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陆小凤 于 2021-10-11 23:29 编辑
我先抛块砖。 我学楹联的那些事 陆小凤 话说去年报名古风楹联19期的时候,我不知道进咱们这个班,得参加酬唱,还要写了论文才能毕业,要是知道的话,我想我是肯定不敢参加的。但半途而废也不是我的处事风格,于是乎便有了以下这些很不咋地的心得和体会,我姑且记之,有缘的你姑且看之,欢迎拍砖。 先说出句吧。在练习出句的那些天,听到老师最多的点评是:散了;立意不稳,扔了吧。这个散,说的就是句子前后联系不够紧密。打个比方: 月下寒梅香愈冷 这个句子里,寒梅香愈冷,从逻辑上来说,跟月下没什么关系,可能跟风雪的关系更大,好嘛,不行咱就改: 雪锁寒梅香愈冷 这样下来,前后就组成了因果关系,句子就来得顺理成章多了。 至于立意,就玄幻得多了。个人觉得,立意的高下,和平常的阅读积累,和人生经历感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一时半会没办法来个大的突破。但是我们可以求稳,可以让句子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贯穿下来,能够很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表达的意思,也让读者能够看明白。能做到这几点的句子,应该就能够称作一个成功的出句吧。像下面这个句子: 如流翠色春山醉 这个句子就比较空泛,本来我想表达的是满山青翠,让人心生欢喜。但凑出来的句子,如流翠色来得突兀,春山也醉得莫名其妙。凑无可凑,干脆去掉情感的拖沓,改成: 翠色如流新雨后 这样,虽然句子里融入的情感淡了,但前后衔接紧密了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没办法面面俱到时,当有所取舍。 再说对句。对句之前,好好地剖析上联是很有必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析联”。看到一个上联,有春风,就来个秋雨,看到桃红,对个柳绿,这样是很要不得的,工是很工了,好看不好看就难说了。不要着急去对句,要先分析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是闲适,是悲伤,是惆怅,是喜悦,确定完基调之后,再根据上联的意思,或是延伸,或是反衬,或是补充,可以从多个角度试对,下联对好了,会为上联增色不少,若是能够浑然一体,那是进入最高境界了。 析联之后,定好格调,就可以开始下手对句了。来两组我和月光酬唱的句子为例: 爱此云山风景异【月光】 云山就是云和山,或是高耸入云的山,一般在远离尘世的地方,代指隐者居住的地方。上联说笔者爱上了这个世外之地是因为风景不同别处,显然隐有向往隐居之意,那我的下联就对她的上联作了延伸,爱上了,就抛弃俗累留下来吧,没办法一辈子,一天半天的也行: 爱此云山风景异【月光】 留将半日姓名忘【陆小凤】 而下面这个出句 又是一年花事了【月光】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蘼花是春天最后的花,荼蘼花事了了,一年的春光也就过去了,笔者是在感伤光阴易逝,韶华空老,营造了一个淡淡惆怅的意境。这个上联让人想像的空间比较大,可以思乡,可以怀人,可以回首,可以希翼。 又是一年花事了【月光】 依然云外雁书绝【陆小凤】 我的对句,选择了以怀人的角度进行,延续了上联惆怅的氛围。花开花又谢了,分别的时间又多了一年,可是我心中的那个人,依然在千里之外,音书断绝,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论是出句,还是对句,又或者是成联,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我们一再推敲,逐字提炼。字炼得好了,用活了,整个句子都会生动起来。举两个例子: 且就菊香温老酒 这个是我最初的句子,问题很快来了,菊香怎么温酒,可以熏,可以添,可以掺,但感觉都少了点东西,过于死板了。后来老师建议换成“分”,分杯的意思,句子就生动起来,有了很强的画面感,故友数人,在闲闲的秋日里,就着菊香,品着老酒,侃闲事话流年,想想都令人向往。 小径樵歌归日暮 这个出句,其实自我感觉还是挺美的,夕阳西下,远远地传来阵阵山歌,再看,是山间小道上劳作归来的樵夫,正挑着担哼着歌,很闲适很放松的画面。猫师拍的时候,把“归日暮”改成“拖日暮”,我仔细比较了“归”和“拖”两个字在句子中的观感,“归”相对来说,更平淡一点,而“拖”就有了情感在里头,夕阳听了樵歌,都放慢了脚步,不舍得归去,整个句子,明显生动多了。 关于出句和对句,目前的心得就这些,烦请老师指正。对于成联,实在是凑得太差,能说的经验太少,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再唠叨一下,虽然心得体会不咋地,但对古风楹联19期的老师们的感恩之情却是绝对绝对真诚的。感谢各位老师一路的教导和鼓励,感谢小草老师对论文的指导点评,特别感谢总辅导猫师,不厌其烦地拍出句,拍对句,拍成联,我和月光的酬唱得以顺利完成,猫师居功最伟,但老师又很不喜欢被捧臭脚,就在这悄咪咪地一并感谢啦。古风楹联19期的诸位老师,有你们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