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精华45
注册时间2016-9-25
威望2099
金钱13708
贡献9199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威望- 2099 点
贡献- 9199 次
金钱- 13708 枚
 
|
发表于 2021-10-4 11: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这是五天前发在《出新,诗的必然》里的,转来支持楼主。
现代人写古韵格律,出发点是合律,落脚还是要合律,就是“形式主义”压头。----这就是大某怪们“诗”在凑合的根源,句不通词不顺,最终“诗”不像诗。
写诗,首先是灵性,第二是悟性。诗是诗心:经历(见闻)的事物触发灵感,不“灵”无诗,只有散文;诗要表其(七)情,达其意,归结还是“心”,而不是“格式化”。悟性,就是由感性到理性,诗里子,是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意或志)”。陈子昂《登幽州台》是什么体?为什么千古传扬?我们的当代作者有的写了多少首了?说句不客气的,他的家人都不一定说“好”。
诗,不可能不要形式,好的得体,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作者包括我自己,就要三省作品,“完美了吗”?我同大有某人开辩好多场,他都没有转过弯儿。“形式主义”之偏激太深了。科考,把每个字都捆绑,没有大功力,是写不好的。不信?问问杜甫为什么落第。
我说诗脱离功利向文学性回归,说出新,有人就是纠结。自己问问自己,写诗反复换字词,究竟为了什么?没灵性少悟性,就苯鸟多飞,炼意才是炼字。先写得像诗,再加载难度。这是我说的“登堂入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