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7|回复: 10

[学习资料] 关于“押韵八戒”

[复制链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5-4-5 06: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4-5 06:43 编辑

“押韵八戒”是古人讲的,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虽说是八戒,其实要注意和弄明白的还有许多问题:
                                      
1.落韵 。 也叫出韵。就是一首诗某个韵脚上用了其他韵部的字,与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比如,前一句用“寒山”,后一句突然成了“麻花”。一首诗押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2、凑韵。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
3、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4、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5、哑韵。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6、僻韵。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7、挤韵。又叫“犯韵”、“冒韵”。就是在押韵的句子中,特别是二四六位置上,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8、复韵。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9、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比如韵脚处分别用:山、间、岸、还。
10、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比如韵脚处分别用:深、身、望、神。
11、死韵。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
12、活韵。根据整句诗的意思,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
13、出韵。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
14、窜韵。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
15、三阴平韵。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4-5 06:41 编辑

         严格说来,押韵诸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它所指出的问题,并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是要尽量避免的,或者又是不可避免,却不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过拘泥于规则,也是艺术的死敌。自古有许多优秀的诗篇的精彩之处,也恰恰是它出格之处。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中,“江南岸”的岸字便是“撞韵”了,但我们并不觉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4-5 07:12 编辑

这是一首三阴平诗。即: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例如: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不但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读来流畅上口。为什么呢?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4-5 07:17 编辑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在创作七绝的时候是要特别注意的。
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杜甫《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中的“去处”也撞韵了,而且“去处”是叠韵,还是双撞韵了。读来不仅不觉得不好,反而是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7: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结句中“襄阳”二字犯挤韵,同时是叠韵的挤韵,读来不但非常顺口,反而觉得音乐性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8: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张酒票 于 2015-4-5 08:28 编辑

       死韵与活韵:
上面几例说明一个问题: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
那么如何破解撞韵、挤韵、连韵,做成活韵呢?有两种办法:
1、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
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可参考上面
几个诗例
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
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就容易做成活韵”。例如: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在韵脚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
         转句末尾的字,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是个开口音字。二是上句韵脚的做成了活韵,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08: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韵的破解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这首诗的前两句,两个同音字形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末句几枝低字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韵脚的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字也与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而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5: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犯韵,又称冒韵,是中国诗词格律的一个名词,即在韵句中用了同韵之字。理论上说,犯韵是写近体诗的一个忌讳。
  如:
  逢郑三游山 卢仝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冒韵
“犯韵”之说, 最初源于沈约四声八病之大韵、小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功勋诗友

草堂诗社开版元勋

Rank: 3Rank: 3

威望
1856
贡献
18262
金钱
20824

功勋诗友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5: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四声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以后,林正三《诗学概要》第四章:押韵之戒忌,第九条说:戒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
  但是,犯韵的诗词也不乏大韵佳作流传于世。所以对犯韵不可一概而论。例如: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总之,犯韵之说,因诗而宜,不必强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