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在古代,礼制在生活中的影响无处不在。诗律也不例外,它一定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匹配的。
当我们研究诗律缺少文献时,通过考察古代政治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比如孤平,在唐朝诗人避孤平竞然高度一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唐朝诗人背律体,讦调体等什么都敢写,为什么唯独不敢写孤平句?如观认为,除了皇帝的因素外再没有其它原因有这样大的约束力。
在唐朝,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故道教地位最高,道士的话对国政会构成一定影响的。
平仄在道士的眼中会被视为阴阳,男女。所以避孤平,平不令单是为了突出近体诗的阳亢。这是公开的说法。其实潜在的、隐含的政治寓意是防止阴盛阳衰。护持大唐李姓政权,防止武后专权的事件再次重演。
唯有此种解读才是最合理的,时间会证明如观此论的正确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