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从声律角度分析赋的混押 孤鹤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5868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53
贡献
5902
金钱
8139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声律角度分析赋的混押   孤鹤
刚刚在赋的混押上与人发生过两次论战。刚刚得力于大量的事例做后盾,但对唐后赋的发展情况并不大清楚,理论上也缺乏强有力的论据。反对方就更不行,只是从维护赋的纯洁性出发,更找不到赋不能混押的理论根据。
今天我试从声律发展的角度来论证赋在押韵上的变化,既不站在刚刚以前的角度,也不站在刚刚的反对者的角度来论说。此论说务虚,基本上不用事例说明,因为事例在刚刚的文章中已够多了。
论述的依据是诗赋的声律同源,诗的声律一定会反映到赋中。声律的发展大约分三个阶段。
一、上古赋的押韵确实是混押
上古赋时间指战国到魏晋时期,时间从荀子(约前313~前238)到南北朝的宋(420-479),大约有漫长的七百四五十年的时间。
这时还没有四声的说法,但声调还是有的,分做两种,叫法多样,我这取长言短言的叫法。所谓长言包含后代的平声上声和去声,另一说,那时没有去声,长言由平声上声和长入构成,短言相当于后代的入声,这是最古老的四声。四声中后来出现的的去声是由长入和部分分化出来的短言构成的。以上说法是人言我也言,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暗笑)。
那时的诗歌押韵就是这两种。长言韵就包含了后代的平上去,因此用后代的眼光去看,便是平仄混押了,那么赋也是如此,所以刚刚不费吹风之力就收集了100多例,还得意地问还要么。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对这七百多年的平仄混押就明白原因了。
二、南北朝的齐(479-502)到隋朝(581-618)
四声的出现,打破了长言短言的格局,声调明确的分出四种,把长言的三种分出来了,四声各自为战,互相不通用。不像唐朝时,只要押仄韵,上声和去声便可以通用(也就是说上去是可以混押的)。由于大家互不通用,于是转韵显得重要起来。转韵是由韵字分组进行的。什么叫押韵,就是最少有两个韵字的韵母是相同的。因此韵组有两字一组的、三字一组的、四字一组的,也有四字以上,甚至八个韵字一组的。但是这段时期押韵的句数不定,押韵的韵字数也不定,如果碰到两组韵都是两个字,连在一起时,偏偏韵母相同,其中有一组是平声,这本是平声韵与仄声韵的转韵,但读出来就有一种平仄混押的感觉,如果碰到韵母相同,有平有仄的abbaa、aabbaa之类的押韵组合,也真让人有平仄混押的感觉。但不管怎样,它们毕竟不是上古那种随意的平仄混押了。赋也出现这种情况。
三、唐朝开始
平仄出现了,押仄声韵时允许上声与去声通押了,但是入声一般不能与上去通押,因为所谓押韵是指韵母相同,韵母则由韵头韵腹韵尾构成,韵头可以不管。入声字的韵尾是特殊的,有塞音构成,因此与上、去声不会成相同韵母。不是相同的韵母当然不能通押。入声字是在不断地进化的,上面讲了,已经有部分短言(即古入声)和长入构成了去声。剩下的入声,那些塞音的韵尾不甘寂寞,不断地有入声字丢掉了尾巴,因此后来便渐渐出现有的入声字与上去声通押了。到元朝的中原音韵中,连入声韵字都没有了。其实现在有入声韵的地方,有许多地方的入声也没有韵尾塞音了(比如赣东一带),只保留了入声短、促、重的特点。
古风的转韵开始出现规律性了,出现以四韵一换或四句三韵的模式。赋也学习这种方法,多以四韵字一组进行转韵。因此混押的情况在偶句中基本不出现了。赋与古风有些不同,一般都在偶句上押韵,久而久之对奇句的尾字就不大管了。
永明八病中,前四病是指声调之病,后四种是指声母韵母之病。出现在句尾的则有大韵,大韵指五言诗上九字中不得与押韵字同韵。后来大家普遍认为八病就是前四病为主,后四病不管了,因此大韵也被大家忽视了,后来格律诗又重视起这种情况,把两句收尾平仄不同,韵母相同的叫做撞韵,这种撞韵诗实际上就是平仄混押的现象。赋中也会出现这种第三句韵母与押韵字同但平仄不同的现象,这种句子可叫失误,并不是赋中赞同这种情况。
格律诗带来了律赋,它非常严格,连转韵都不允许,更不允许平仄混押了。
小结   赋中的平仄混押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赋的确有平仄混押的历史。第二种是四声出现后,平仄不混押了,不过由于永明时期韵组的不规范,容易出现平仄混押的错觉。第三种是唐时的赋,韵组渐趋规范,正常情况下没有平仄混押,但由于忽视了八病中的大韵,非押韵句收尾出现了与押韵句相同的韵字,读起来就有平仄混押的感觉,因此提醒赋人们以后写赋要注意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6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