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1

划分近体的意义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6-25 0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25 12:21 编辑

元兢体,沈宋体,大清科考律体,如观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体的产生时间与流行时间。不是大清科考律体是在大清之后才有的,如观体也不是在如观出世之后才有的。历史上这四体基本上是并存的,只不过是占比的变动。

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拗救理论的矛盾的。如观认为,小拗,大拗是在沈宋体的前提下实施的,孤平本句拗救是在如观体的前提下实施的。赵(执信)王(士祯)把上述的拗救总结在了一起便产生了矛盾。

通过如观对诗体的划分,各自归类便解决了此矛盾,一目了然。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25 16:47 编辑

历史上,守二四六分明与守两两交替并存。

小拗,大拗产生于守二四六分明前提下。

孤平本句拗救产生于两两交替前提下。

赵,王把它们放在了一起,使之相互矛盾。

解决此矛盾必须进行近体分类。

有没有能看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