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2

说佛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1
贡献
21209
金钱
2735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1 1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这个字汉语早有,但是个连绵词“仿佛”,这个字本身什么意思也没有,和仿组合才有词义。
佛教传入,这个毫无负担的字正好担当了译音的字用。从此佛就有了很多义项。


本义:觉悟(动词兼形容词)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覺”是本义。以覺悟羣生也。
引申:
1.觉悟了的人。
(1)“觉者”、“知者”(名词),觉悟了的人就是我们说的佛。开始它并不神秘,人人可为佛的。所以又可引申为“比喻慈悲的人”,如“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又如“佛口蛇心”,此佛为形容词,慈悲、和善。
到后来神化,建起了庙,塑起了神像,跪呀拜呀上香呀祈祷呀,佛便高不可攀了。“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佛”,于是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专用名词)。
(3)一伙追求觉悟的人形成的组织便叫佛教。
2.从觉悟的范围上引申出“大”(形容词),【毛傳】佛,大也。于是有了佛法无边的说法。
3.觉悟的精神状态,由原来的默默无闻一无所事变得“興起貌”(形容词,见【集韻】【正韻】),这就到了觉悟境界的状况。
4.觉悟表现出来外在状态,“輝粲貌”(形容词),所以佛像都是光辉灿烂的(本应是思想上,却变成外形上的,一叹)。【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
5.引申出“美好”。如“佛天”,西天;美好的地方。

其他的义项是通借义,与此无关。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7-1 13:5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都有佛性。迷惑者是凡夫,觉悟者是佛。
迷惑是由无明引起的,根本原因是业力作用的。

对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迷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轮回。

中国的哲学对这些问题一直回避不谈。但是印度一直在追究。

回避不谈并不等于这些问题不存在。依据凡夫现有的能力可以理解的道理称为俗义谛。依靠禅修觉悟后所悟的称为圣义谛。

胜义谛必须摆脱凡夫思维才能悟得。凡夫思维引发我执,法执,空执。必须勘破此迷障才能觉悟。这些是佛陀开示的方法,也是世俗最难相信与接受的。







点评

悟得全部佛理不出一漏才是乾慧地,达到乾慧地才有代佛宣法的资格。 也就是说达到乾慧地才是口头禅无漏,远不是圣义谛上的开悟。 诗门的所谓文人禅就是连口头禅都算不上,甚至是在谤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7-1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7-1 14: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21-7-1 13:55
众生都有佛性。迷惑者是凡夫,觉悟者是佛。
迷惑是由无明引起的,根本原因是业力作用的。

悟得全部佛理不出一漏才是乾慧地,达到乾慧地才有代佛宣法的资格。

也就是说达到乾慧地才是口头禅无漏,远不是圣义谛上的开悟。

诗门的所谓文人禅就是连口头禅都算不上,甚至是在谤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5 17: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