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0|回复: 3

近体诗格律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8-29 07: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体诗格律


没必要把近体诗格律弄的如此复杂:不须去论什么“夹平”、“夹仄”,更不须去论什么“拗救”、“小拗不救”!
一三五不论(平仄)、二四六分明(平仄),平收句忌孤平,上句可用特殊律句平平仄平仄。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1-9-5 09: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与 唐先生讨论了一下了近体诗格律。

金版的这个帖,非常扼要地说明了“近体诗格律”要点。唐先生 看看,再有什么好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1-9-5 09: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版在这里提到的是: 上句可用特殊律句平平仄仄。


唐先生 的理论是:平平仄仄。其中夺平政仄倒置处理, 规则允许,没有出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1-9-30 20: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格律,是如何形成的? 基于几个基本的诗的要素,如对句相对,联句相粘,2,4平仄对换,---。就可以从理论上严格地推导出来。事实上是用数学的方法,再现了近体诗格律 这个漫长的历史进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拗救所产生的句子,95%以上根本就不符合上面所说的构成要素。

  这样,就是等于说拗救所产生的句子,并不是律句。只不过是过去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所以才有这一种五花八门的拗救理论能存在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