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2|回复: 2

如观阐演沈宋诗律原旨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9 23: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8-19 23:10 编辑

沈宋律体的前身就是律诗,律诗本身就要求粘对。并且正格在沈宋律产生之前其实就已经产生,同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沈宋律体之前也有人提出。


沈宋律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规划。粘对是必守,还要求双数句平声收尾。除此之外,沈宋律吸收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明确规定了“平不令单。

所以,除了守粘对与双数平声尾之外,沈宋律只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平不令单“。正格只是沈宋律更完美的格式而并非是底线。

所以,违反了正格不被视为违反沈宋律。只有违反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平不令单“才会被视为违反了沈宋律。

所以,依据沈宋律,正格之下产生了变格,变格的规则是必须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平不令单“。凡是变正格而又不违此两条的都是变格。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等等。它的规则都是不违反“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与”平不令单“,这些才是变格句。大清科考律便体现这一立场,除正格外只纳此变格入科考律。它体现的是沈宋律原旨,这说明大清皇帝睿智。

正格、变格之下,便是孤平拗格。仄仄仄平平仄,夹平,违反平不令单,原则要进行本句拗救,成为仄平平仄平平仄,此时称为孤平拗格。

正格、变格之下,孤平拗格之下,便是小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夹平,本句没有及时去救,违反平不令单,同时又违反孤平拗格,故此时被称为”小拗“。

正格、变格之下,孤平拗格之下,小拗之下,便是大拗。平平平仄,二四失替,此便是大拗。

以上方为沈宋律原旨,如观在此阐演,以正视听,望诸君明辨之。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2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王士祯、王力)诗论之误在于认为”除正格外都是变格“,实属变格拗格不分,导致误判孤平,认为孤平只在对句论,不在出句论,实为大谬也。

正格、变格、拗格之别早在沈宋律创制之时早已有之,非如观任意捏造,更非我大清皇帝失察,随意钦制《大清科考律》,均乃法眼独具,善识沈宋律原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9 2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拔苦与乐”,破无明之苦,如观视为己任,精研诗律,不敢有丝毫怠慢。

于诗坛拨云雾,破迷障,识原旨,见真章。虽遇诸多嘲讽,如观知是由群蒙慧根愚智有别所致,均不敢由此而改变初发愿心。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切逆缘都是如观恩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