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7|回复: 34

与雨箭蛙先生讨论声律研究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发表于 2021-7-6 17: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7-7 07:28 编辑

与雨箭蛙先生讨论声律研究


  孙逐明


  如果王力先生律式古风体之论是正确的,我们就应当改写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删去不合格的古风式律诗,删除其它含有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尾、孤仄尾、大拗句的诗作,填补完全符合王力法则的唐诗名作,为写作合格近体诗的范本。那将是中国诗史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雨箭蛙〔中华诗词论坛律诗专栏常务管理员〕
  唐诗三百首只是选简单的,负盛名的,是启蒙用的书籍,甚至连李贺的诗都没选,用它来代表唐诗的顶峰来比较显得很外行。


  雨箭蛙
  唐诗三百首甚至选入多首宋人的诗,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说把唐诗三百首作为研究对象,太不靠谱了。应当从全唐诗入手。




  雨箭蛙
  唐诗三百首并不是最好的三百首唐诗,选取自有标准,蘅塘也不是什么顶级的诗论家,从选诗到付梓才短短几个月,目的就是便于广大的平民百姓阅读。唐诗三百首只能算诗歌入门读物而已。故而用唐诗三百首作为范本研究相关问题,值得怀疑。


  雨箭蛙
  甚至有人公开质疑唐诗三百首,认为正是这个选本,大大降低了近代人们对唐诗的审美标准。就低不就高。孙洙,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应该离我们不太远,他的诗作居然流传甚少,岂不是怪哉。岂不是荒唐。唉,近代人却把这么个不知名人物所选的唐诗作为圭臬,太可笑了。




  雨箭蛙
  当时孙洙不写诗吗?不是。而是他的诗乏善可陈,不值得流传下来。如果是名家早已广为传播了。这说明什么?孙洙就是一个不入流的诗人,他选诗的目的性很清楚,就是给幼童启蒙的。


  雨箭蛙
  先生的研究,首先应该把全唐诗和唐诗三百首,相关统计的概率进行比较,看是否相同。如果有出入,会不会是因为孙洙为了迎合幼童的口味,把朗朗上口,但不合律的诗选入三百首。这样岂不是放大了小概率事件?故而以三百首为范本作研究,岂不是失之偏颇吗?


  雨箭蛙
  建议孙先生是否以清代学者沈德潜所选编的《唐诗别裁集》再来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当让人信服。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选诗比较可靠。


  孙逐明:
  谢谢先生的指教。看来先生是承认王力理论在唐诗三百首中的吻合率的确低下的,这一点明显高过其他死活不承认事实的朋友,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研究学问的坚实基础。
  先生的合理建议我会认真考虑。我也提几点看法供先生参考。


  第一、平仄理论是应用理论,判别应用理论法度合理不合理的标准应当是看它能不能写出最优秀的合格作品来。
  唐诗是中国诗史的顶峰,后世莫及;近体诗创作的顶峰也是唐代,所以我们应当首先探索唐代近体诗的平仄理论〔可称之为唐律〕。


  第二、文体的范畴不是某几位诗论家规定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的。唐律必须是唐代人的约定,而不能由清代人或当代人来约定。所以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应当是唐代的诗论和唐代近体诗作品的考察相结合。


  第三、清律当然也应当研究,我和一鹗飞先生联手,除了考察唐律之外,也正在考察清律和清选近体诗选集,包括您推荐的《唐诗别裁集》。


  但我们不能把清律当成典范,应当考察唐律和清律的异同,辨析清律有哪些是进步,哪些是退步。


  我们认为,不违背唐律但又比唐律更简明清晰的清律是进步,应当提倡;违背唐律基本精神、把大量唐代人约定合格的近体诗作排斥在外的清律,是声律理论的大倒退,不值得提倡,更不能把它们当成当代声律理论的典范。——当然,这只是我们俩人的主张,不强加给别人;我们的主张是不是合理,得让时间和历史来裁判。


  第三、运用统计方法针对全唐诗研究唐律,当然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全唐诗不是根据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类编写的,所以无法确定哪些诗作是近体诗,就根本无法统计平仄理论的吻合率。剩下的可靠途径,只可能是统计各种近体诗的专辑和专集。
  唐代近体诗专集是最理想的统计对象,但只有白氏长庆集一本,不能代表唐律的整体,所以我们只能增选离唐最近的几个朝代的近体诗专集作为考察对象。目前我们的主要考察对象是唐、宋、元三代的律诗专集。


  第四、《唐诗三百首》的确不能代表清律的全貌,但此书也是清代近体诗专集的重点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的确是启蒙读物,而且是比较好的且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之一。而好的启蒙读物会影响读者一辈子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请问当代诗人,有多少人最初学写近体诗不是以唐诗三百首为主要参考读物的?


  编者自己是不是写诗名家,不是选本好歹的主要标准。当代最具盛名的诗论家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也不是写诗名家,就是明证。故唐诗三百首的统计,也应当是重要统计数据之一,我们再选择几本其它专集进行统计,若结论都相近,就可以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了。


  以上意见供先生参考。






  雨箭蛙
  就孙先生的回复,我的再回复


  第一、平仄理论是应用理论,判别应用理论法度合理不合理的标准应当是看它能不能写出最优秀的合格作品来。
  这点我与先生观点不同,不管是否合乎法度,都能写出优秀的好诗,只不过有人刻意把通俗易懂的好诗挑出来(把不那么合乎法度的诗集中在一起,强迫启蒙幼童看,以奠定对唐诗的认知,当然这是伪认知),因此孙先生一定用《唐诗三百首》作研究对象,就是同样的效果。


  第二、文体的范畴不是某几位诗论家规定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的。唐律必须是唐代人的约定,而不能由清代人或当代人来约定。所以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应当是唐代的诗论和唐代近体诗作品的考察相结合。
  这一点,我很认同先生的观点,可是孙洙是清代不知名的诗评家,他从将近五万首唐诗中仓促选出三百首只是为幼童启蒙,请问孙先生,这对唐诗精华中合乎法度的诗的再现度有多高?


  第三、清律当然也应当研究,我和一鹗飞先生联手,除了考察唐律之外,也正在考察清律和清选近体诗选集,包括您推荐的《唐诗别裁集》。
  我根本没有建议先生去研究清诗,《唐诗别裁集》也是清代知名学者从《全唐诗》中选出的唐诗。只不过我认为,沈德潜先生应该比孙洙更靠谱。


  第三、运用统计方法针对全唐诗研究唐律,当然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全唐诗不是根据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类编写的,所以无法确定哪些诗作是近体诗,就根本无法统计平仄理论的吻合率。剩下的可靠途径,只可能是统计各种近体诗的专辑和专集。
  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更说明全唐诗并不认可,不合法度的诗是律诗。从而证明你和一鹗飞的研究是徒劳的。缺少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第四、《唐诗三百首》的确不能代表清律的全貌,但此书也是清代近体诗专集的重点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的确是启蒙读物,而且是比较好的且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之一。而好的启蒙读物会影响读者一辈子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请问当代诗人,有多少人最初学写近体诗不是以唐诗三百首为主要参考读物的?
  更说明《唐诗三百首》的流弊,它首先固化唐诗通俗易懂的印象,可以随意出律的印象。这是对唐诗最大的亵渎。尽管王力和启功不是写诗的名家,但他们是公认的诗词理论家。而孙洙却不是这方面的行家。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夸张地说,你能相信一个小学生从大学数学课程中,所选出自己能看得懂的算数吗?




  雨箭蛙
  再说一句,你们两一直在身体力行着一个悖论,不屑于清人和近代人所制定关于律诗的法度,但却大量引用清人所选出的律诗,清人若漏洞百出,你们的研究也就漏洞百出。这也很无奈,因为《全唐诗》根本就没有明确划分和归类律诗的法度,这就是你们研究这个题目的悲哀。


  孙逐明
  我也再说一句,诗体的范畴是约定俗成的,唐代近体诗的范畴是唐人约定俗成的,所以唐代近体诗专集以及离唐代不远的宋元两代近体诗专集里允许写的体裁,就是近体诗的范畴。


  近体诗的合理法度,必须对这些专集里的诗作进行归纳整理。这就是合理的唐律。


  你我的分歧就在这里,咱们各自存疑好了,咱们的辩论就此止步吧。


  孙逐明


  我们研究清律,是因为清律歪曲了唐律,是典型的诗八股,王力先生把这种诗八股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研究清律,且考察清律在清人作品中的吻合率,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朋友们拭目以待吧。


  孙逐明 
  唐人写出了顶峰级别的唐代近体诗,如果背后没有被广大诗人遵守的形式规律,可能吗?正如古代没有语法理论,没有制定语法规则,不等于古汉语本身不遵守语法规律。现代人总结的古汉语语法规则,是对古汉语文本进行归纳整理而得出的。


  近体诗遵守的唐律可作如是观。


  雨箭蛙
  孙先生想法很好,但所选用的实证不给力。我不倾向任何一派,只是客观指出双方研究的漏洞。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雨箭蛙
  孙先生请记住,历史越悠久,其可信度越低,唐诗在其流传过程中以讹传讹的现象已经很多了,有些甚至面目全非,其更向着通俗化口语化靠近,那么出律的情况就会变多了。
  因此历朝历代更符合律诗的法度的次序,应该是:唐诗<宋诗<明诗<清诗,这和一般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你们要研究相关课题,这层因素就必须考虑,但如何考虑?这可是一个浩大工程,非十分专业无以为之。


  孙逐明
  我提供的实证的确不够给力,这是因为《诗词赋联形式通论》本是一部不成熟的手稿,但为了参加瓯海杯竞赛,所以提前出版了。


  目前我联合一鹗飞先生正在继续研究,争取提供比较给力的实证。我之所以在论坛上发布这些不够给力的文章,也是为了征求广大同仁的批评建议。换言之,我们开创论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广我的理论研究,而是为了得到大家的批评建议和指导。我开坛之后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一鹗飞先生。收获之二,就是通过大家的批评,我能对自己理论体系的不足有更全面的了解。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写出比较有说服力的作品出来。孙逐明


  孙逐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我研究学问的信条。不断努力吧。、


  雨箭蛙
  在学术界往往无法证明的东西,就先放一放,也许有一天考古新发现,得以印证先生的观点。就像海昏侯古墓发现一样。在这之前,我觉得没有意义。因为唐律诗,现在已经是面目全非(也许有点夸张)


  雨箭蛙


  如果你这论文参加答辩,评审嘉宾一句话就能让你的研究意义荡然无存。


  雨箭蛙


  咱们仅以李白的《静夜思》绝句为例
  清人版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更早的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原诗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孙先生看看那首更口语化通俗化?


  由宋人的版本到《唐诗三百首》的版本,经历了一个多人改动的过程。
  首先,明代的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将《静夜思》的第三句改成了“举头望明月”,但是没有改第一句“床前看月光”。
  然后再到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将《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改成“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举头望山月”却没有改。
  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他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和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流传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果孙先生不考虑这些因素,你的研究还有意义吗?如果要考虑,如何考虑?这可是浩瀚的工作量呀!


  孙逐明
  我有我的新的研究方法,而且是与学院派的研究方法迥然不同的新的方法论,这就是五朵金花。我的易学研究,诗律研究、语法研究都是五朵金花的研究成果。所以大学研究论文的答辩结论对我毫无意义。
  大家拭目以待吧。






  雨箭蛙  
  孙先生总以为用归纳法能够从浩瀚的诗海中得到,对自己结论有用的支持,但殊不知,子样都是假的,所归纳出的结果能真吗?




  孙逐明
  在我的《诗词赋联形式通论》修订稿没有出炉之前,我无法回答先生的质疑。




  雨箭蛙
  那个从善如流的孙先生哪里去了?:)


  孙逐明
  至少,目前我对于清代学者和王力先生疑惑不已的拗句简易法则有了新的演绎,而且有可靠的实证,再有,我对对联马蹄韵也有简易的演绎, 也有了可靠的实证。——这些研究成果是我的《诗词赋联形式通论》获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孙逐明
  从善如流是有原则的。对于能够说服我的,我毫不打折扣,对于无法说服我的, 我只能表示存疑。


  雨箭蛙
  孙先生在这个论坛发这篇文章,我完全可以不说话,但我的职业素养让我不得不站出来指出问题所在,也许这与我个人性格有关。即便多有得罪了,我也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事论事。再次问好孙先生




  孙逐明
  五朵金花并非玄说,而是在我的每一个研究领域分支里都有脚踏实地的运用。读过我的《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朋友自然可以看到的。我的研究方法是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演绎工具就是五朵金花。
  欢迎先生批评指正。先生给个地址给我,我寄一本《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给你。问好。


  雨箭蛙
  谢谢孙先生,期望早日拜读大作。问好


  孙逐明
  敬请先生注意,我的所有著作都是试图建立公理化、逻辑化的理论体系,《诗词赋联形式通论》也不例外。敬请先生注意这一特点,调动您的所有逻辑推理的修为,对拙作作最严苛的审视,直言不讳地提出您最忠实的批评意见,越尖锐越好。当然,除此之外的批评我也欢迎,拜托了!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6 18: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三百首选宋诗?哪些是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6 19:4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唐到现在诗律是一直流传的,并没有断,王力《诗词格律》如果觉得是现代人的,觉得不可信,可参看民国《学诗百法》等诗律书,如果觉得清律不可靠,可看明代《贯珠集》,都列有平仄谱,与王力的无异。

具体到诗例,合律的只有一种情况,不合律的各有各的情况,清格律虽严,但雨梦先生找出不合律的清格律诗也很多。
    孙先生过度依赖诗例的查找,而忽视古人关于诗律的论述,要知道格律是规定出来的,不是执行出来的。现代人虽过度讲究平仄,但若考察诗例,出律的一定也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20: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6 19:45
从唐到现在诗律是一直流传的,并没有断,王力《诗词格律》如果觉得是现代人的,觉得不可信,可参看民国《学 ...

先生的意见是一体两面,我都会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2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7-7 05:2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6 19:45
从唐到现在诗律是一直流传的,并没有断,王力《诗词格律》如果觉得是现代人的,觉得不可信,可参看民国《学 ...

一种合理的应用理论体系,至少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第一是与创作实践具有较高的吻合率。第二是,理论体系自身必须自洽,不能自相矛盾。

王力先生的平仄理论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不可改进的硬伤。我正在写两篇论文,一是《违背实践的平仄法度——王力声律理论硬伤之一》,二是《自相矛盾的声律结构——王力声律理论的硬伤之二》〔暂拟名〕,不日可发布,供大家批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7 05: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7 05:51
孙逐明:

王力先生的信徒们应当改写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删去不合格的古风式律诗,删除其它含有三平尾、 ...

认真思考先生的意见,我会适当改变措辞,特别是标题的措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7 05:51
孙逐明:

王力先生的信徒们应当改写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删去不合格的古风式律诗,删除其它含有三平尾、 ...

本文开头语拟改为:

  如果王力先生律式古风体之论是正确的,我们就应当改写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删去不合格的古风式律诗,删除其它含有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尾、孤仄尾、大拗句的诗作,填补完全符合王力法则的唐诗名作,为写作合格近体诗的范本。那将是中国诗史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其它文章中的相关措辞,也会作适当的修改〔恐非一时能做到〕。


   感谢先生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7: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遥远的筑声 于 2021-7-7 07:40 编辑

很多朋友都知道,无论是谁,只要是正确的意见,且能说服我,我从来都立马改正,且公开承认,这是我的一贯作风。

再次感谢晓青先生直言不讳的批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7: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本意是对事不对人,因直接评论王力先生的原文,便于论述,所以未能考虑读者的情绪,是我思考不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7 05:51
孙逐明:

王力先生的信徒们应当改写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删去不合格的古风式律诗,删除其它含有三平尾、 ...

  我是个埋头在书斋里研究学问的人,我的文章标题也往往直抒胸臆,从未思考过学术之外的人事纠纷。

  刚才看到先生的批评意见,感觉为了避嫌,注意一下措辞也好。可如何能既避免人事嫌隙,又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我又查了有”质疑王力“字样的标题,于是看到如下的文章题目”

  王力上古入声说质疑
  张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质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王力文集·汉语诗律学》诗例质疑
  王福霞 【期刊名称】《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王力《古代汉语》诂训质疑--《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孤平”新说与拗句新解--对王力“孤评说”的质疑 吴新来; 吴吉尔

  王力诗律学中的瑕疵--《中华诗词》2013年10期
  毕振东

  汉语词汇史的对象任务与方法——评王力:《汉语词汇的发展》
  计永佑   《吉林师大学报》1959年04期

  南京大学 王力先生学术讲座-汉语上古音阴声韵具辅音韵尾说质疑 全3讲 主讲-鲁国尧 视频教程


  似乎也是单刀直入提出不同意见,

  以后我的论文和专著里的标题和措辞,看来还需要进一步斟酌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7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9: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7 05:51
孙逐明:

王力先生的信徒们应当改写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删去不合格的古风式律诗,删除其它含有三平尾、 ...

原打算写两篇文章,准备命名为:

《违背实践的平仄法度——王力声律理论硬伤之一》
《自相矛盾的声律结构——王力声律理论的硬伤之二》

根据先生的批评意见和众多先例,似乎这样命名比较好:

《论平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王力声律理论质疑之一》
《关于理论体系的自洽性——王力声律理论的质疑之二》


不知苏先生意见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7 09: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0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7 09:45
致力于学问,与致力于其余,文章内涵与标题分寸,是有质的区别。

作为“古诗词”理论栏目,如何维护栏目 ...

    我当然懂得先生的良苦用心,以后我会尽量努力把握措辞的“度”的。再次谢谢先生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1-7-7 13: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7-7 09:36
  我是个埋头在书斋里研究学问的人,我的文章标题也往往直抒胸臆,从未思考过学术之外的人事纠纷。

  ...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些质疑本身也还是要受质疑的,举例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质疑中的说念解为惦念不妥,惦念是对死者的思念,这很对吗?母亲十分惦念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这句说的是在外地工作的女儿是死人吗?又如王力诗律学中的瑕疵的孤平,王力明确只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干其它句式何事?如此断章取义能不被人质疑吗?

你的所有帖我几乎都读过,跟你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的,我没必要贬低你吧?贬低你对我有好处吗?但同样也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你是个有执念的老人,但你的学识和年老的思维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决定了你只能是想一出是一出,根本就不存在系统性的学术思维,写的帖也不象是那些学院派的论文一样有条有理,为你的健康计,真诚地劝你放下执念吧,急功近利是徒劳的,你既开不了山也立不了派,不要为人生留下不好的名声,毕竟八十多了,健康、开心对你才是最重要的。

不论在哪个网、哪个版,你所受的质疑和批评都远多于对你的肯定,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只选取观点相近的贬王力派,这些质疑和批评不会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4: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命名方式了。把标题改成中性的词语即行。例如上面准备写的两篇论文,可以命名为《怎样区分近体诗和古体诗——王力声律理论研究之一》和《从理论体系的自洽性谈起——王力声律理论研究之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4: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7 13:59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些质疑本身也还是要受质疑的,举例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质疑中的说念解为 ...

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欢迎任何人批评我的帖子,但是道不同不与为谋。我这是最后一次回答你的帖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1-7-7 14: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7-7 14:06
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欢迎任何人批评我的帖子,但是道不同不与为谋。我这是最后一次回答你的帖子了 ...

话已说完,你随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7 14: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5: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雨箭蛙先生是我在中华诗词论坛《诗艺创研》开版以后,对本人所有帖子批评最多的一位;大家也可以看到,本帖雨箭蛙先生与我的对话里,他也是基本上持批评意见。我之所以把这一则帖子转到大中华,也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我在中华诗词论坛开设《诗艺创研》的初衷,主要是为我自己今后修订《诗词赋联形式通论》而在网上广泛征求批评意见。因此,我再次重申我的态度:
   1、欢迎任何朋友针对我的所有帖子发表任何批评意见。而且越尖锐越好。特别是那些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批评意见,一如雨箭蛙先生的批评意见,是我最愿意认真听取的意见。当然,其他人的任何意见,无论有理无理,一概来者不拒。


   2、但是,由于年龄和精力,我只可能回答我自己认为有必要回答的帖子。


   网络是自由的世界,每个人有针对别人的帖子发表任何褒贬意见的自由,每个人也有选择回答或不予理睬的自由。


   类似的态度,我已经在《告广大诗律研究同仁书》里发布了一次,这里再重复一遍,就此为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5: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7 14:46
外标题,主题足矣,副题可放帖内。外标题过长,亦多少有碍观感。

如此甚佳。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1-7-7 15: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7 16:00 编辑
遥远的筑声 发表于 2021-7-7 15:08
   雨箭蛙先生是我在中华诗词论坛《诗艺创研》开版以后,对本人所有帖子批评最多的一位;大家也可以看到 ...

除了搏同情、求安慰,要不你还能咋样呢?人家一个《只反王力,不反“忌孤平”》都能被你扣上人身攻击的帽子,孙知县果然欢迎任何人批评有道
--------------------------

对于芙蓉书阁先生的主贴,我只简单回答几点:

    第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权威也不能例外,若对权威的学术观点不同意见,任何人都有权力进行批评和争鸣。王力先生的确是学术权威,但我也应当有权力批评王力。


    第二、学术争鸣,必须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如果我不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原则批评王力,大家尽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原则对我进行反批评。

    早几天,芙蓉书阁先生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写作了《全唐诗中“犯孤平”的近体诗例证》摘疑一文。我当即表示:
      作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知错就改。您对我的孤平句集锦的批评,您的认真精神我深表佩服,只要能说服我的〔您的大部分意见能说服我〕,我都会改;我不认同的咱们大可彼此存疑。


    我还在回帖里接受先生的意见,纠正了部分错误,其余的正在甄别,待甄别之后再作修正、


   这次您的《只反王力,不反“忌孤平”》一文却一反常态,文章题目本身就是典型的扣大帽子和人身攻击。与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如出一辙。先生自己就承认:
   
    这个题目套用“文革”期间批判《水浒》时流行的话“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来说,孙版主其实是只反王力,不反“忌孤平”。



   对于这种“扣大帽子,人身攻击”文革大字报式的帖子,我只能表示蔑视。


-----------孙逐明

芙蓉书阁有说错吗?《只反王力,不反“忌孤平”》也许不全对,孙逐明是既反王力又反忌孤平,却又要用忌孤平怼王力,这矛盾,怎个纠结?

孙知县是承认孤平、拗救理论呢还是否认孤平、拗救理论呢?估计任何人都搞不懂,孙知县自己也搞不懂,否认吧,从《唐诗三百首》看王力平仄理论的失误一帖无据;承认吧,评诸雨辰和胡韧奋教授的《从数据看“拗救”》一帖无根,任何理论都不能存在矛盾、能自洽,言犹在耳啊,承认还是否认,着实郁闷,干脆把芙蓉书阁打入文革、人身攻击、蔑视直接完事,这就是孙知县欢迎任何人的批评之道,这就是孙知县的理论探讨之道
除了淌了趟浑水,孙先生就‘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说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8 10:4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7-6 18:09
唐诗三百首选宋诗?哪些是宋诗???

桃花溪
[ 唐 ]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此首据考证是宋蔡襄作品,误入唐诗三百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8 11:4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7 15:18
除了搏同情、求安慰,要不你还能咋样呢?人家一个《只反王力,不反“忌孤平”》都能被你扣上人身攻击的帽 ...

忠言逆耳,感觉孙先生几年不见,诗律研究大方向上仍不得其道,以前孙先生用音乐的旋律研究平仄,不知现在还坚持否,看了现在孙先生几个议题,功夫下了不少,总感觉路子仍需修正,温柔的风对诗律颇有研究,他的意见虽激烈,但值得听一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8 1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8 10:43
桃花溪
[ 唐 ]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唐诗三百首,是依据清初收集的全唐诗选编的,要说有错,那也是全唐诗先错,不能以此为由贬低唐诗三百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6
贡献
1620
金钱
3356
 楼主| 发表于 2021-7-8 1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8 11:40
忠言逆耳,感觉孙先生几年不见,诗律研究大方向上仍不得其道,以前孙先生用音乐的旋律研究平仄,不知现在 ...

我的方法依然未变。各有各的研究方法,彼此存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7-8 12:2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7-8 11:52
唐诗三百首,是依据清初收集的全唐诗选编的,要说有错,那也是全唐诗先错,不能以此为由贬低唐诗三百首。 ...

是的,全唐诗可能就搞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1-7-8 13: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8 17:1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7-8 11:40
忠言逆耳,感觉孙先生几年不见,诗律研究大方向上仍不得其道,以前孙先生用音乐的旋律研究平仄,不知现在 ...

孙先生的自以是的重大发现无外就是格律、律的广义和狭义之别,这点王力也有过论述,施向东先生在诗词格律初阶一书中也说过广义上所有诗歌都是格律,如此就不仅把唐人的所有诗体都包进去了,甚至是连山歌、民谣、自由诗等等等都包进去了,但狭义上的格律仅指近体律诗、词、曲,狭义的律诗仅指近体;如果仅从广义上说诗律的话,孙先生其实是怼不上王力也没必要去怼王力。

律本是吕律、六律,这点没错,荀爽也说过诗是古代的歌章,从源头上说诗即是歌、诗歌一体应无问题,所谓诗三百皆可被诸弦管是也,但孙先生不知道的是诗与歌在历史上是有分野的,文体化与音乐的关系也是逐渐脱离的,所谓旗亭赌唱,唐人以绝句为歌,这大概不会有人去反对,但能歌与必歌是有根本性区别的,文体化的提倡早在南北朝的钟嵘就已经提出了,王力的格律理论按王力的话说绝大部分都是前人的论述,这些论述都是删繁就简了的文体化之诗律,跟音乐有关但只是源与流的关系,根本就无须再去论什么五音六律清浊轻重这些东西了。

孙先生反其道而行之,费尽心力最后所研究出来的所谓天足律无外就是广义上的格律、律诗,也即是无律之律,但这样的研究其实是无意义的研究,山歌、民谣、古风、自由体何尝又不是广义的格律诗呢?哪种诗体又是不能入乐的呢?这样的研究之路必然要打破、打乱诗体、诗律、基本概念等的疆界,但到头来人们所说的、所写的仍是文体性的、狭义性的格律而不会去理会什么旋律,孙先生的所谓研究,纵便把三平尾合律化、孤平合律化、古风句合律化等等,这个律都不过是音乐之吕律,其实一句‘不过广义格律而已’就足以让他的所有努力都归零【往坏了说是孙逐明自己广义狭义不分,大搞繁琐哲学,扰乱传统诗律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好话、实话都已经对孙先生说尽了,听与不听是他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91

帖子

4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100
金钱
166
发表于 2021-7-9 2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7-7 13:59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些质疑本身也还是要受质疑的,举例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质疑中的说念解为 ...

这位先生,还是多操心自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5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