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6-15 07:06 编辑
1·七绝 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非常好,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马关条约的耻辱。学习了,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其一
旧日硝烟丧水师,东瀛倭寇上门欺。
如今华夏东山起,航母乘风四海驰。
其二
舰号山东有话陈,当年耻辱警今人。
和平只是因强大,腐败无能难保身。 2·黑风双煞 谢谢诗友的诗作,基本还原了黑方双煞的爱情悲剧,和不幸的一生。由此可见,违法道义的爱情只能是私爱,是难以得到应有的祝福的,何况又是建立在损人利己之上的爱情呢?其不好的结果是注定了的。 3·华筝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有意思,也很真实。感情这种事情是双方的,也就是不能一厢情愿,好多人错就错在了太执着。纵观整部射雕英雄传,华筝的胸怀还是可以的,就这已经胜过了大多数人,她没有失败,只是把兄妹情当成了爱情。学习了,向您问好。 4·辅德里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充满了革命的精神,让人听了倍感鼓舞,学习了,向您问好。 5·托雷安答 谢谢诗友的诗作,兄弟情和家国情相比较而言,就显得渺小,这是小爱和大爱的区别。问好诗友。 6·青松志 1)和诗友之作,欢迎评点。 2)谢谢兄长的的留言和点评,您说的也有道理。颔联,对句并非指所有高官,“财厚”指的是“徐才厚”。尾联“山巅之上”您说的有道理,那就改成“山巅谷底经常见”。再次谢谢您的诚心指点,向您问好。 7·蝉吟 1)谢谢兄长的诗作,第二句出现了三平调,至于句意您可以再想想,我总觉得有问题,您也可以解释给我听听。也许是我错了。 2)“爱恨红尘朝与暮”这一句我也理解不了,您看看是否没有准确表情达意呢?望兄长不吝赐教,先行谢过了。 3)谢谢兄长的留言,格律的事情不说了,我本人也不太注意这些。但是听您的解释,第三句表达上确实不够,莫若改成“爱恨随人朝与暮”,个人建议,您以为如何呢? 4)谢谢兄长的留言,好吧,我只是建议,向您问好。 8·知了 1)谢谢领导指点,确实如此,不得已而用之。 2)谢谢领导的评点,非常准确,学习了,向您问好。 3)谢谢兄长的评点,您说的非常对。实际上万物的好坏都是人为的定义,咏物诗就是借景抒情,和物本身的关系倒是次要的。 4)谢谢领导的鼓励和认可,向您问好,祝端午节快乐。 9·春园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有感情,很欧奉献的精神,尤其是“劳动幸福昂扬大写的人”这一句我非常喜欢,学习了,向您问好。 10·五律 端午怀屈原(新韵)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有感情,让读者明白了什么叫家国情怀,什么叫文人骨气,学习了。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每逢端午节,见粽想汨罗。
泪水模糊面,伤心愤慨多。
左徒能殉难,骚客赋愁歌。
总为国家事,英雄受折磨。 11·浅说意境【修订稿】 ” 王昌龄在《诗格》的三境论: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谢谢诗友的文章,来龙去脉探底很详细,学习了。正所谓,就以上王昌龄的《诗格》的三境论,我发表一点自己的读后感。
一曰物境,想为山水诗,就是要侧重彰显自然山川的美丽景色。心为神之舍,故神之于心就是守住心神,用现代话说就是有自己的见识和独立思考,而不能人与亦云,当身处于合适的环境时,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就好产生某种灵感,即视境于心。莹然掌中就是一定要抓住清晰和完整的灵感,然后通过思考,从而清晰的表达意境。比如,一个孤单的人,看到了天空中飞过一直孤鸣的大雁,会作何感想呢?
二曰情境,情乃情理之情,是人与人打交道时才会有的情形,”娱乐愁怨“就是人际间交往的情绪,通过反复思考,想明白其中的事理原由,自然能够深得其情,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写成诗也是这样的表达,以事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为意境。
三曰意境,主要诗表达心中的成熟思想,为的是追求真理。这是也可以借助物和人组成意境,也同样可以就思想本身进行思考,用高度的理性抽象和推理出人生的真谛,这是的意象就是意本身,所有的象都服务于意。 12·绿地公园·中共“四大”纪念馆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有感情,很有革命精神,学习了,向您问好。 13·思无邪漫谈之一百一十二: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 1) 谢谢诗友的文章,写的很好,论述的非常有道理。我是这样理解您的文章的,大我和小我是一个认识视角和感情倾向的问题,是家国情怀和与人为善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从艺术方面看,主要目的和功能是唤醒读者和纠正社会的不良风气,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从视野的方面来讲,大我聚焦于社会民生,时代精神等等广泛天地,因认识深刻而充满个性和引起读者的共鸣,倾向弘扬的是普遍真理;小我主要聚焦于个人生活和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个人的真实人生态度,也可以说是普遍真理的个性表达,因真实而充满个性,同样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由此可见,大我和小我本身就是一回事,都是建立在知书达理的智慧基础之上,没有智慧胸怀跟着,不论是大我,还是小我,最终都不可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就当今社会而言,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自由,平等,民主之风盛行,造成了普遍人群都倾向自私自利,对症下药的话,诗文的反映视角和视野尽量聚焦社会主义价值观,把深陷歪风邪气中的人民唤醒才是主要任务,这就需时时从大我的角度着手文艺实践创作。再举一个反方面的例子,美国人用的就是愚民政策,其国内的普通百姓都被资本家豢养的媒体所忽悠,他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有问题的,那这个时候,他们的文人就应该从小我着手,让其人民从社会的陷阱中脱身,从而形成自身独立的思考,继而从小我中找回真正的大我。 2) 谢谢诗友的评点和教诲,正是如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天道之咏和一己之弹是相辅相成,个性之声和共性之识也并不矛盾,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转换问题,是真善美表现形式的不同,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3) “小我”也确实有个人爱憎的内涵,此时就未必溶于天道,而多数是表达个人的私人感情和认识,这是认识和感情不到位的表现,这时的小我和小爱等同。 4) 谢谢是有点指点和教诲,是这样的。人的个性就是对共性的个体化反映和表达,是建立在家国情怀和人民整体伟大且光明前途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原则,任何个性都必须顺应,而不能违背。而个性之所以是个性,就在于每一个人的经历和社会角色的不同,表达要符合字自己的身份,这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所以,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实际就是认识和情感胸怀的统一,也同样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更是知行合一。否则,如果个性仅仅建立在自私自利的个人得失基础之上,那么无疑是错把任性当成了个性,实际上,任性即是不成熟的表现,也同样是以我为中心人的普遍表现,更是动物世界”趋利避害“本能的体现,根本谈不上有任何个性,就当然也称不上有创新和特殊性。 5) 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向您问好。 14·峭岩长诗时代精神的诗意突围与建构(转载) 1)谢谢诗友的转文,写的非常好。我虽然还没有读过文中提到的《烛火之殇》,但对史诗重新构建世界的功能和愿望是不怀疑的,因为这就是思想文化对人精神的引领作用,从认识论上讲,也是外因对内因的干预作用。实际上想改变历史,首先就得深入的了解历史,因为历史是要被改变的对象。只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历史的不足和偏向给有正确的建议和引领。这是一个修养的过程,也是这样的结果,否则凭空和幻想下的意愿都是主观情绪,既无法保证自身认识和思想的正确性,也等于是一种空中盖屋的笑话。
从历史的角度讲,历史每时每刻都在进步,也就是说总是再不停的被改变和重建着,只是进度有时缓慢,有时快速,这其中既有人为的阻拦,也有事物客观的运动规律,即量变到质变的时间过程。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近两千多年,相比较而言是非常缓慢的,但却不能否认它也一直在改变之中,历史朝代的频繁更替正是改变的证明,也体现出来了人民改变历史的决心和愿望。历代的文艺作品中也多有改变的反映,从春期战国时代的“民为重,君为轻”,到唐朝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到宋朝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朝的”士大夫冒死进谏“等等,无不是思想进步的证明。但也有例外,蒙古人和满洲人统治汉人时,确实有禁锢思想的一面,比如典型的”文字狱“等等,这无非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文化不自信的结果,算是异响吧。
从艺术的角度讲,如果一个人想准确和正确的反映生活,那他就要设身处地的去调查研究,否则的话就难免偏驳和失真。这对于个人也许事小,对于国家而言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所以,毛主席之所以经常强调走群众路线,就是基于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基础上的调查研究,也是一种科学谨慎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由此可见,峭岩的走进历史的诗史观是正确的,这就是从客观实践的角度去亲自体验,想构建新的历史就必须对旧的历史有准确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我想,诗史对于历史的把握要像史学家一样的认真严谨,否则就很难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比如,对待政治抒情就需要谨慎和科学的处理,因为政治抒情确有其必要性,比如激发国民的劳动积极性,为国奉献精神等等,这是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而考虑的。但政治抒情也有其不合理性,比如愚弄百姓,剥削百姓,甚至政治私人化等等极端主义,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如满清老佛爷说的“宁与敌寇,不予家奴”等等,这和“小我”与“大我”是一样的道理,总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来做理解和处理,也就不能简单视之。诗歌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所以必然有重建社会的意愿,诗史就更是真实的把历史的合理与不合理,都尽量真实的用艺术的形式暴漏和揭示出来,至于如何重建,就在如何能彻底避免问题的回答和思考之中。 2)“烛火”这个词用的确实准确,“父亲”的称谓也不为过,李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驱和烈士。 3)谢谢诗友的留言,既让我了解了当代新诗的名家和作品,同时也让我对对革命先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世上大概有两种类型的人,其一是越了解,让人越失望,比如慈禧,汪精卫等等贪权之辈;其二是越了解,让人觉得越伟大,比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等革命先驱。所以,让我们一同向革命先驱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并致以最虔诚的敬意。 15·杀猪盘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好,很形象,学习了。好赌之人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值得敬仰和学习的。香港电影中的《赌神》害了多少青少年啊,网上赌局也是利用了人性中的贪婪。我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好赌之人本就贪,输赢都会不心甘。
急功近利成习惯,就像肥猪太嘴馋。 16·七律 北征(大象自述) 1)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好,写的真实,尤其是最后一句”消闲弗是孰迷蔽?天道煌煌万象兴。“总结的更好,大象搬家代表着万象更新,好事情。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象回豫州
我等去年开北征,如今队伍到昆明。
鲜花似锦风光好,水果连筐百姓诚。
不是无情非要走,只因召唤必前行。
黄河之畔先灵墓,率众归乡拜祖庭。 2)谢谢诗友的留言,是这样的。如今的中国,百姓丰衣足食,山川景色秀丽,大象所到之处自然也能够被盛情款待。 17·“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谢谢诗友的赐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出自于白居易《与元九书》“,这句话说的很好。我的理解是,”根情“指的是所有的诗作,其动因都是源于作者内心情感的倾诉冲动,”苗言“即即开始于组织语言,苗,万物之初也,”华声“即诗的音韵美,这也是格律诗的基本原理,”实义“即实质上都是为了表情达意,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增强艺术的感染力,而达到移情的效果。 18·缅怀屈原 1)谢谢诗友的留言,正是如此,所以好多人不愿做英雄,但是这恰恰证明了英雄的高贵人格和不屈的精神,而这种高贵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以,想真正继承中国文化的人,就必须要向英雄学习和继承英雄的遗志,这就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问好诗友,祝您端午节快乐。 2)谢谢诗友的评点,非常好,英雄是民族的骨气和脊梁,是值得任何人去学习和尊敬的。我记得有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有英雄却不懂得尊敬的民族更是悲哀的“。 3)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也祝您端午节快乐。 19·咏红粉 谢谢兄长的诗作,写的通俗易懂,学习了。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端午总愁容,诗人道已穷。
投江非莽撞,只为尽臣忠。 20·辛丑端午悼屈原 谢谢诗友的诗作,写的很好,充满了家国情怀,让我们共同来悼念屈原,感受他这种坚强不屈的英雄主义情怀吧。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大夫殉难已千年,浩气长存天地间。
端午龙舟争比赛,粽香飘处为君潸。 21·端午节念屈原 1)谢谢兄长的诗作,写的很真实且富有想象力,学习了。也写两句向您问好,如下:
烈日临空端午节,粽香四溢祭忠魂。
龙舟载泪行千里,追逐清流道义存。 2)谢谢兄长的祝福,也祝您端午节快乐,干杯,让我们一起向英魂致敬。 3)好的,谢谢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