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6|回复: 6

《唐音癸籖》

[复制链接]

293

主题

7562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303
金钱
10922
发表于 2021-7-13 0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9-16 17:48 编辑

@#$^&%!$# ……*&%¥&@34%#!

293

主题

7562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303
金钱
109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09: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诗渐作偶对,音节亦渐叶而谐,宫体而降,其风弥盛,徐、庾、阴、何以及张正见、江总持之流,或数联独调,或全篇通稳,虽未有律之名,已寖具律之体,四子承之,尚余抝涩,神龙而后,音对俱谐。诸家槩有合作,沈宋尤为擅场,就中五字之谐差先,故珠英前彦,蚤逗流美之径。七字之谐差晚,故开元右丞犹存失粘之疵。若乃律旣踵古以成律,则古自应追古以存古,故沈、宋未作于孝和之日,射洪巳兴于天后之朝,是尤气机有先,情籁自启,匪人惟天,一变自不得不尽变者也。律体虽成于唐,实权舆沈约声病之说,今录之备考。


  四声     音韵之学,至齐梁寖备,沈约撰切韵之书,名四声谱,后隋仁寿中,陆法言等尝加纂,次唐仪鳯后,郭知玄又附益之,号切韵。天宝末,陈州司法孙愐,复加刋正名为唐韵,皆宗约之旧,宋景德以及元佑,先后重修名礼部韵畧,今承用者是也
【宋濓云,唐以诗赋设科,益严声律之禁,有宋因之,以礼部之掌贡举,名韵书曰礼部韵畧,毫髪弗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变更焉】。

  双声迭韵      宋谢庄传,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迭韵,答曰,互护为双声,磝碻为迭韵。【学林新编云,古人以四声为切,纽以双声迭韵,必以五音为定喉■〈口咢〉舌齿唇,配宫商角征羽为五音。人声之出,有渐声,始出于喉直上,出为宫,再出到■〈口咢〉,声上腾为商,又再出到舌中,声平出为角,又再出到齿,声斜降,出为征,又降,字又同韵,故谓之迭韵。广韵曰,章灼、良畧是双声,灼畧、章良是迭韵。又曰,斤剔、灵历是双声,剔历、斤灵是迭韵,举此例则,诸音皆自此而纽之,可以定矣】


  八病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旁纽,八曰正纽。【平头谓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上尾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蜂腰谓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犯在一句内,如蜂身之中细。鹤膝谓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两对同犯,如鹤膝之并大。大韵谓与韵相犯也,如五言诗以新字为韵者,九字内更着津字、人字等,为犯大韵。小韵除韵外,但九字中有相犯同声者是也。旁纽谓如十字中巳有田字,不得着寅、延字。正纽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巳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

  南史畧云,初,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永明中,呉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为文皆用宫商,不可增减。颙着四声切韵,约撰四声谱,又以双声、迭韵分辨,作诗八病矣。谢灵运传着论云,夫五色相宣,八音恊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昻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体稍精,此秘未覩,妙逹斯旨,始可言文。

  按,史称约论四声,妙有诠辨,乃当时陆厥尝作书辨之,以为情物文之所急,美恶犹且相半,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锺嵘亦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淸浊流通,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务为精宻、襞积、细微,使文多拘忌,伤其眞美,而约自有言云,八病,惟上尾、鹤膝最忌,余病皆通,所赋亦往往与声韵乖,是则此论,不可尽拘,明矣。然有唐近律自从声病,回忌肇体,应复具遡其说,以善用夫变通。王弇州云,休文之拘滞,正与古体相反,惟近律有关耳,然亦不免商君之酷,诚哉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62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303
金钱
109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09: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13 10:07 编辑

清人的缠足律的不算数就不算数吧,去看看明朝人是怎么诗体分类的,又会不会把不对仗纳入近体诗中

还不够的话再举唐朝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62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303
金钱
109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0: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1684622-1-1.html

二十五里骂知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62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303
金钱
109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0: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围炉诗话论诗体

齐、梁声病之体,自古不谓之古诗,诸书言齐、梁体者,不止一处。唐自沈、宋以前,有齐、梁诗,无古诗也,气格亦有差古,而皆有声病。沈、宋既裁新体,陈子昂崛起,直追阮公,遂有两体。开元以下,好声律者则师景、龙朔,矜气格者则追建安、黄初,而永明文格微矣。然白乐天、李义山、温飞卿、陆鲁望皆有齐、梁格诗,白、李诗在集中,温见《才调集》,陆见《松陵集》,题注甚明,但不多耳。既有正律破题之诗,此格自应废矣。皎然《诗式》叙置极详尽允当,人自不能考耳。古诗二字,牢入人心,今人立论,虽子美所称之庾开府,太白所称之谢玄晖,必欲降而下之,云古诗当如此论也。至于唐人虽服膺鲍、谢,体效徐、庾,仰而不逮者,犹以为无上妙品,云律诗当如此论也。吁!可慨已!”
  又云:“阮逸注《文中子》不解八病,可见宋时声韵之学已微。有一恶书,名曰《金针诗格》,名梅尧臣,言八病绝可笑,王州《卮言》不知其谬也。沈休文《谢灵运传赞》,刘彦和《文心雕龙》,统论梗概,不得详说,而诸书所言,时有可徵。郭忠恕《佩Δ》云:‘雕弓之为敦弓,依乎旁纽。’按字母徵音四字,端透定泥,‘敦’字属元韵端母,‘雕’字属萧韵端母,则知旁纽者,双声字也。《九经字样》云:‘纽以四声。’是正纽者,四声相纽,东、董、冻、笃是也。刘知几《史通》言梁武云‘得既自我,失亦自我’为犯上尾,两‘我’字为相犯也。平头未详。蜂腰、鹤膝见宋人诗话,乃双声之变也。上下两字俱清,中一字浊,为鹤膝;上下两字俱浊,中一字清,为蜂腰。大韵、小韵,似论取韵之病,大小之义所未详也。沈隐侯云:‘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各异。’详此则八病俱去,亦不在曲折分其名目也。”
  又云:“今本《玉篇》前有纽韵之图,列旁纽、正纽甚详。序引《声谱》,恐是沈隐侯《四声谱》。闻世间尚有是书,应是论八病事,恨求之不得耳。今人律诗但作对偶,于此处全不知,何以称律?”
  又云:“唐人律诗有八句全不对者,亦有用仄韵者。”
  又云:“律诗始于沈、宋,尔时文体不以用事为嫌,今人乃有谓五言律不可用事者,大谬。此说起于方回。”

问曰:“唐体于何而始?”答曰:“凡事无始,有始乃邪说也,仅可如《春秋》之始于隐公耳。唐体托始于古诗,古诗托始于《三百篇》,《三百篇》始于《五子》、《喜起》,此前之记于纬书史子者,不敢据言也。五言始汉、魏,鲜有偶句,晋、宋以後、偶句日多,庾信竟是排律。七律始于汉武、魏文等七言古诗,萧子《燕歌行》始有偶句,自此渐有七言六句似律之诗。如梁简文帝《和萧子显春别》云:‘蜘蛛结网满帐中,芳草结叶当行路。红脸脉脉一生啼,黄鸟翩翩有时度。故人虽故昔经新,新人虽新後应故。’梁元帝《春别》云:‘试看机上交龙锦,还瞻庭表合欢枝。映日通风影珠幔,飘花拂叶度金池。不闻离人当重合,惟恐合罢会成离。’陈後主《玉树後庭花》云:‘丽字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後庭。’又有七言八句似律之诗,而末二句似五言者,如梁简文帝《春情》云:‘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莺啼春欲驶,无为空掩扉。’梁元帝《闻筝》诗曰:‘文窗玳瑁影婵娟,香帷翡翠出神仙。促柱朱弦莺欲语,调弦系爪雁相连。秦声本是杨家解,吴俞那知谢傅怜!愁芳柱促,兰膏无那煎!’又有七言八句,前後散、中四语偶者,如梁简文帝《乌夜啼曲》云:‘绿草庭中望明月,碧玉堂前对金铺。鸣弦拨捩发初异,挑琴欲吹众曲殊。不异三足朝含影,直言九子夜相呼。羞言独眠花下泪,道单栖城上乌。’隋炀帝《江都宫乐歌》云:‘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可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馀秋。绿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泛龙舟》诗云:‘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暂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又有七言十句似律诗者,如江总《闺怨》云:‘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花片时妍。’大辂始于椎轮,诸诗皆七律之椎输也。隋陈子良《塞北思归》诗,竟是唐人七律矣。五绝七绝,即五古七古之短篇,杨升谓截律为绝,非也。

“沈约、谢、王融创为声病,于时文体不可增减,谓之齐、梁体,异乎汉、魏、晋、宋之古体也。虽略变双叠韵,然文不粘缀,取韵不论双只,首不破题,平仄亦不相俪。沈、宋因之,变为律诗,自二韵至百韵,率以四句一绝,不用五韵、七韵、九韵、十一十三韵。唐人或不拘此说,见李赞皇《穷秋志》。首联先破题目,谓之破题。第二字相粘,平仄仄平为偏格,仄平平仄为正格。见沈存中《笔谈》。平仄宫商,体势稳协,视齐、梁体为优矣。近体多是四韵,古无明说。尝推而论之,似亦得其理也。联绝粘缀至于八句,虽百韵止如此也。如正格二联平平相粘也,中二联仄仄相粘也。音韵轻重,一绝四句,自然悉异。至于二转,变有所穷,于文之首尾胸腹已具足,得成篇矣。律赋亦八句,《文苑》注中已备记之,兹不具述。”
  又云:“诗家常言有联有绝,二句一联,四句一绝。宋孝武言‘吴迈远联绝之外无所解’是也。四句之诗,谓之绝句,宋人不解,乃云是截律诗首尾,如此议论,非一事也。《玉台新咏》有古绝句,古诗也。唐人绝句之有声病者,是二韵律诗也。元、白、牧之、昌黎集可证。唐人集分体者少,今所传分体者,皆近人所为。古本多存有分律诗绝句者,如《王临川集》首题云七言律诗,下注云绝句,甚分明。唐人惟有元、白、韩、杜等是旧次,今武定侯刻白集,坊本杜牧之集,亦皆分体如今人矣。幸二集尚有宋板,而新本亦有翻宋板者可据耳。自高秉《唐诗品汇》出,今人不知绝句是律矣。高秉又创排律之名,虽古人有排比声律之言,然未闻谓之排律,此一字而有大害于诗。朱子作《诗评》,直云‘五排七排’,并去律字,可慨也!”

去读读唐人齐梁格是不是只白居易一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7562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25
贡献
8303
金钱
1092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13 10:27 编辑

王力的诗律学还没给弄死,看看能不能顺便把清人的缠足律给弄死,再把不怎么缠足的明人律给弄死,再再把白居易的诗体分类一并给弄死

白氏也真是,玩什么诗体分古调、乐府、齐梁格、半格、律诗、杂体呀,大概是吃饱了撑的,就是为了让‘大理论家’、所谓格律派们不爽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发表于 2021-7-13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是本好书,我幸有藏书一册: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珍爱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0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