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12

律诗辨义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1-7-22 17: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9-16 17:47 编辑

@#$^&%!$# ……*&%¥&@34%#!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2 19: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步看来论述很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21: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2 21:5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7-22 19:32
初步看来论述很严谨。

所谓近体,也就是宋以后较多见,除严羽外,还有吕祖谦的《代宰臣史浩等恭书御制秋日幸秘书省近体诗下方》,而后有徐师曾,可见宋及其之后是排除了唐人的一些律体的,如三韵小律、四言律、六言律等,也把拗体排除在近体之外了。

近体虽师唐而又严于唐,朱熹《答巩仲至》亦可证
尝閒考诗之原委,因知古今之诗,凡有三变:盖自书传所记,虞夏以来,下及魏晋,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诗,下及今日,又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为诗者,固有高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变,以至今日,益巧益密,而无复古人之风矣。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论近体也主要是论唐论宋而不是仅论唐,因唐人诗体甚多亦甚复杂,王力先生之功恰是继承了古人诗论而在纷繁的唐宋人的诗体中厘清了诗律的历史脉络

点评

你说的很对。若说唐代百花齐放的年代,宋及以后就是择优而栽培的年代。有些花的品种也会淘汰的。所以现代要求正-----继承最优的形式,这符合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23 1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2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2 21:40
所谓近体,也就是宋以后较多见,除严羽外,还有吕祖谦的《代宰臣史浩等恭书御制秋日幸秘书省近体诗下方》 ...

把诗与歌搅在一块而不知分辨的更是不知所谓了,历史文论上有关赋诗的言辞甚多,何谓赋诗

做诗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唐·王勃《滕王阁序》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诵读;吟咏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23 07:3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梁体……近体
古律……今律
古风式律诗……律诗
广义律诗……狭义律诗

都是同一类现象的不同表述,问题在于今人还允许不允许古风式律诗的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23 07:4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在《诗律余论中》明确指出:“讲诗律必须区别一般和特殊、正格和变格。如果过于强调特殊、以例外乱正规,那就简直无诗律可言。”

……
理论要结合实际,现在诗词界是过于强调特殊,还是过于强调一般?过于强调正格,还是过于强调变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07: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3 07:36
齐梁体……近体
古律……今律
古风式律诗……律诗

1,不是同一类现象的不同表述,是诗律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是诗体归类方式上的各不相同。
2,不存在今人还允许不允许古风式律诗的创作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3 08:1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3 07:43
王力先生在《诗律余论中》明确指出:“讲诗律必须区别一般和特殊、正格和变格。如果过于强调特殊、以例外乱 ...

理论要结合实际,现在诗词界是过于强调特殊,还是过于强调一般?过于强调正格,还是过于强调变格?
-----------------------
两个方面
1,所谓诗词界于实践上主张正体,容纳变体,不存在所谓的过于。
2,理论上也不存在过于,唯诗词网站的所谓理论存在过于,却是过于以特殊怼普遍、以例外怼正规等乱象,如所谓格律派,此网、此版尤甚。。。

点评

你能不能代表诗词界?诗词界是怎么容纳变体的?最好拿诗词竞赛规则来具体谈谈诗词界怎么容纳变体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23 0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08: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4 04:33 编辑

1正格就平仄说:五言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句子第一字不论,仄平脚的句子每字就论;七言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句子一三不论,仄平脚的句子第一字不论。-------此以句律而论就押韵说:必须严格地依照平水韵;就对仗说:律诗中两联用对仗。-------此以篇律而论


     2.变格就平仄说:可用各种拗救,又仄仄脚可以连用三仄收尾,如果倒数第五字用平声的话。
-------此以句律而论
就押韵说:可以起句借韵;就对仗说:可以在颔联和颈联当中只用一个对仗,又可以共用三个对仗只有尾联不对-------此以篇律而论

     3例外就平仄说:用古体诗的平仄,如“昔闻洞庭水“昔”字仄声、“八月湖水平”仄平脚的律句倒数第四字不能用仄声等等。
-------此以句律而论
就押韵说:用了通韵实际上是出韵又叫落韵;就对仗说:彻首尾用对仗。-------此以篇律而论


归纳:
正体,就平仄说,求正而包容变格、包容例外、包容各种拗救;就押韵说,必须严格地依照平水韵且一韵到底;就对仗说,中两联对仗。


变体,就押韵说,可以起句借韵;就对仗说:可以在颔联和颈联当中只用一个对仗,又可以共用三个对仗只有尾联不对;彻首尾用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23 08:3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3 08:01
理论要结合实际,现在诗词界是过于强调特殊,还是过于强调一般?过于强调正格,还是过于强调变格?
------ ...

你能不能代表诗词界?诗词界是怎么容纳变体的?最好拿诗词竞赛规则来具体谈谈诗词界怎么容纳变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08: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3 08:4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23 08:31
你能不能代表诗词界?诗词界是怎么容纳变体的?最好拿诗词竞赛规则来具体谈谈诗词界怎么容纳变体的。 ...

我肯定不能代表诗词界,你也不能,所谓诗词界由大多数人组成。
诗词界是怎么容纳变体的,有王力理论可作依据。
所谓诗词竞赛规则各有各的主张,有人只准正体是他们的自由,有人主张不准拗救还是他们的自由,有人主张不允许以词韵作诗韵、有人主张只用新韵等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3 13: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22 21:40
所谓近体,也就是宋以后较多见,除严羽外,还有吕祖谦的《代宰臣史浩等恭书御制秋日幸秘书省近体诗下方》 ...


你说的很对。若说唐代是百花齐放的年代,宋及以后就是择优而栽培的年代。有些花的品种也会淘汰的。所以现代要求正-----继承最优的形式,这符合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19: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3 21:15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7-23 13:33
你说的很对。若说唐代是百花齐放的年代,宋及以后就是择优而栽培的年代。有些花的品种也会淘汰的。所以现 ...

入门须正,求正容变

正体,就平仄说,求正而包容变格、包容例外、包容各种拗救;就押韵说,必须严格地依照平水韵且一韵到底;就对仗说,中两联对仗。

变体,就押韵说,可以起句借韵;就对仗说:可以在颔联和颈联当中只用一个对仗,又可以共用三个对仗只有尾联不对;彻首尾用对仗。【实际上王力还包容了所谓偷春体、藏春体】

超出王力所定的变体范围的仍须细析,如孤雁入群格,可以认同,如折腰体也可以认同,但一般均要求注明,这是今人诗观上的更加包容,似无可厚非。

所谓变体是在正体的基础上微调,而所谓拗体则是违律,拗,固相违也;变体和拗体一定要分清,否则就可能会把齐梁体甚至杂体全都包进去了,无益于论律。

近体之律无外几个基本要素,替、对、粘、对仗、韵,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5 01: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