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4

浅谈齐己“诗有三格”说

[复制链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0 07: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5-20 08:52 编辑

浅谈齐己“诗有三格”说
引述:
诗有三格
一曰上格用意。诗云:那堪怀远道,犹自上高楼。又云: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自愁。
二曰中格用气。诗云:直饶人买去,还向柳边裁。又云:四海鱼龙精魄冷,三山鸾凤骨毛寒。
三曰下格用事。诗云:片石犹临水,无人把钓竿。又云: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


论述
      上面是引述<风骚旨格>齐己的原话,最近也在网上没少查资料,有些对于理解还是有帮助的,但是针对性都不强.那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有。本人之前很少主动看什么前人诗词理论,因为水平有限,真假难辨。但是今天问题摆在面前,既然本身没有什么理论可以借鉴,那就只能靠自己理解了。以下的话,只代表我个人观点,难免会有错误,希望各位贤达不吝赐教,先行谢过了.
      我的观点是,前人的诗词理论,对于作者自己来说,当然是自身的实践总结,属于直接经验。但是前人的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就是间接经验,因为我们不是作者本人。我们如果想把这些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最好是从古人理论的举证中,重新对例证进行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古人的创作过程,看是否和作者的理论相吻合。
      当然,如果前人的理论著作中没有举证,或者是较少,那么我们只能自己去找例证,而这个工作,注定要通过对古诗词,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才能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好的是,齐己的“诗有三格”的理论都有例证,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解素材。齐己既然把诗已分成上中下三格,那就一定是下格相对应我们知识浅薄的人更容易理解。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是有体会的。闲话就说到这里,下面直接分析。
1、三曰下格用事。诗云:片石犹临水,无人把钓竿。又云: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下格引用的诗句为两联,我觉得理解一联诗,最好还是要读完整首诗才更好一点,但是只找到了后一联有完整的诗篇,如下:
作者:贯休
烟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邻。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岸湿穿花远,风香祷庙频。只应谀佞者,到此不伤神。
      从题目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羁旅诗,写得是诗人夜泊湘江时的观景之作,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首联写江面之境,轻烟和着浪花在荡漾,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我高声吟唱,以为他是我的邻居。颔联承接上联,继续引申,看到江水中的月影,我才清醒过来,原来我只是一个人在这里,更增加了羁旅之人的孤独之感。颈联继续承接上联,从岸边的景色入手,“祷庙频”三字我不敢确定其意,只是感觉,作者似乎信仰佛教。面对孤独,有信仰的人祈祷两句,似乎也合情合理。尾联,总览全文,说可能只有喜欢讲假话和心术不正的人,到此才非说他不伤心,因为这些人是麻木不仁的人。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是从感性的方面入手。为什么引用颔联,我的理解是,此联形象相对完整,让人从视觉上理解,这就是下格用事。
2、二曰中格用气。诗云:直饶人买去,还向柳边裁。又云:四海鱼龙精魄冷,三山鸾凤骨毛寒。这两联的诗倒是全找到了,如下:

卖松者
作者:修睦
求利有何限,将松入市来。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细叶犹粘雪,孤根尚惹苔。知君用心错,举世重花开。

中秋十五夜寄人
作者:齐己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1)先说第一首,首联,说如果只为了能挣钱,我也可以把小松苗拿到集市上去卖。颔联,只要有人肯买去,那他也只能像我一样,把松苗栽到柳树旁边,这也说明了松树并非是花卉,也就不能栽到花盆里。颈联,栽好的松树,其叶子也一样可以承受风雪的压迫而毫不屈服,其根再怎么受苔藓的覆盖,也一定是孤直挺拔的。尾联,我知道你是不喜欢松树的,也不可能买松树,因为世上的人,大多都喜欢鲜艳的花朵。
总的来说,这首诗更偏向说理,整首诗都是作者的推理,理性的气息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绵绵不绝。颔联是流水对,就更好的诠释了连续不断之意。他这种说理是虚写,因为没有人会去买松树种,也就不是事实发生后的理性概括。这属于主观上的客观假象分析,属于感性的理性,是感情和理性交杂在一起,这样的理性需要读者用心的感受,才能体会。
2)第二首诗是齐己先生自己的作品,从名字可以看出,写于中秋月圆之夜。首联,写出来河上月景,喷露吹光也正是中秋时节的月夜,已经写出了此时夜晚的寒意。颔联,也是借景而产生联想,一个“冷”,一个“寒”字,正是对上联意象的延伸,是人的身体感受到了丝丝寒意,这也是物候客观的存在。颈联和尾联就不讲了,因为此诗到这里,经说明了什么叫中格用气。颔联,正是对首联秋月寒凉之气的延伸,也是作者内心情感脉络的连续不断,这也是用气。
总的来说,气之为物,有质却无形,需要人切身去感受。
3、一曰上格用意。诗云:那堪怀远道,犹自上高楼。又云: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自愁。
这两联都是散句,没有找到它们完整的诗篇,当然理解起来就相对困难,就让我姑且言之吧。
1那堪怀远道,犹自上高楼。这句是流水对,一个是心理描写,一个是行为描写,其实是一句话:“就是不能忍受对远行之人的思念,所以我才会时时到高楼上远望,看看我想念的人回来了没有。”事实上,这句话还可以有其它的解释,因为这是一联残句,是一组意象。那么它的具体意思因没有上下文的参照,客观上也只能意会。这样,就会出现见仁见智的理解,是不足为奇的现象。不过就这联诗来讲,前后一体,意象蕴含着高度的理性。我想,意就是义理,上格用意,此之谓也。
2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自愁。这联诗存在句中对,九江有浪,船当然难行;三峡无猿,也当然只能是羁客自己生愁。这些意象更是高度的理性,组合在一起,更是理性的意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加上上联的参照,就更加指向,意就是“义理”,用意就是用“义理”。
  综上所述,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下格用事,就是用具体的意象,属于感性思维的范畴,写出的诗,当然就是感性诗。中格用气,就是主客观的的辩证统一,是感性中的理性,是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辩证统一,写出来的诗大多属于哲理诗,哲理诗是一种从感性中抽取理性的诗。上格用意,是一种高度的理性认识,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具体到写诗中就是议论说理诗。当然,感性和理性不能分开来看,它们之间是发展的关系,是相对的关系,是认识进步的关系,是基础和高程的关系,绝对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13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773
贡献
22151
金钱
2431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0 08: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友的大作很好!理解到位,论述精细,并有新意,补古人不足。我学习啦,谢谢您,祝福您!

点评

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您客气啦。实际上,这是一个赶鸭子上架的作品。因在诗词理论版块认识一个诗友,他发的文章在讨论这个问题,我就留言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他要求我写一篇文章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我想了想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0 09:03
珍品!我收藏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0 0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773
贡献
22151
金钱
2431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20 0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火 发表于 2021-5-20 08:33
诗友的大作很好!理解到位,论述精细,并有新意,补古人不足。我学习啦,谢谢您,祝福您! ...

珍品!我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火 发表于 2021-5-20 08:33
诗友的大作很好!理解到位,论述精细,并有新意,补古人不足。我学习啦,谢谢您,祝福您! ...

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您客气啦。实际上,这是一个赶鸭子上架的作品。因在诗词理论版块认识一个诗友,他发的文章在讨论这个问题,我就留言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他要求我写一篇文章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我想了想也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篇文章。但是您知道的,我也在初学阶段,哪懂什么理论,没办法只能上网查,可惜是关于这几句的论述,网上竟然没有一篇针对性的论述,所以,我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勉强拼凑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火 发表于 2021-5-20 08:51
珍品!我收藏学习。

谢谢诗友的鼓励和认可,实在是不敢当,您看看就好,向您问好,祝您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