”“流水对”的奥秘。
至于流水关系的分类,大家都容易混淆不清,有的说“八大关系”,有的说“九大关系”,对出来的句子到底算什么关系,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举个例子,王之涣 登鹳雀楼中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明显是“一个意思”,字面上说的是要看得更远,就要爬上更高的楼。弦外之音自然可以说是站到更高的地位,眼光才会看得更长远。这能简单地说是“目的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或者“假设关系”吗?唯一可以简单确定的是“流水哗哗”!
文学源自于生活,有所本,合乎情理的文字,才能真正感动人,一时的炫惑不会有持久真正的感动。只要通顺合理,流转自然,就合乎“流水关系”,大可不必非得分出是哪一类关系。现实中的关系变化又岂止那八九种,或者都仅仅是单一的关系。

三.什么是“宽对”
“宽对”是相对“工对”(或称“严对”)而有的,在不影响主结构对仗的情形下允许的对仗方式。如果是“对偶句”,本来对应就不需要多工整,那就不需要什么“宽对”“工对”劳什子的说法。但是“对仗句”或“对联”就要讲究了。那么,“对仗句”或“对联”如果出现硬伤,即使用“宽对”的容许范围依然不成立,那么只能说:句子的意思可能是很好的,但是顶多只能算是 对偶句,俗称也是“对联”,一笑!
问题来了,宽对是可以怎么宽呢?联律通则第二章传统对法第七条以及第三章词性从宽范围第十一条跟第十二条给出了说法。下面列出来再给大家梳理一下。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七条说的是在传统对法中分别对应了“字法”、“音法”、“词法”、“句法”的变通“宽对”,至于如何才算“成对”不是这里能简单说清的,请大家有兴趣自行研究。
要特别说明的是“流水对”属于“句法”的从宽,意思是只对“句子成份”不设限,为的是让语意流转灵活,方便形成“流水关系”。当然,一个对句里同时运用多个传统对格也是可以的,比如流水对+叠字对+谐音对+衔字对,那功力可不简单了!传统对格原本就是前人追求变化留下来的,在不失对仗的韵味下增加了各种变化的灵活性。
我们如果确定要写的是“对联”,而不是“对偶句”,那么就有必要好好了解并应用传统对格的灵活性,比如“错综对”就可以解决一些平仄的限制。
再来看看第十一条,第1小则是说形容词和动词的互对宽对(其实也不是全都可以互对,击=高 这种就不合适);第2小则是说修饰名词的定语可以宽对;第3小则是说修饰动词的前状后补跟句子的状语成份。这3则综合来说,就是定状补 等 非主干的成份都可以在词性上宽对,衍伸来说,如果本身是词组,那么词组结构也可以宽对。(反过来呢? 主谓宾就不能宽!这是对仗语素的主干。)
接着第4第5小则都说得很明白了,再看第十二条,着重的是 机巧、趣味或意境,能工对最好,不能工也不要差太多,不然闹笑话。 像“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这样五行偏旁的机巧对,破机关句意通顺,那么平仄节奏都可宽。
在从宽原则下属对成立(如何成立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即为“宽对”,反之,就不算对仗成功,顶多算是“对偶句”。
举例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后句式相仿,但是节拍不同,重字位置不对应,就只能算是对偶句。但是这个句子不成功吗?非也!它只是不符合对仗的要求罢了。

结语:
毕业才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反馈的时候。实习评阅是对所学深入反思,巩固加强最好的方法,同时也让这个学习的平台继续嘉惠更多爱好对联的朋友。上课的讲义只是带我们入门,打开了认识学习对联的一扇门,持续的积累跟练笔,与师友们一起研究讨论,才能不断精进,风清扬老师就是我最好的榜样。虽然他不在十九期的班群,但因为是他带领我进入古风,也一路指导解答我的大小疑惑,包括这一篇毕业论文。
同时也要感谢19期班主任:魔女老师,小草老师,欢颜老师等所有的老师们,有你们默默的付出,才有我们的成长。还有一起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们,有你们才有19期,期许我们一起在20期更加成长。

附录:个人作品集:
1.
执酒花间邀月饮【虞美人】
和衣叶底抱香眠【虞美人】
2.
恨心不做相思主【清漪】
害我终成寂寞人【虞美人】
3.
为遣相思常对月【蓝风景】
还劳青鸟代传书【虞美人】
4.
几许轻狂留在忆【醉梦】
那些誓约化成烟【虞美人】
5.
小月勾檐窥旧梦【再嫁东风】
相思伴我度残更【虞美人】
6.
空留一案相思句【再嫁东风】
不忘此生缱绻情【虞美人】
7
空留一案相思句【再嫁东风】
难遣三生纠结情【虞美人】
8.
梦里桃花如旧好=z
云中雁信至今无【虞美人】
9.
梦里桃花如旧好=z
窗前明月向谁圆【虞美人】
10.
拟从山水寻佳境【落尘】
更拥梅兰添雅情【虞美人】
11.
久立窗前细听雨=z
不觉夜里更思人【虞美人】
12.
久立窗前细听雨=z
才教此刻更伤情【虞美人】
13.
空余旧忆埋诗箧[望舒]
未了情缘付酒杯【虞美人】
14.
梦里家山依旧绿【金珠一枚】
园中倩影不能忘【虞美人】
15.
垂眸尽是良人影【金珠一枚】
削发难抛乱世缘【虞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5
贡献
104
金钱
149
发表于 2021-10-28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怎样互评和点评句子
文/时光清浅


时光匆匆,一年的学习转眼就到毕业,说实话,这一期的学习,我深感愧对,但是老师们付出,却不能不让人敬佩,在此,我衷心的说一声,老师辛苦了,谢谢你们!


学只二三,甚是惭愧,在此,写一点互评和学习点评句子过程中的一点点心得,算不上论文,作为一点点收获和总结,分享给大家,以感谢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还望老师指点。


怎样互评和点评句子呢?


我觉得点评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自己对句的时候,免不了经常出错,而且不容易发现,在看老师同学的对句的时候,很容易看出有没错误,哪里对的好或不好,到了中级班,同学们也都学了互评,不知道大家有没这种感觉呢?今天我就自己学习点评中的一点心得,分享一下,还望老师同学们多多指点。


互评也好,点评也好,都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所以,在互评或点评时,首先抱着诚恳的态度,以一种平衡交流的心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还有就是,一定要认真,细致,你说一个句子漂亮,那么,漂亮在什么地方?是动词生动?修饰词形象?还是声色结合,动静结合,所以画面生动意境优美?你说句子不好,是结构不对?成分不一亦或意境不融?这些都是点评的内容,能看出好与不好,才能进步,有的同学喜欢说,句子漂亮,学习了,我觉得这个是不可取的。


要点评对句还必须读懂出句,因为对句属于被动创作,对句的主题、内容、意境、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必须服从出句的要求。所以点评对句之前,先要读懂出句,把握出句的立意和主题思想,弄明白出句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出句表现的主体是什么?中心词是什么?其次,在领会了出句的主旨后,要在自己脑子里形成对对句要求的基本的框架。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点评了。


在具体的点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先看对句是否符合对联六要素的:字句对等,词性对品,节律对拍,结构对应,平仄对立。


2,从对联的禁忌方面去看,看有没犯禁忌方面的错误,包括:合掌,隔,三平尾,三仄尾,不规则重字等。


3,看对句意境,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对联的六要素之六:意联。包括(景物,风格,情感,修辞,句意)


下面我来实例具体的说一下:


例一:


出句:心中无墨枉搜肠【鬼冢客】
对句:眼下有景欲作赋【深谷幽兰】


先从第一个方面,六要素来看


出句:心中/无墨/枉/搜肠【鬼冢客】
            平平/平仄/仄/平平
            名名/动名/副/动宾
            偏正/动宾/     动宾
             主/  谓宾/ 状/谓宾【从句法来说,主语是我,心中无墨是原因状语】
             前四主谓,后三动宾


对句:眼下/有景/欲/作赋【深谷幽兰】
            仄仄/仄仄/仄/仄仄
            名名/动名/动/动宾
            偏正/动宾/      动宾
             状/谓宾/ 状/谓宾【从句法来说,主语是我,眼下有景是原因状语】
            前四动宾,后三动宾


从平仄断句标注,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对句平仄有问题,这里出句是下联,对句是上联,对联中,仄收的句子要避免三仄尾,这个就犯了,第四字“景”句内失替,造成七字全仄,且与出句的“墨”失对。句子成分也有不一。“欲”“枉”词性不一,不过都作状语,可宽。


接下来从第三个方面看看,先看句意,这个出句是下联,我们把它换位置来看看,
眼下有景欲作赋;
心中无墨枉搜肠。
眼下有景,我们就想花草树木,青山绿水,还可以具体一些,比如湖面,荷花,莲舟等等,面对这些美景,有想要作诗赋,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美景的热爱,可是呢,苦于没有墨水,表达不出来,以我现在的心情看这个句子,很有体会,怎么说呢,想写好论文呢,可是没学好,不知怎么写啊。回到句子,出句的无墨,搜肠,有感叹的成分,对句有景,作赋,以转折形成反衬,情感于主题对立而统一,句意通顺。


通过对句意,意境,情感的逐一分析,该怎么点评,心里大概有了一个框架,现在来做简评


时光清浅试评:首先句子成分失对,前四的大结构,出句的“心中”是主语,出句前四是主谓结构;对句的“眼下”是状语,出句的无墨,搜肠,有感叹的成分,对句有景,作赋,以转折形成反衬,有景当作赋,无墨枉搜肠。联中,出句是下联,对句放上面就是:
眼下有景欲作赋;
心中无墨枉搜肠。
欲作赋苦于心中无墨,句意整体比较流畅,意境也和谐统一,不过呢,“欲”只是心里想,感情不够强烈,可再酌,若改成“当”呢,会不会更好一些,“有景”呢,改“观花”看看,观花当欣然作赋,只是个见哦,不一定就好。


眼下观花当作赋;
心中无墨枉搜肠。


不足之处:“景”失替失对,对句全仄,少了抑扬顿挫的音韵美,三仄尾都要尽量避免的,何况是全仄呢,还有大结构和句子成分失对。


例二:


出句:黄昏归倦客 [林海蓝天]
对句:茅舍醉鹅黄【独眼兽】


还是先从六要素来看


出句:黄昏/归/倦客 [林海蓝天]
            平平/平/仄仄
            形名/动/形名
            偏正/     /偏正
              状/  谓/ 宾
             前二偏正,后三动宾


对句:茅舍/醉/鹅黄【独眼兽】
            平仄/仄/平平
            名名/动/名名
            偏正/    /偏正
             状 /  谓/  宾
            前二偏正,后三动宾


从上面具体的断句平仄词性等,大家可以看出,黄昏,茅舍,黄和茅词性不一,但大家都知道,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结构中,修饰词可宽,也就是定语从宽,所以这个可以不管,在禁忌方面,有一个错误,大家发现没?“黄”不规则虫子,这个要注意。


在从第三个方面来看看,出句的黄昏,倦客,一般会让人想到羁旅飘泊,色调中色偏冷,感情比较悲凉的,对句呢,茅舍,小酒,一般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中色调偏暖,情感遐逸,这样分析的话,会觉得整体意境不太相容,但如果我们试着换一种心情和角度来看,辛苦劳动一天,回家喝点酒,也是可以的,飘泊羁旅,心中有很多无奈寂寥,酒便成了一种安慰和释然。话外几句,现在我们也有很多人,为了生活,远离孩子和父母,在家在外打工,租住的是平房,就不难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根据以上分析,来做出简评


时光清浅试评:首先“黄”不规则虫子,下来看看意境,出句中色调偏冷,黄昏倦客,给人的感觉是羁旅飘泊,寂寞苍凉,对句中色调,茅舍,小酒,第一种理解:悠然自得,显然与出句意境不相容,这里我理解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辛劳一天的人,回到家里,以酒解乏,于飘泊疲惫的身心,也是一种安慰和释然,与出句意境和谐,构成一副羁旅生活图面。


例三:


出句:十里荷盘争托月 [滑弦惊梦]
对句:四维村落共承辉【独眼兽】


还是从点评的第一个方面来看


出句:十里/荷盘/争/托月 [滑弦惊梦]
            仄仄/平平/平/仄仄
            数量/名名/副/动名
            偏正/偏正/      动宾
              定/  主/   状/ 谓宾
            前四偏正,后三动宾


对句:四维/村落/共/承辉【独眼兽】  
            仄平/平仄/仄/平平
            数量/名名/副/动名
            偏正/偏正/     动宾
            定  /   主/  状/谓宾
            前四偏正,后三动宾


以上划分标注,可以看出,符合六要素,接下来从第二个方面来看一下,合掌,隔,三平尾,三仄尾,不规则重字等,这些都没有,OK了,


最后呢,就是意境了,看意境之前,先来理解字面意思,先看出句:十里荷塘,月色朦胧,荷花随着轻风摇曳,像是争着托月,对句:在荷塘的四周是村庄,远近高低的树木和房屋…荷花,月,是一种脱俗与静谧的境界,村落,承辉呢,水乡村落”交辉相应之景;这样一副画面,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跃然呈现在眼前。出句用了拟人修辞,将画面生动,句意通顺,由景写情,风格清秀。在弄清了句意和意境之后,心里有了一个整体的框架。


通过以上的逐一分析,来做一下简评


时光清浅试评:出句句意,十里荷塘,荷盘争着托月,拟人手法,荷塘月色婉如莹,莲步轻风舞娉婷。一副很美的荷塘月色图,出一个“争”一个“托”将画面生动,充满美感。而且,月色,荷花,高洁,带给人脱俗与静谧的境界。对句呢,四维应该是笔误,觉得应该是四围,四周的村庄,也沉静在这样的月色美景中,“荷塘月色”与“水乡村落”交辉相应,融为一体,意境和谐,而且动静互补,很不错的对句,不足之处呢,是出句形象拟人,对句无修辞,平铺直叙。


下面我再分享几联自己初学点评的联:


【1】
出句:此间多是埋名客 [机会主义]
对句:闹市全然逐利人


时光清浅试评:上下联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世界,此间多是看透红尘俗事,甘于隐逸淡泊的人,而闹市呢,尽是追逐名利之人。上下联各自阐述两种社会状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多是,全然,结构失对,全然副词,而且“全然”有点偏激了,清者自清,闹市中不能全部是名利之人,这个出句,个人觉得用流水会好一些。


【2】
出句:欣看新人无俗笔 [机会主义]
对句:静观小草露生机


时光清浅试评:出句喜看新人辈出,才情不俗。对句我理解,作者是用小草来代指新的生命力,将蓬勃生长,欣欣向荣,一片生机。不足之处:出句欣看,欣喜不已,对句静观,平静冷静的观察,用词不当,看草木一片生机,应该是欣喜若狂。“露”也少蓬勃旺盛的劲。对句应该是承接出句,更加鼓励或寄于更大殷切希望。而,静观,露,让对句感觉弱了。


【3】
出句:云龙远驾青山外 [醉倒鬼神惊]
对句:风马豪情大野中


时光清浅试评:远驾,豪情,结构句子成分失对,远驾是谓语,豪情能动吗?暂且看成动用,但是结合全句看,又很牵强,感觉前四像并列了。风马:疾驰如风的马,马长嘶,比较合理,形声结合,构成更加统一和谐的意境。


【4】
欣看新人无俗笔=z
喜迎国学注清流
犹叹年少竞风流


时光清浅试评:看新人辈出,欣喜豁达之情。第一个对句挺好,国学又注清流,喜迎用的也恰到好处,跟出句融为一起。
第二对句,年少竞风流多慷慨激昂啊!用犹叹觉得不好,虽然叹,有发出赞美的声音之意。但给我的感觉是,感叹的成分多,与后五不搭。迎,再酌。


【5】
云龙远驾青山外=z
风马长征沧海间
时光清浅试评:出句气势磅礴,对句乍看,气势相当,对仗工整,细看,“征”字可酌,马长嘶会不会更好一些,出句形,对句声,还有后三,沧海间,马会水吗?马应该在旷野吧。


【6】
出句:万里西风人独立【滑弦惊梦】
对句:百年老宅影空留【独眼兽】


时光清浅试评:这个出句,第一感觉是凄凉寂寞,那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的画面跃然眼前,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愁的情调,或是游子思乡,亦或是壮志难酬。出句万里,空旷遥远吧,对句老宅,是在万里西风中,好像看到百年老宅孤单凄凉的场景,感叹不再是从前。不过,个人觉得对句意境和句意弱了一些,表意不明。不能更好的托起出句。还有就是:句子成分,出句前四是状语,后三主谓;而对句前四是主语,后三:影空留,做谓语,
或者:前四做定语,后三主状谓,但是这样前四的句子成分也不对应。联律通则第三条,句子成分句法结构对应平衡,一定要注意,除了单句流水对之外,一般出对句句子成分都要一致的。


【7】
出句:归来应是千山绿 [机会主义]
对句:相见已然两鬓花【独眼兽】


时光清浅试评:这个对句最喜欢,想归来的时候应该是春意盎然,可是谁知再相见的时候已是两鬓霜花,反对,由暖色调转折成冷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衬托,不足之处是:归来动补,相见偏正对仗不工,花字用的不好,不能让人理解成头发花白的意思,如用霜,个人觉得更好一些。因为“霜”有“白色”的意味,还可以作为颜色词与出句的“绿”形成工对。
(完)


感谢的话不需多,虽然自己所学甚微,但愿尽其力,感恩和回报学校的栽培,也祝愿古风越办越好,更上一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9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7
贡献
235
金钱
334
发表于 2021-11-2 15: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陌尘学联心得

偶来古风网校学联,学到了很多关于流水对方面的知识,但是成联还没有学好,下面简单说说学联的过程
一:初学基础
1、 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六要素: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结构相当、节奏相谐、内容相关,我觉得前五要素大家都能很快的掌握,那是联的骨架,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点内容要相关,那是联的灵魂,对联对联即对也要关联。很多人词性结构都会迷糊,我觉得不是每一个词性或者结构都要弄的那么明白,能会灵活运用就行了,很多时候对上大断句也可以的,主要是意境要符合,也就是所谓的最后一个要素(内容相关),下面说说对联的步骤:
1)、析联
拿到一个对联,首要就是析联,是为了解读上句的意和情感,走进出句人的内心去读,去理解,把自己当成联中主人公 ,自己设置一个场景,对句的关键在于意的契合,而不仅仅是字词的工整。只有领会出句字面背后的意和情感,才能对出合拍的下联。
例句:
出句:如若今生缘未尽=【冰梅】
这句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今生缘分还未尽,你会怎么样呢 ,东风老师的秘诀:为什么呢?然后呢?
在析联的时候,不但要还原句子表达的意思,还要解读字面背后隐喻的情感。
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句意,从而对出贴切的句子。
看这个对句:
对句:还期转世手相牵【听琴】
如果缘分未尽,还希望来世手相牵,如果缘分尽了,对句又会不一样了。
老师说了,对句和出句要像谈恋爱一样的,要紧紧围绕出句
比如:
.时雨催开花满树【东风】
黄莺啼过绿千重(陌尘)

1.牛笛声声吹落日【联友】
阿妈默默待归儿(陌尘)
下联要和上联有关联!
2)如何切入
关联点是指句子的关联之处,很多句子的关联点都不是一个的,有的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关联点。
例句:
望眼处秋风渐起=
这个上联表达的是期盼和一种愁绪,主题到底是期盼什么?为何而愁呢?上联都没有交代,只是给出了意境的框架,下联应对的时候需要点明。
对句可以考虑从“望眼处”的期盼之意切入,也可以从“秋风起”的愁绪切入,如何选择取决于你想表达的主题。
对句:
望眼处秋风渐起=
回眸时音信全无(陌尘)

望眼处秋风渐起=
转身时倩影频来(陌尘)
上联冷色,下联中性。
第一个对句以秋风所隐喻的愁绪为切入点,主题表达思乡之情;第二个对句也是以愁绪为切入点,表达怀念旧情之意;
3)、立意
立意:找到切题点以后,就要考虑立意了,立意这件事,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东西,并不是你想好立意是啥就能够实现,因为立意是一个虚的东西,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写作文的“中心思想”。
例句:

分明是月来看我 [联友]
恍若听娘在唤谁(陌尘)

上联中的“月看我”在句子中,给人一种遐想
那么,在下联中我把怎么想的就对出来了
4)、确定表达方式
对联是最讲究门当户对的文学体裁,表达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联句的不妥。
例句:

不问明朝多少事〔联友〕
只吟心底水云谣(陌尘)

不问明朝多少事〔联友〕
甘当槛外笑谈人(陌尘)
所以我们对句时,不要着急对,要读懂其意,就是所谓的析联,然后寻找物像(置身其中,想象一副画面,物像的选择不能太远),对联的时候可以景对景、景对情、情对情、情对景,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物像选择好了就可以组织对句了,首先得流畅,自己多读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最后一步就是要检查前面的五要素,如果都符合了,一盘香喷喷的菜就出炉了,对出一个好句的感觉是不可言喻的,虽然没达到古人那种(已无粗粝能供客,尚有诗篇可解嘲)的境地,但是肯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
二、 关于如何出句
出句和对句是有很大区别的,出句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想画什么想怎么画你说了算。但是,你可以天马行空,却不可率性而为。对于出句的要点,我主要感悟到以下几点:
1、要有意的留白
就是要给对联人留下想象、品味的空间,不能出满,因为一副对联是由上下两联共同完成的,出句的时候不要把句意写满了。
2、句子的情感色彩要明确
3出句的时候,主题可以不点明,但句子的色调要明朗,这里的色调指的是情感的基调冷暖
下面是我练习的出句

以“叶”为物象出句,要求一冷一暖,七言,仄收尾
出句:冷:知秋落叶寄何处(陌尘)
出句:暖:春风过处叶犹绿
出句,以“灯”为立意原点出句,限七言,仄收尾。
灯花依旧人成各(陌尘)
犹忆那年灯下遇(陌尘)
嵌字出句:酒。(要求五言或七言,有意境,无联病)
乡愁每向酒中品(陌尘)

三、成联的创作要点
一开始的时候,以为成联就是自己出个上联,然后再应对个下联。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如此,成联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联的立意要深远一些
大部分的成联都属于命题作品,即使是偶然有感而抒,也是需要先确立好主题、立意是什么。成联的上下句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和谐统一性。
2、表达要有章法
有了好的立意,再用好的方式表达出来,好的作品才会形成。大家都知道诗讲究起承转结的,其实成联也是如此。
3、遣词造句要有文味
文味指的是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古典文化的气息,就是诗家语,如果太直白,就缺少了美感。
下面举例我的几个成联练习:

以“重阳节”为意,成联一副,要求切题,单边不少于7字.
重阳节/ 陌尘
每逢佳节高楼望;
遍插茱萸泪眼迷。


以“家为题,成联一副,要求单边不少于七字.
家/ 陌尘
能遮风雨何堪小:
常见笑谈可比天。


以上是我这近一年学习历程的总结,首先感谢校长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学习网校,其次感谢一路陪我走过来的十九期所有老师同学们,不分朝暮的陪着我们一起走过了对联的泥泞沼泽,也一起共待春暖花开,通过学习,我逐渐喜欢上对联,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无论将来世事如何变迁,这都是心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是你们的不离不弃,让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增长了知识,祝愿古风越办越好!再次感谢!


                                                          十九期:陌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