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倒序浏览 |[url=]阅读模式[/url]
唐代把失粘叫作失黏,失黏的诗体叫作背律体。
唐代把失替叫作讦调,讦调的诗体叫作讦调体。
这是唐朝把律诗纳入科考而公布的诗律,具备官方性质。
具体的就是指沈宋律,由武则天颁旨公布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公布的诗律。它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例得出。沈宋律体双数句平声收尾,底线是不可失黏。
所以律诗允许双数句有仄韵尾,但是沈宋律体双数句只能是平声收尾。
律诗是在初唐及以前处于“民间状态”时自然形成的。而沈宋律是一种官方诗律,是由官方推动而普及的,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宋朝基本继承沈宋律,但是象“背律”,“讦调”等称谓明显带有唐朝官律特征,宋朝便对其改了称谓,把背律体改称为拗体,把讦调体改称为拗律体。
自王安石废律诗入科考,从此律诗便一直在民间发展,经过了元朝之后,到了明朝导致对沈宋律认知的含混。乃至许多人不知孤平,不知拗救。拗句,拗律句不分。拗体,拗律体不分。失粘,失替不分。这些从明清一些学者的诗论便可看出一斑。
如观经过精研,创立了“如观派原旨孤平论”,厘清沈宋诗律原旨,区分已被混淆的一些学术术语,正本清源,也是为当今理论界做出的一点贡献,欢迎诸君,诸位方家质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