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乐苑特邀顾问
精华2093
注册时间2013-11-5
威望27660
金钱125563
贡献79775
论坛元老
沧浪诗人诗乐苑特邀顾问
 
威望- 27660 点
贡献- 79775 次
金钱- 125563 枚
 
|
本帖最后由 吴翰文 于 2015-4-7 00:23 编辑
再谈炼字——《芦笙节风韵》读后
周良才(贵州诗词艺术家,诗词评论家)
苗岭骚人从未谋面,初读其文,酷似脑际之清照,心目之晏殊。
拔高么?些须;相似么?确切。虽风骚各异,却韵味依然。仿佛
诸厂家之饴糖,包装精美虽同,而香型口感迥异。
两首【中吕·山坡羊】,把苗寨乡情,芦笙风韵,水墨白描,浓染轻钩,
一幅深山苗岭,芦笙闹春的景象跃然纸上。语言流畅,风格明快,节奏
轻松,若春风徐来,春花散空,曲曲苗寨情歌,缕缕清风吹送,腊肉的
香浓,糍粑的诱惑,使人馋涎欲滴,按捺不住。
“心有灵犀”此语看似虚无,却很实在。没读几遍竟能背诵如流。请看
原词:“阿妮轻巧,苗丁欢跳,白云放浪芦笙闹。乐逍遥,竞风骚,
银装闪闪山花笑。知了声声神韵袅。嘘,不要吵;瞧,客醉了!”读了
此诗,便引领我抬头举足走进了苗乡,听到了悠扬悦耳的芦笙调,看到
了盛大的节日,沸腾的村庄,健壮的小伙,亮丽的姑娘。她们轻盈的舞
姿在芦笙伴奏下,在白云里浪。是白云在浪,还是姑娘在浪?高高飘起
的百褶裙,优美旋律的银叮当,把幽深静美的苗寨弄得沸沸扬扬。
作者还嫌不够火候,再搬来一个“闹”字,咋暖还寒的季节突然变得滚
烫起来,桃花闹红了,山花闹红了,姑娘的脸也闹红了。大锅冒着热气,
大碗大碗的包谷烧冒着热气,整个村庄都在冒着腾腾热气,热了,火了,
旺了!
这个“闹”字,“闹”的我心旷神怡。“红杏枝头春意闹”,它虽是“闹”,
“闹”得轻,“闹”得娴,没有伴奏,没有共鸣;你仅看到春意春花,却没有
看到春情、春声、春娃。随着山花的笑声,春境更浓。多好的一个“闹”
字啊,“闹”得喜人,“闹”得热人!
袅——这一个形象动词,给人以生机动感,翊翊然,飘飘然,动中映静,静中
有动,不死板,不呆滞。有形象,有灵气。袅什么,烟景么?风光么?暮霭么?
非也,是神韵——知了之音,纯美之韵。知了,这春的使者叫绿了江南两岸,
整个中华滴翠,一片春意盎然。难道这不是神韵?传递这神韵,只有用“袅”
字最妥最当,形神交融,声清音远。
“嘘”和“瞧”这两个最不起眼的形声字,比比皆是,信手拈来。然而用之得当,
就会妙趣横生,俊俏依然。不信你就看看“芦笙风韵”里的这句“嘘,不要吵;
瞧,客醉了”,八个字就画出了白云深处的苗寨,正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浓春,
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清幽静美,使人心旷神怡的蓬莱仙乡,一股舒适安逸的
爽气,从丹田升到发丝,“暖风吹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
醉了,醉了,最是那么甜,那么深。一条疲惫的船,缓缓驶进风平浪静的港湾。
一个整天劳累的打工妹靠着男友温暖的胸坎睡熟了。你忍心把她这温馨的梦唤醒么?
“嘘,不要吵;瞧,客醉了!”
我眼前浮现出一个温柔娇美的苗家姑娘:纤嫩的手指、微张的口型、端庄的脸庞、
温润的低音,她的倩影会使你久久难忘......
是的,她“瞧”得那么娇,“嘘”得那么媚。这两个字还炼得不出神入化画龙点睛吗?
文章首炼句,炼句先炼字,字句若炼好,天马行空易。百炼钢,方能化作绕指柔。
——摘自2008年第10期《贵州诗词》(总第266期)
(周良才先生的赏析,丝丝入扣,活色生香,
可谓:“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特将这篇诗意赏析文章发到论坛,以飨读者。)
——吴翰文(苗岭骚人)
附苗岭骚人两首散曲如下:
【中吕*山坡羊】
——芦笙节风韵
阿妮轻巧,
苗丁欢跳,
白云放浪芦笙闹。
乐逍遥,
竞风骚,
银装闪闪山花笑。
知了声声神韵袅。
嘘,不要吵;
瞧,客醉了!
【中吕*山坡羊】
——苗乡边寨行
松柏如盖,
探幽边寨,
桃花源地多奇怪。
客人来,
乐开怀,
拦门酒在村头摆。
腊肉腌鱼挟满筷。
香,溢嘴外;
歌,漾野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