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5

古风十九伺梅组论文贴网址:

[复制链接]

75

主题

367

帖子

2491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23
贡献
540
金钱
938
发表于 2021-10-11 14: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十九伺梅组论文贴网址:

0

主题

34

帖子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3
贡献
77
金钱
120
发表于 2021-10-24 21: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胜成联的写法初探
紫玉清涵
成联,不同于简单的出句加对句。它是一副完整的对联,尤其是要创作一副合格的对联,既要对又要联。对,就是对仗,这个不必细说,关键是联。我们不能只追求“对”,而忽视了“联”。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很多人都喜欢成联,但是成联的创作相对难度也比较高,那该如何创作呢?下面就我学习成联的点滴经验来谈谈。
首先,明确成联的创作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
因为有时候成联的出题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或者是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或是名胜古迹。对这些人物,对这些古迹缺乏相应的了解,是不能够动笔成联的。因此我觉得第一步就是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比如凤凰台、石鼓书院、醉翁亭等等。收集资料时可以借助百度、博客、知网乃至论坛。但是在搜集资料时要重点关注两点:如果是名胜古迹,我们要重点关注当地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当然还要搜集该名胜有关的诗词以及成联。比如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独特景观,还有秦穆公之女弄玉的传说“弄玉吹箫”。
再比如醉翁亭,千万不要漏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再比如石鼓书院,我们一定要关注石鼓书院的地理位置、历史、独特的自然景观,地位以及与石鼓书院有关的名人事迹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将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到便签上或做成文档。
比如石鼓书院可以整理如下:
景观: 武侯诸葛亮曾居住于石鼓山,督零陵,长沙,桂阳三郡军赋,后人在此建武侯祠,还有禹碑亭和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大观楼,敬业堂,合江亭等等。
文化 : 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等等在此执教。培育了王夫之,曾国潘,彭玉麟,齐白石等一大批名人。诸葛亮,郦道元,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接踵而至,要么在这里讲学授徒,要么在这里赋诗作词,要么寻幽览胜,要么题璧刻碑在
第二,熟悉名胜联的写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曰:“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蓍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名胜联有多种写法。比如:“无我”之境,即用素描的写法,不着任何感情色彩的词,不加议论,不作外在的说明,而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意象之内的意蕴与美感。适合写短联。再如有我之境,即联中有“我”。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曾国藩题四川省新都桂湖枕霞榭
再如,间接有“我”,在写景抒情可以化用相关诗句。当然有些景点,可能景象特点不突出,也没什么人文因素,可以就景点名称从虚处生发。



三、立意构思动笔。
通过第一步的收集资料,我们对所之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是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写进成联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石鼓书院,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有多处的景点可写,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在写作之前千万不要把这些景点和人物事迹一一的罗列出来。那样就会写成说明书了。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上联写自然,而下联涉及人文,这样就可以由实到虚,完整的咏出所题的名胜。在构思上比景观时,可以由面到点,也可以有近景远景的错开,视觉、听觉、触觉的融合,避免单一。句式上也要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灵活运用。
像石鼓书院我们可以从小处入手,只扣它的林木葱郁和三江环绕,与之相关的人物也只选两三个作代表,这样可以避免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有了筛选之后便有了这样的初稿:
成联石鼓书院
问书院寻何处?三江环岫,四面凭虚,极目处,依然是松林滴翠,沧浪有声,由来自是清幽境;

怅七贤忆几番,韩愈题诗,士真讲学,顷刻间,都付与断壁残碑,寒潭落照,念此悄生淡泊心。
再比如南湖,很多人都知道红船,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只着眼于这一点,很容易写成老干体。这个时候同样可以扣住南湖的独特景观从小处入手,不要一味的歌功颂德,也避免落入俗套。鉴于此,便形成了初稿:
成联*南湖
文/紫玉清涵
风光何处寻?烟雨楼头,访踪亭外,犹绿树参差,禽鸟啾啁,一叶红船浮碧水;
故事经年忆:茂叔趣向,文正功勋,又润之远见,仲尧壮语,几多遗迹付云烟。

第四,当然写完成联初稿之后,需要去不断修改润色。成联写完之后可以经常拿来读一读,也可以请周围的老师和同学读一读,一定会从中发现不少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去不断修改,比如上面的石鼓书院的成联,通过点评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香雪评: [处,是]重字。多分句式的句脚若能安排成马蹄韵平仄双交替,或至少是平仄单交替方是佳构。第六句出律。[沧浪]连用是平音。长联整体气脉贯通,四字句自对运用较好。惜两结句均前四字过于散漫不得力。两首句领字起处理不够好,且律须调整[问书院/寻何处?怅七贤/忆几番]。联语仍可省略。如[问书院何寻,忆七贤复怅]即可,不但律协调了,联语也更凝练,语感更佳及可避开重字。[由来自韫清幽境]亦可避[是]字重字。写联须注重细节,不然白费力气写一堆字,就被虫子蛀了。可改为:院何寻,三江环岫,四面凭虚,极目处,依然是松林滴翠,()()沧浪,由来自韫清幽境;忆七贤复怅,韩愈题诗,士真讲学,顷刻间,都付与断壁残碑,寒潭落照,念此悄生澹泊心。]即可。笔者自行填空。个见。

风云简评:此联可惜了,两结句见功力。但“沧浪”出律,且有重字中间分句稍有不畅。
结合老师们的点评,便有了如下修改:成联石鼓书院【修改】
文/紫玉清涵
问书院何寻,三江环岫,四面凭虚,极目处,依然是衡阳去雁,湘水留声,由来自韫清幽境;

忆七贤复怅,韩愈题诗,士真讲学,顷刻间,都付与断壁残碑,寒潭落照,念此悄生澹泊心。

再比如,上面“南湖”的成联,表达繁锁,需要精炼。修改如下(今韵):
成联~南湖(修改)
文/紫玉清涵
烟雨楼头,访踪亭外,一叶红船浮碧水;
茂叔趣向,文正功勋,几多遗迹付云烟。
再如《题凤凰台》的修改稿:
题凤凰台
文/紫玉清涵
问高台何处寻?屏接终南,连之青冢,极目处,依然是三山并落,二水中分,每看明月四时在;
怅故事几番忆,弄玉吹箫,鸣钟报晓,顷刻间,尽付于残壁断垣,苍烟落照,忽感秋风一味凉。
当然联中两个三字句,仍然不尽如人意,还需去不断润色。

当然名胜古迹不胜枚举,而且各有特色,因此在写作名胜成联时需要因地制宜,抓共性,显个性,用成联彰显名胜的精彩,最动人之处,让成联和名胜相得益彰。而且名胜风景成联的创作本也无定法,以上也只是我在学习成联过程中的点滴经验,还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4

帖子

26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5
贡献
679
金钱
1056
发表于 2021-10-25 14: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漠孤烟@ 于 2021-10-25 14:24 编辑

缘起两行字,梦圆十九期
            -----古风十九期毕业论文
                  -          -----大漠孤烟

【黉门初入·一往而深】
结缘古风,看似偶然,实为必然。喜欢古典文学的人,总要寻一所学院,有良师授业传道,有同窗志同道合。能来到古风和各位一路相伴,领略流水对的风采、两行字的魅力,与有荣焉,幸甚至哉。楹联学习之路充满挑战,从基础到对句、出句,再到成联,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凭借那一份执念,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我坚持走了下来。一年时间,虽然愚钝,但也收获颇丰。在此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如果能为以后的同学提供一点点启发,不胜欣喜。


【初级阶段·跬步初积】
初级主要是学习对联基础知识,掌握对联的六要素和对联九忌,为以后的出对句、成联打下基础。本阶段知识很重要,灵活运用也很关键。因此,需要坚持每天做练习来积累点滴、夯实基础。


【六要素】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九忌】  
一忌合掌;二忌隔;三忌失替失对; 四忌乱脚(指必须仄起平收);五忌不规则重字;  六忌孤平;七忌尾三平 ;八忌头重脚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


【中级阶段·海阔天高】
中级,我的理解就是对句的熟练阶段,这也是为出句和成联奠定基础。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联意的拓展和升华。对句的熟练程度,将决定出句和成联的质量。这一阶段需要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屡败屡战的斗志,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这里充分体现了。


【对句的关联】


1、即时景物的关联
即时景物关联指的是相同季节、相同画面、寓意和谐之景物的相互应对。这是比较常用的应对方式。掌握好以上三点,基本不会出现隔的情况。


2、触景生情的关联
这是景联情对的关联手法,关键点在于景(或物象)需要具有明确的情感指向,应对的情感需要与出句的景(或物象)相互衬托、和谐统一。


3、态度与行为的关联
行为是态度的延伸,态度是行为的初始。这样的关联方式,会让句子非常流畅。其关键点在于态度与行为的统一性,不可出现相左的情况。


4、事物特征的关联
这是上下句描写事物时,通常对其特征的不同角度或层面的阐述来说明事理。正对的衬托和反对的对比,用此关联方式的比较多。


5、句意的关联
此种方式,句子中的物象可以是互不相关的,但上下句的内在指涉却是契合的。关键点在于充分解读上联字面背后隐喻的意,通过下联的衬托、对比、流转来应对上联。


6、物与意的双关联
这是上下句的物象和意向,都存在关联的表达方式,要求上下句所涉物象的寓意是相近或相同的。

以上这六种关联方式都是对联中比较常用的,也还有其它的关联方式,大家可以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揣摩。


【对句如何切入关联
关联点是指句子的关联之处,很多句子的关联点都不是一个的,有的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关联点。


例句:
烟笼苍山迷倦鸟=
谁吹玉笛向黄昏


句子里的倦鸟、黄昏是以相同时段为关联点,上下句的画面是以苍凉的场景为关联点,对句以倦鸟的归乡之意为切入点,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场景,上下句合起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意。

提到对句的切入,补充说一下:如何切入也就是找到合适主题的一个点,来拓展上联现有的情、景、人、物,从而让联句成为整体。这个点必须能够使上下句衔接起来,可以是互相映衬、主题说明、承接流转、对比选择等衔接形式。


找到切入点,就可以选取适合的关联点来表达了。关联点的选择取决于句子的主题立意,因为主题立意才是句子的核心,对句所选用的关联物象和关联方式,都只是为了表达句意而存在的。


关于流水对】
流水对是古风学院楹联的精华和魅力所在。所谓的流水对,顾名思义,就是像流水一般自然流转、上承下流的一种对联形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上下联衔接自然,下联是对上联的补充或者解答,两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流水对是对联中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它对对联创作手法的要求比较高。   

二、上下联内容区分明显,撇开格律不看,光看内容,也一定能分出上下联,下联的内容一定是和上联紧密连接、流转的,不能逆转。这个所谓的流转不是说联一定要写动作,而是上下联一定要给人既顺承又有变化的一种感觉。

这也和流水的特性是一个道理,水只能往低处流,不能倒着走,否则就违背自然规律了。所以好的流水对,一定有一种如水银泻地般的顺畅和自如。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严格把握上下联的联意,做好两句之间句意的承接和递转。


三、上下联一定要有动感。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流水之所以不容易发臭,就是因为它是流动的,动起来就不会腐败,流水对也保持了流水的这一特性,因而动感十足、自然洒脱。


【高级阶段·厚积薄发】
高级阶段包括成联和酬唱。成联的创作,必须注意上下两句不同的角度,但又要以内在的主题使得二者和谐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艺术美感。


成联的创作,一般要经过立意、选材、构造等几个必要的阶段。立意,取决于作者的知识层面、思想境界以及个人修为,不可一蹴而就,此点最能体现出功夫在联外


联料,也就是成联的材料,因为作者对于题目探究的深浅会存在占有材料的多寡之别。通过相关的查阅、学习,占有了相对固定的材料后,如何选取并构造呢?这里存在一个技术因素,即按不同的方法组合材料,联语给人的效果是不同的。而且,所有掌握的材料不可能都体现在联句里,要做到精中取精,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立意和目的的联料来成联。


成联就是运用所学,独立完成一副思想鲜明立意自主的作品。可以说,成联是对联这一艺术形式魅力的最终极呈现。我在成联这阶段是感受颇深的,刚开始就是模仿,难免的走了很多弯路,上下比头重脚轻,立意不稳等等,非常感谢十九期几位成联辅导老师的一路指导。让我逐渐可以掌握成联的技巧。当然,想要在这么短时间内有好的作品还是不太可能,我只能继续努力。

酬唱,就是两位同学用出对句的方式相互酬答唱和。特别有助于提高双方的出对句水平。酬唱双方最好功底不分伯仲,这样酬唱出来的作品平分秋色,又各领风骚。出于对自己的挑战,我报名参与了酬唱,感谢沐雨组如歌同学的不吝赐教,和一叶知秋老师的一路历练。让我出对句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下面分享一些我的拙作,算是对自己本阶段努力学习的小小认可,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出句·人事有代谢】
寄身云水盟鸥鹭【大漠孤烟】
一缕梅香研入墨【大漠孤烟】
断雁一声征袖湿【大漠孤烟】
山花恣意春无主【大漠孤烟】
回眸一笑梨涡浅【大漠孤烟】
深杯每酹家山月【大漠孤烟】


【出句·诗酒趁年华】
酒香未掩出深巷【大漠孤烟】
半阙清词堪佐酒【大漠孤烟】
东篱置酒呼樵饮【大漠孤烟】
流年细数一壶酒【大漠孤烟】
但凭酒力撑诗骨【大漠孤烟】
爱此风清醒宿酒【大漠孤烟】


【成联·欲穷千里目】

题下棋
大漠孤烟
纵马驱车,最喜棋逢敌手;
扬眉吐气,终归计胜一筹。


题一叶知秋
大漠孤烟
征雁穿云,西风过耳,一叶辞枝秋事起;
中宵望月,别院听箫,三更垂泪酒杯深。


题高考
大漠孤烟
惜五更灯火,十载寒窗,一朝笔下争龙榜;
凭万丈豪情,满腔热血,他日梅边待鹤书。


【酬唱·高山流水谢知音】

出句:萍身多被浮名累【大漠孤烟】
对句:白发还教薄宦催【如歌】
出句:半阙清词堪佐酒【大漠孤烟】
对句:一窗明月好读书【如歌】
出句:紫燕犹知寻旧垒【大漠孤烟】
对句:征人不见寄音书【如歌】
出句:芳草萋萋侵别院【大漠孤烟】
对句:斜晖脉昹照回廓【如歌】

出句:凄清晚照深深院【如歌】
对句:萧瑟秋窗寂寂人【大漠孤烟】
出句:隐有痛于心底现【如歌】
对句:皆因情为那人痴【大漠孤烟】
出句:欲访松山云阻路【如歌】
对句:忽闻草舍酒飘香【大漠孤烟】
出句:一篱晚菊撩诗兴【如歌】
对句:半阙清词助酒怀【大漠孤烟】
出句:柳眼初开春浅浅【如歌】
对句:桃腮新绽蝶依依【大漠孤烟】

【后续·滴水之恩涌泉报】
古风网校的教学和师资,均是由学院的各位校长以及历届师生们无偿支持和提供的。在此,我心怀感激之情,将以传承古典文学为己任,发愤图强,继续提升自己,以期为古风的教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在此祝愿古风学院能广开黉门,广纳才子,为中华国粹的传承、五千年文化的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7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180
金钱
291
发表于 2021-10-25 1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对联的体会
古风19期学员小芳
各位老师好!
感谢老师让我们来自四方的同学聚在一起学习楹联,感谢古风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感谢所有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劳。特别感谢小魔女老师和猫师。
一,学习楹联,首先要打好基础:
1,α楹联有六要素:平仄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等,结构对称,内容相关,节奏相应。上下联中,不能失替和失对。b,失替就是一句中,2,4,6位置上的平仄都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不是交替出现的就是不符合格律要求,叫失替。失对指上下联两联之间的第二,四,六位相对位置平仄是相对应的,如果不相对就是格律错误,叫失对。
C不能出现三平尾,三仄尾,三平头,三仄头。
对联的格律有马啼律,诗律和意节律。
古风注重于流水对的对联。
流水对就是在意义上象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可分割。在形式上分成上下两句,但意义上统一连贯。也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话来说。流水对常用的八大逻辑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
群中每天会发练习,训练我们对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的掌握,刚开始不会动笔,多看,多听。慢慢会动笔了。
二, 要对好对联首先要析联
首先要看懂出句的意,想法。在脑中形成一幅画。所包含的景物和立意。然后按出句的意境来造下句。不能合掌,也不能隔意。下面是我对的几个句子。
1,难得春风知我意(不懂)
又闻绿木有莺声(小芳)
析联: 春风暖暖,有花,有鸟。春风善解人意,为人送去最美的景和物。
2,满眼桃花皆是幻(听琴)
那番旧忆已无痕(小芳)
赏析, 梦中有片桃花,桃花约约,伊人不在,桃花只是在梦中开,只剩下我独在秋风中,点点相思。
3,雨带新寒凉筑梦
风残落叶客添愁(小芳)
赏析,雨声沥沥带着寒意,远乡客怕是梦里又在思乡罢!
4,春困只因闺寂寂(风清扬)
    梦多常恨雁迟迟(小芳)
赏析:在春天闺房的少妇总是萎靡不振,期望远方的丈夫的音书。
5征鸿不为愁人住(纳兰性德)
  客梦常将故里思(小芳)
赏析,征鸿南来北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只有人有愁,愁的是思乡,思亲人。
三,出句。出句是在对联有一定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我很喜欢出句,可以海阔天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它们之间要有转折或递进关系。出句不可太满,要有留白,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品味,引起读者共鸣。这也是有底蕴的。得下功夫练。
下面是我出的对句。
1.又逢飞絮恨春晚(小芳)
2.卷帘一夜听风雨(小芳)
3.有梅一树即尘外(小芳)
4为解乡愁常买醉(小芳)
5,落红一地无人扫(小芳)
6,获花飞处一舟小(小芳)
7,莺声一路啼春好(小芳)
8一别十载音书渺(小芳)
9,樵歌响彻云深处(小芳)
10,樵歌响彻山幽处(小芳)
11,一棹归来吹笛晚(小芳)
12,获花落了秋江寂(小芳)
13 ,一叶随风秋渐近(小芳)
14,邀友松山闲对奕(小芳)
15,红笺题字无从寄(小芳)
16,残雪消融梅正好(小芳)
17,湖山望尽渐生恨(小芳)
18,春岸无花多病柳(小芳)
四,最后成联,成联最难了,也没练多少,所以基本才都咔嚓了。
题湖心亭
微波湖上,倒影青山,丝丝烟柳堤边翠
明月蓬莱,远天白鹭,朵朵红莲碧水香。
最后感谢古风学校,感谢所有老师们的辛苦,把我们扶上平台。让我们在对联这个广域的天地引导,学习。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7
贡献
109
金钱
156
发表于 2021-10-26 15: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对联之收获  
          ——凝眉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在古风学习对联已一年了,临近毕业之际,诸多感慨涌上心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心里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首先 感谢东风校长搭建的古风学院楹联学校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也感谢小魔女老师,猫师,茶师,清漪师,龙的传人组长,大漠孤烟组长,以及许许多多为古风的教学管理呕心沥血的老师们,如果没有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做为古风的学生也不会学到这么多的楹联知识。
 下面就把我学习对联的收获与感悟回顾一下。
一、对联基础知识
1: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对联六要素: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当,3)结构相称,
4)节奏相应,5)平仄相谐,6)内容相关。
 
3:对联十忌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不是联病)。
3)忌失对              
4)忌失替
5)忌孤平                
6)忌隔(隔景,隔意)
7)忌三平尾              
8)忌头重脚轻
9)忌初学用僻典          
10)忌同声收尾、同声落脚
  
4:流水对的八大关系:
1)连贯关系(顺承)    
2)递进关系  
3)条件关系    
4)假设关系
5)转折关系            
6)选择关系    
7)因果关关系
8)目的关系
 
5:学习对联的“三多四心”
三多:多看,多练,多想。
四心:静心,恒心,细心,信心

 二,初识流水对
所谓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例如: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看是不是上联说一半,下联说一半?上下联紧密结合,如行云流水,上流下接,是不是很顺畅、很美。
好,大致了解了流水对的基本要领,那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出、对句吧。
1、出句
好的流水对,在出句时就要注意几点,一是联意不要过满,得留点余地;二是联意可以设伏设问,待人来解答,这样一唱一和,流水对就自然好看了。
 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出句作品,
 一夜西风吹到寂【凝眉】
秋色正宜携手度【凝眉】
小舟划破长空去【凝眉】
万里云山君不见【凝眉】
黄鹂不晓离人苦【凝眉】
钓翁双棹碧溪上【凝眉】
一朵梅花开到寂【凝眉】
送客扁舟行远去【凝眉】
秋尽已然凉玉骨【凝眉】
断雁汀洲曾掠水【凝眉】
2、析联、对句
析联:析联的过程就是对原作用自己的话进行欣赏剖析的过程。
也就是先要充分理解出联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明白出联者的意图,对句要遵循出句的思路找准出句节奏。把握出句风格,体会出句意境。也就是说,出句者是在怎样的时空环境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只有这样,才能内容相关,才不至于跑偏,才能对好对句。
例如:
分明有月探虚牖【舟不系】 
唯见孤灯照素笺【凝眉】  
我理解的是有月亮透过虚掩着的窗子照进房间里来,应该是比较忧伤的色调,所以我对的是孤独,色调一致了,意境对的还不是很好看。
再如:
不待春风归我处【落尘】 
已听燕子叫梁前【凝眉】
不用等待春风来我这里,我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对句:
1).出句:空留一案相思句=东风
      对句 : 不见那艘万里船【凝眉】

2).出句: 拟从山水寻佳境【落尘】
     对句: 忘却功名入竹山【凝眉】

3).出句:束担烟云沽酒去【相忘]
      对句:  邀轮星月入杯来【凝眉】

4).出句:拟向东风承一诺【再嫁东风】
     对句:可临五月娶桃花【凝眉】

5).出句:独坐黄昏翻旧忆【联友】
      对句:任由花瓣落胸襟【凝眉】

6).出句:石泉弹古调【梦曦】
       对句:明月倚危亭【凝眉】

7).出句:难补璃心伤一寸  [清漪]
       对句:莫言旧事悔三筐【凝眉】

8).出句:恨心不做相思主  [清漪]
       对句:对月常吟寂寞诗【凝眉】

三、成联  
经过一阶段时间学习以后,对出句、对句有了一些基础,到高级班,我们就开始学习写成联了。成联与对联不同,成联,更能充分的展现自我,更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受出句的思路所限,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在创作成联的时候,不妨多使用几种手法,或虚或实,或远或近,或今或古,或温婉,或激昂。
成联,最需要找的是成联的素材,而素材,几乎唾手可得,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身边一花一草,一点一滴来发现他的价值,从而把它给你的启发,触动,感慨写出来。

下面是自己的几个练习。

题柳    凝眉
缕缕帘开,振翅黄莺惊啭去;
频频手摆,远行小棹苦难留。

题瘦西湖   凝眉   
春柳长堤,丝缕时妆碧绿;
四桥细雨,优柔尽显朦胧。

题小草    凝眉   
坚韧复苏,不因雨后纤腰折;
一生寂寞,只为人间绿意盈。

题苏轼    凝眉   
乌台诗案当头,却开荒种树,筑坝修堤,赢得万千民意;
唐宋文坛领袖,以侠骨柔肠,意气豪迈,书就多少妙章。

题梅     凝眉
冰心玉骨,令塞北佳人,拟敲千树雪;   
细雨和风,引江南驿使,遥赠一枝春。   

题雨      凝眉
涧峡骤倾,半壁瀑飞生浩渺;
河川烟幕,一湖风动起涟漪。

四、结束篇
学无止境,毕业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起点,未来学习的路还有很长,自己的出对句和成联等还不是很成熟,我会保持空杯心态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楹联知识。
感恩古风!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培育!
学联有感
苦辣酸甜,个中滋味全尝遍;  
秋冬春夏,此处情怀已结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9

帖子

10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1
贡献
250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1-10-31 16: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伺梅组  清菡毕业论文
    浅论析联
文/清菡
    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进入古风19期学习,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在这里我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和亲情。因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就
为什么要析联?怎样析联?谈一些浅显认识。


为什么要析联?怎样析联?


(一)
     首先,看到一个出句,要做的就是析联,析联也就是解析联意,出句说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这是关键,析联不好,你的对句也就南辕北辙了,我问你吃饭了吗?你说我去读书了,这显然不妥。
作为学联之人,应该掌握对对联的认知,那就是须从对联六要素(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奏对拍、平仄对立、形成意联)着手。


其次,面对一个出句时,把眼前物象,联想到自己身上,把自己感情融入到物象中。


(二)
析联步骤:
1、断句(正确划分语意节奏),断句有利于分析词性结构、语法结构,正确理解句子。用正确的词组结构,语法结构来对句。
可以进一步明确出句是律联、骈式联、词式联还是散文联,可以找准节奏。节奏是对联的关键,节奏不对称,就不能实现对仗的工整,对出的句子,声律不一语感自然不美。
例如:
析联
1、
人海无风偏起浪【联友】==
断句
人海/无风/偏/起浪【联友】==
节奏
2212
律式联。
律式联分五言和七言,
五言句为前二后三节奏(2/3)、七言句为,前四后三或前二后五节奏(4/3;2/5),且后五又可以小断为前二后三(后五可以2/3)。


2、标注出句的古音今音平仄,判明出句的平仄形式:


⑴、判明出句的平仄形式,有几个目的:


①、判断出句用的是古音还是今音。
看出句中有没有,今平古仄字,在什么位置。影响句子中,二四六位置平仄交替规则不。有三平仄,三仄尾(尽量避免,也可以犯)出现吗?
从而得出出句是今音还是古音。联律通则明文规定,实行今音古音双轨制,但不能混用。出句用了今平古仄字做仄(也就是古音),对句就不能用今平古仄字做平(意思就是今音)。反之,出句用了今平古仄字做平(今音)。对句就不能用今平古仄字做仄(古音)。


②、判断出句是上联还是下联。
确定了今音古音后,定下平仄来。再看句尾,是平,还是仄。句尾是平就是下联,对句就要对上联,仄收。句尾是仄,出句就是上联,对句就是下联,要平收。
如:
人海/无风/偏/起浪【联友】==
平仄/平平/平仄仄(古音)(上联)(注:浪:平仄可以通用,这里只能仄因为是出句仄收尾
平仄/平平/平仄仄(今音)(上联)
=
书山有路更求真【清菡】
书山/有路/更/求真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音)(下联)(更通用字:这儿只能仄,因为平,是三平尾大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今音)(下联)


人海/无风/偏/起浪【联友】==
书山/有路/更/生辉【清菡】
再如:
初露桃腮蝶索吻【联友】
平仄仄平仄仄仄(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今)
这个出句,古音三仄尾,今音不是,虽然三仄尾不是对联大忌,但也影响声律美,所以对句尽量用今音,用古音也可以。


落花与我轻轻别【清音】
仄平仄仄平平仄(古音)
仄平仄仄平平平(今音)
可以看出这个出句今音三平尾,前面说过三平尾是大忌,要避免。
那么这个出句只能用古音来对。


3、标注词性,分析出句的词性和结构:
举例:
画意诗情生美景【清菡】
词性:
画意/诗情/生/美景【清菡】
名名/名名/动/形名
结构:
画意/诗情/生/美景【清菡】
偏正/偏正/动/偏正


4、标注词组结构类型,确定词组结构:
几树/桃花/开/次第【转句】
偏正 / 偏正/动 / 联绵词
前四偏正,后三动补
  
5、出句的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就是给句子,标出句子成分,也就是,主谓宾定状补。
例:
句子成分
几树/桃花/开/次第【转句】
定   主   谓   补


6,标色调
我们根据联意,就可以得出,出句是暖色,还是冷色,还是中色。
暖色就是:悠闲,欢喜等。
如果出句是暖色就不能用冷色对,否则隔意。
冷色就是:忧愁伤痛,离散,烦恼等等。
如果出句是冷色就不能用暖色对,否则隔意。
中色是既可以暖色,也可以冷色。对句也就同样可以是暖色,冷色。
如:
两三燕子呢喃语【清菡】
(暖色)
望断天涯孤影瘦【清菡】
(冷色)
归来已是双肩月【联友】
(中性)


7标修辞手法
如:
惯向湖山邀好句【联友】
拟人修辞手法


孤帆远影碧空尽=(集)
(借代手法,帆代指船,以及船上的人)


8,看出句有没有用典故。标出所用典故。
如:
画眉喜仿张京兆【转】
画眉:典出《汉书.张敞传》。
(有典故:画眉)


9,解读联意、立意
对于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副对联的创作方法,要实现意联,对句人首先要对出句进行分析。
①、出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②、出句人的立意是什么?
   即在出句中,褒贬什么?


例句1
出句:一声欸乃穿云上【联友】


1,断句:
一声/欸乃/穿云/上【联友】
2221
2,句子成分:
一声/欸乃/穿云/上【联友】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3,析联:
渔歌高亢嘹亮,渔人驾着小舟,歌声穿云而上,表达了满满的丰收喜悦之情,心情舒畅,歌声悠扬。
句意:划船时歌唱之声高亢嘹亮穿云而上,心情欢悦!歌声悠扬!
(一声橹响穿云而上)
立意:悠闲、淡泊
切入点:欸乃
对句:
一声欸乃穿云上[联友]
几只惊鸿掠水飞【清菡】


例句2
出句:
闲来几笔描山水【联友】
断句:
闲来/几笔/描/山水=【联友】
2212
句子成分划分:
闲来几笔/  描/山水
状   语/   谓/宾语
(我)闲来几笔描山水
(我)  状 语 谓宾语
主语隐藏“我”
结构划分:
闲来/几笔 /描/山水
偏正偏正 / 动词  / 并列
前四偏正,后三动宾
整句状中


析联:
(我)闲来无事,轻轻松松,简单几笔就描成了山水图。
句意:几笔有随意画的意思,简单几笔就描成了山水图。几笔,相当于,几下。表达,很轻松,很简单。表达作者闲静的心情。
立意:悠闲闲适情怀
切入点:“闲”字切入


对句:
闲来几笔描山水=【联友】
兴起半壶忘古今=【清菡】


例句3,
壮士何堪闲处老【联友】==
断句
壮士/何堪/闲处/老【联友】==
2221
句子成份
壮士/何堪/闲处/老【联友】==
主语/状语/状语/谓语
主干:壮士何堪老
结构:
壮士/何堪/闲处/老【联友】==
偏正/偏正/偏正
前四主谓,后三状中
析联:胸怀壮志的人怎么会甘于平庸在碌碌无为中老去呢?
句意:壮士哪能无所事事地度过一生。
立意:表达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的意愿。
对句:
壮士何堪闲处老【联友】==
微身亦向虎山行【清菡】


例句4,
自有书香盈陋室【联友】
断句:
自有/书香/盈/陋室【联友】
2212
句子成分:
自有/书香盈陋室
谓语/宾    语
结构:
自有/书香/盈/陋室
偏正/偏正//偏正
前四动宾,后三动宾
析联:有书为伴,犹如有良师益友在旁,谆谆教诲,徐徐诱之,让人止不住去细嗅书之蔷薇,心中芳香四溢,心旷神怡。高朋远来,入室寒暄,唇齿生香,虽在陋室,尚可调素琴阅金经,与友畅谈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思维碰撞,火花四溅,故而陋室生香,香飘心之满园。
表达了主人心性高雅看轻名利。
对句:
自有书香盈陋室【联友】
且邀明月入蓬窗【清菡】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到,只有读懂了出句,才能更好地对句。
析联时不但要说出字面意思,还要说出言外之意,即表达了出句人的什么情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立意。
(这是析联重中之重)








小结:
析联重点:

【立意】: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态度,是褒扬,还是抨击;是喜乐,还是哀怨。
要实现上下联的意联,对句人就必须在析联的过程中,要在出句中体味出句人隐藏的情感,寻求出句的句外之意,找出破解点也就是关联点(也叫“联眼”),就像寻找开门的钥匙,这样才算读懂了出句,才能对出质量较高的对句。
所以,析联在对联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通过分析,把握住出句所表达的出句人立意,是最重要一环。

析联的目的须了解以下三点:
1、明白出句的对举要素:断句、平仄、词性、结构。
2、明白出句的修辞手法、典故。
3、读懂出句的字面和字外意思,理解作者的立意和所寄托的感情。
只有明白了出句,你才能正确的对句,如果没明白出句说的什么?让对句就无从下手了,所以析联是关键。我们见到出句,首先断句,标平仄,词性结构,句子成分等等。只有多练习,慢慢实践,错着错着就对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希望大家今后多练笔,多交流。学好对联,没有捷径可言。多看、多想、多练;细心、恒心、信心、静心是学好对联的“捷径”!
只有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


将要毕业之际,回想点点滴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厉厉在目,同学们的相互帮扶,永远难忘。


感谢古风校长,各位点评老师,以及默默奉献于古风的各位辅导老师,和同在古风学习的各位同学!谢谢陪伴!


此时心情,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言表。祝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学习更上一层楼!


最后以这幅联送给大家,以共勉!
  学如逆水行舟,非前即退;
  心似平原纵马,易放难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