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10-21
威望210
金钱1997
贡献1640
金牌会员
 
威望- 210 点
贡献- 1640 次
金钱- 1997 枚
|
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在回复中交代出来的。
三羊给了个主题贴:三羊百度:沈约【浮声切响】原文和翻译 - 百家论坛 - 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首先是金筑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五言句子,一句之内,浮声切响须有差别;五言上下两句,浮声切响更当不同。
浮声者宫商平声也;切响者角徵羽上去入声也。
三羊反对金筑子说法:
谢灵运的时代,还没有四声,更没有四声二元化的平仄!
金筑子:
汉语四声从来就有!鲁迅说,我们的古人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抬木头有人发出杭育杭育之声,这杭就是平声,育就是仄声!
三羊观点:
沈约【欲使宫羽相变】的原文,
译者翻译成【要使五音交错】,为何不翻译成【要使平仄交错】呢?
译者翻译成【要使五音交错】,为何不翻译成【要使四声交错】呢?
南北朝·谢灵运(385—433)时候,还没有四声平上去入,更别妄想四声二元化的平仄律!
此处我接过话茬:
这话不能在理,可以没有四声二元化,不可能没有四声。
前者是人为敷衍,后者是客观事实,人为不能否定客观。
不可本末倒置!
三羊反驳:
先有五声【宫商角徵羽】,后有四声【宫商·角·徵·羽】,同时改名【平上去入】!
此时,迈五有言:
五音定义本身不明。古人只能从音阶上统一,而从未从腔调上统一过。这就是为什么文乐必然会分家,歌诗法不传的理由。四声法省略了阴阳、清浊、轻重、徐急诸多因素,是以简化了歌诗古法,使可流行。
三羊有言对金筑子:
依照金池长老,【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应该解释呢?
我说:
浮声,是对平声的描述,指代平声。
切响,是对仄声的描述。指代仄声。
浮声切响,即平仄声。
扬抑,也是对字音的描述,
符合平仄声的特征,如此无不可。
三羊再说:
【浮声切响是平是仄声】的说法,依据何在?沈约的史书,评论的是谢灵运,谢灵运时期只有五声【宫商角徵羽】,四声【平上去入】沈约等人还没有创造出来。平上去入都没有,何来四声二元化简练的平仄二分法呢?
顺便提及,千万别拿网络字典来作证,工具书的错误说法,大概依据启功的错误说法!
者不难理解。首先从句子看,
是表达声音状态的对应关系。
既如此,无非是抑扬、强弱、高低、粗细,
这就已经二元化了,和五音还有什么关系?
既然二元了,最满足声音的就是高低,
所以五音谱,七声音阶的变化中,唯有高低最有意义。
因为,强弱也各有高低,即强中也可分高低,弱也可分高低。
从乐谱分节也可以看出来,
强弱并不影响声音的高低。
强弱是力度,高低是频率。
在文字的叙述中,声音的高低就是平仄。
但高低是一个过程,于是就有四声表达。
——证明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