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1

五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万

帖子

17万

积分

副首版

潇湘夜雨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083
贡献
36316
金钱
6659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0-3 14: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律      江源秋日拾笔(新)
骋目俱成诗,风光做主题。
鲜花保红面,茂谷脱青衣。
菊唤华笺手,枫招彩画师。
甘霖情似玉,哺柳万条丝。
五律(进退格)   七一
山水流新彩,军民唱故衷。
初心倾赤舫,使命注青松。
日逐千城夜,星陪万业雄。
关河如美画,韵致上高峰。
五律         无题(新)
荏苒川流逝,钟瞳致画生。
豪门滋澍笋,乞丐过天星。
沃野楼林纵,长衢车韵横。
神舟伴航母,业峻已攀登。
五律     见电视中孙中山像有感
九域一天才,奇人易世来。
揭竿更禹甸,护法靖尘埃。
富贵尊卑等,温良俭让赅。
璀璨明星落,中州不胜哀。
五律      评鲁迅(折腰体)
飞文扬四海,赤旆震中州。
香笺褒黎庶,乖辞贬官侯。
横眉千户指,俯体万人讴 。
雪魄堪如玉,丹青颂曲流。
五律     从吉林省白山坐火车到梅河口
苍翠蜿蜒岭,俨然华丽房。
穷山冠富帽,旧路变新庄。
载志车流邈,驰情人梦良。
若非同舞楫,怎拓米鱼乡。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1-10-3 16: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常到本坛来。

  六首诗全看过几遍,依“中华通韵”,其中并无犯“大韵”句。这倒是值得赞一句。

     要提的是其中有所谓“进退格”一首。我就直接引用王力(也是我的观点)的对此的论说:
     严羽《沧浪诗话》说:“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王士祯《五代诗话》(郑方坤补 )第八卷引《缃素杂记》说:“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近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 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余按《倦游杂录》载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仁庙怒,谪英州别驾。朝中士大夫以送行者颇众,独李师中待制一篇为人传诵。诗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此正所谓进退韵格也。按《韵略》:‘难’字第二十五,‘山’字第二十七,‘寒’字又在第二十五,而‘还’又在第二十七,一进一退,诚合体格,岂率尔为之哉?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不知郑谷所定诗歌有进退之说,而妄云云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一说:“平水韵视唐韵虽似宽,而葫芦等诸法俱废,则实狭矣。”按,葫芦韵指排律而言,排律共用六个韵,前两个韵脚用甲韵,后四个用乙韵。辘轳韵与进退韵皆指律诗言,双出双入指的是前两个韵脚用甲韵,后两个用乙韵;一进一退指甲乙两韵交互相押。上述李师中的诗就是寒、删两韵交互相押的例子。但是,这些理念是荒谬的。郑谷等几个人不可能定出一种今体诗格来。试看郑谷自己就没有实现,以致《缃素杂记》的作者只好另找李师中的诗为例。所谓葫芦格、辘轳格、进退格,只是巧立名目,让诗人们押韵时有较多的自由。但是,他又作茧自缚,加上一句“失此则谬矣”。依照这种说法,起句借韵的诗以及像上述李商隐的通韵诗反而是“谬”的,真是荒唐之至!即使郑谷有此主张,也不堪奉为典要。诗人们不宗高岑李杜,而崇拜一个郑鹧鸪,那也未免太陋了。--《诗律余论》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