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0

元兢体命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复制链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6-21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1-6-22 06:56 编辑

北宋《新唐书》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
永明体与古风体的区别在哪里?有多少典型诗例?占比分别是多少?永明的八病究竟同时避几种才算是永明体?

据卢盛江统计,典型的永明体无论是沈约在世时代还是初唐,其诗例占比的提升是一个极缓慢的渐进过程。特别是永明体八病同时全避的诗例更是少之又少。

同理,符合元兢调声三术的典型诗例也确实很少。但是为什么厚此薄彼,把永明体就命名为“体”,而元兢体就不可以?

元兢体调声三术,护腰,相承被后世淘汰,然换头可是成为了近体的关键性标志。可以推断,沈宋体的四,六论替,完全是受元兢的单换头启发而论的。并且,护腰,相承虽被后世淘汰,但是其调声原理被后世所接受,沈宋体的拗救理论的创立也与此不无关系。

后世只守拈二不守替的诗例大量存在,所以,元兢体对后世的影响是潜在的。大拗是违反沈宋体的四,六替的,那对句不去救作何解?元兢体。

合粘对,失替而不救便是元兢体。

不是古人不去命名,今人就不许命名。古人的理论就都很完善吗?非也。

只要有必要,并且符合诗体发展规律,今人就可以去命名。今人对古人的理论有完善与诠释的义务。

故而,如观对“元兢体”的命名是划时代的。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诗体的划分更清晰,更明朗,更完善,更周全,更达彻,解决了理论界的长期困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5 0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