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欧德绪 于 2021-6-20 12:12 编辑
不只是读了一首诗 ——说说倪瓒的《春日偶成》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明初的大画家、大诗人。 倪瓒的画,《四库全书》提要称为“逸品”,当其在世时即“片纸不啻拱璧”,难得而名贵。 倪瓒的诗,《四库全书》提要评曰“意格自高”,存世作品近1200首。不少诗就题在画作上,诗画合璧,相得益彰。 明代大学者王夫之撰《明诗选评》,选倪瓒五古三首、五律两首,评其诗得古人意兴。 今人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选倪瓒诗六首,赞其画家诗人,懒散悠闲,笔下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七绝《春日偶成》见于《皇明千家诗》——一本明人选编的集子,四卷只留得两卷孤本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网上有扫描版,可一睹其古色古香之容颜。 其诗如下: 坐看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霭馀晖。 荒村尽日无车马,时有闲云伴鹤归。 诗题在倪瓒《清閟阁集》中为《六月五日偶成》。六月已是仲夏,而诗中有“一池春水”句,季节错乱,当是《春日偶成》合乎情理。又尾句“闲云”,《清閟阁集》中作“残云”,应为两可。 四句二十八字,无僻典冷字,是无注而可读可诵之诗。 饶舌作解,只为喜欢其化用前人诗句,读其一篇如读多篇佳什。 起句“坐看青苔欲上衣”,便觉似曾相识。“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岂不是王维名句隔代而现。 若非地处幽僻,青苔怎能恣意蔓延;若非意闲久坐,又怎能见苔痕潜滋暗长,绿上人衣。王维笔下的幽静闲适,此刻便是倪瓒句中的闲适幽静。 次句“一池春水霭馀晖”,仍是闲坐之见。绿水收纳霞色,一天的时光若尽逝于春水之中。 春水暮色,风尘不起。倪瓒只是静静地坐着,悠悠地看着。 南唐冯延巳为风皱春水而心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元宗李璟戏曰:“干卿何事?”隐隐若闻倪瓒也作笑问:“何事干卿?” “荒村尽日无车马,时有闲云伴鹤归。”一“无”一“有”,一厌一喜。厌者无而喜者有,这样的荒村恰是倪瓒适情适意的居处。 虽无车马至,但一位前代大诗人已不期而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弃官归于田园,结庐人境,心远自偏。倪瓒不官不隐,尽弃家财,乐居荒村。一样的安于澹泊人生,诗人的心灵遥相呼应。 不喜尘俗的喧闹,更不屑与权贵交通。向往陶翁的诗人还有一大拨。只看唐代的,便有: “寂寂罢将迎,门无车马声。”(卢照邻) “闲庭只是长莓苔,三径曾无车马来。”(朱湾)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姚合) …… 最是迹近陶翁的,还是倪瓒。 陶翁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倪瓒爱:“时有闲云伴鹤归。” 一样的向往回归自然,不带纤毫俗尘。 四句二十八字,无痕融入前人佳什,境幽,气清,意闲,味永。 后人读之,心有戚戚。清代学者刘绎步韵和之: “荒村但愿无车马,鹤唳不惊云自归。” 倪瓒的闲适,透着云之高洁、鹤之清介,自成高格。 步韵者,心向神往;饶舌者,神往心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