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狮 于 2021-7-25 21:11 编辑
第三,唐代真有座横跨秦淮河的朱雀桥吗?
还是先来看看,蒙曼老师的精彩解读:
“首句的‘朱雀桥边野草花’写的真美呀,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乍看,确实很美,特别是我们的曼教授解读的就更美了。不信我们再摘几句:
“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而且:“最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可问题是:晚唐的时候,或刘禹锡时代,这里真的有一座“横跨南京秦淮河上”,而且还是“谢安(时期)所建”的朱雀桥吗?
就在离朱雀桥不远处,还有一处,差不多与之齐名的古迹,叫:“桃叶渡”。
这个“桃叶渡”的由来有两样不一样的传说。
其一,这里曾有一个古渡,水边满是桃树,每到它落叶的时节,水面上也是满是桃叶。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桃叶渡”。
其二,是一个很唯美的爱情故事。
这个渡口本叫“南浦渡”。只因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 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传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认为:这里曾有一个古渡。
请试想,如果谢安时期,真的就造了一座“横跨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那么,后来也同样住在乌衣巷里的王献之,怎么就瞎了眼似的看不见。就偏偏不让自己的爱妾,安安全全的过桥,还要绕远路去渡口冒险呢?
其实,就因为这个“朱雀桥”并非是一座实桥,而只是一座“浮桥”。它只有桥头,没有桥身。蒙曼教授所说的“两只铜雀的重楼”,也并没有“装饰”在桥上,而仅仅是“装饰”在桥头。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东晋都城,真穷的连一座桥都造不起吗?
当然不是了。
我们知道东晋前身是西晋,西晋的版图要比东晋大很多。因为衰落了,才躲到南方来偏安的。因为在北方不远的淮河流域,就是敌国了。
而当时的南京城,还没有建成完好的城墙。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城墙,是宋代之后,主要是明代才建起来的。那时的城防,主要还要依赖这条秦淮河。它还担负着护城河的重任。每天晚上,当需要关城门的时候,这座朱雀桥也是要同时断开的。所以,它的不远处,才会有一个桃叶渡。
真正令人不解的是:这个问题不复杂,答案早就存在了。那么多的专家,又怎么可能一个都不知道呢?他们可以说,是明知蒙曼教授讲解的有问题,却一个都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