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5-6
威望1236
金钱4986
贡献3575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威望- 1236 点
贡献- 3575 次
金钱- 4986 枚
|
发表于 2021-10-2 22: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1-10-2 23:18 编辑
1)“珠穆”,即珠穆朗玛峰。这是没错。在这个语境里是很容易知道。
但“一峰珠穆嵚。” 或“一峰珠穆矜。”诗句,在这语境里,这句里是指什么呢,我想不一定是这个大家都知。比如我仅在这词里就浪费了不少时间。
令自己的诗容易读不生歧义,这一点也是一个诗人应该努力做的事情。
2)有关“大韵”问题,下面仅是我的看法。
“近体可借鉴可不在意。”的说法是错误的。 君不知,可不在意者,即可不借鉴也。
应是“近体可借鉴要留意。”吧? 可借鉴要留意者,即要注意避免过繁出现也。
在网上的实际情况是这样,严格于律的作者,同时也很少“大韵”出现。不严格于律或不注意的作者,往往拗字多,“大韵”也多。
大韵。(或名触绝病。) 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诗曰:“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又曰:“游鱼牵细藻,鸣禽瞬好音,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
释云:如此即犯大韵。今就十字内论大韵,若前韵第十字是“枝”字,则第七字不得用“鹂”字,此为同类,大须避之。通二十字中,并不得安“簏”、“羁”、“雌”、“池”、“知”等类。除非故作叠韵,此即不论。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元氏如是说,一首韵诗实际上可以等同一首歌,句的韵也可以认为是一个重点主音符。一个主音符到处都可以出现的话,哪里还能充分表现主旋律呢。
古人定义的“大韵”,如能避者弥佳。一首弥佳的诗,当然是能避者的诗了。如重视到此地步为前提的话。当然,“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熟方能生巧,不熟仅弄巧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