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七贤
同源典故: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会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七子 竹林七贤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游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竹林贤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阮生集
相关人物: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典故 | 简释 |
七贤 | 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
作者 | 诗句 |
储光羲 |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
储光羲 |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
刘禹锡 |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
刘长卿 |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
刘长卿 |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
司空曙 |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
姚合 |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
孟浩然 |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崔峒 |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
张说 |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
李商隐 |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
李商隐 |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
李峤 |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
李峤 |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
李白 |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
李白 |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
李白 |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
李白 |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
杜甫 |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
林宽 |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
杨巨源 |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
权德舆 |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
权德舆 |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
权德舆 |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
权德舆 |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
武元衡 |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
王维 |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
皎然 |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
皎然 |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
卢僎 |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
卢纶 |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
卢纶 |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
卢纶 |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
卢纶 |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
卢纶 |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
卢纶 |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
綦毋潜 |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
罗隐 |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
薛涛 |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
许浑 |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
贯休 |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
郎士元 |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
灵一 |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
韦应物 |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
骆宾王 |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
骆宾王 |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