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8|回复: 5

漫话和诗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583

帖子

22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9
贡献
473
金钱
800
发表于 2021-5-17 11: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话和诗
朱云峰
前几天,我在《大中华诗词论坛》的“柳岸听风”版与“评点写论”版发了一个这样的小帖子:
赓和龙家小院雅韵
朱云峰
平生难得有知音,流水高山自在心。
今日农家逢小院,何期畅奏伯牙琴?

附龙家小院原玉:
男儿在世喜知音,流水高山懂我心。
别后归来如不见,伯牙一怒断瑶琴。

  注:余在大中华诗词论坛发《嵌“高山流水”赠答一新诗爱好者》一诗:
旁人不解我诗心,怎喜高山独自吟?
尤爱临泉吹旧曲,管他流水尽新音。
  有网名“龙家小院”之诗友,留言和诗,因此步韵跟之。龙家小院兴犹未已,又步一曲:
云峰之上遇知音,携手同归诉慕心。
小院龙家无野味,随时愿奏伯牙琴。
  是以纪之,以作收藏留念。
此帖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也惹起了我的余兴,因此借机也就卖弄一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和(hè)诗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创作方法,仅为普及之用,说得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和”,在诗词创作的“和诗”一词里,读作hè,指唱和(hè)、和(hè)答。“和”(hè)也就是随声附和(hè)的意思,当然这个随声附和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文人雅士的创作方式,而贬义意思的随声附和成语,则是因此引申而来的。
  简单地说,在传统诗歌(格律诗词)的创作活动中,“和(hè)诗”就是指与别人以诗或词的形式互相唱和的创作诗词,相对于格律诗而言,词的用语与用韵更为复杂,和词也就难度更大,今天我这里也就只讲和诗。   
   在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的“和诗”有不同的要求。从内容上来讲“和诗”既要与“原诗”相关联又要有创新。从韵的角度而言可把“和诗”分为“韵和”与“非韵和”两大类。“韵和”的又有依韵、用韵和步韵之别。
  “和诗”一般是在一方先写出一首诗的前提下,和(hè)者因心有所感、或出于礼性酬答而写的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无论相近相反,必须要有联系。从难度上说,“韵和”要难于“非韵和”。“韵和”又以依韵、用韵、步韵(次韵)而递增难度。下面我以实际例子对各个类型的“和诗”略作说明。
(一)依韵
        依韵也叫同韵。和诗之韵与被和诗之韵同属一韵部,但不必用其原字。
例如我
韵和钟曙光老师«赠诗友»:
朱云峰
至今犹忆学唐诗,千古文坛颂退之。
或许推敲曾两可,从来模拟也兼宜。
一言不合非君子,半字能成是老师。
风马同牛无共处,夏虫不可语冰时。

钟老师原诗:
赠诗友
  钟曙光
相逢昨日恨迟迟,互学互教齐乐之。
但叹世情堪不古,偏生风骨实难移。
诤言冰鉴为吾友,后秀前贤是我师。
半榻诗书聊自慰,轻歌一曲莫违时。

两首诗的韵脚字都是出于平水韵的“四支”部,但不完全相同(只要是同一韵部,即使一个韵脚字都不同,也是依韵),意思上讲的都是诗歌创作的事。
  顺便说一句,我这里的题目是“韵和……”,步韵、次韵、用韵、依韵等,都可以说是韵和诗,也就是我开篇讲的“赓和”而开篇中龙家小院的这几首诗,实际上是同(依)韵和我的
《嵌“高山流水”赠答一新诗爱好者》一诗:
旁人不解我诗心,怎喜高山独自吟?
尤爱临泉吹旧曲,管他流水尽新音。
韵和诗也不一定非得要律诗和律诗,绝句和绝句,七言和七言,五言和五言,其实是可以交错和的。绝句可以和律诗,律诗也可以和绝句,五言可以和七言,七言也可以和五言。例如下面周英明老师的这一首:
感《赠诗友》和钟曙光老师
周英明
今生有幸识诸师,厚德仁心皆善慈。
腹载五车人敬仰,同群学习若甘怡。

就是用同韵的七绝和七律,这也是可以的。
        若“和诗”与“原诗”的诗意相反,但内容相关联。后者若是受原诗的感悟,针对性很强的去反驳原诗观点的有意之作,也叫“和诗”,只是“和”者往往不在题目里注明罢了。
  例如:唐·韦庄用《金陵图》和hè唐·高蟾的《金陵晚望》。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这个诗人,在高手林立的唐代诗坛中并不是十分有名,但他的«金陵晚望»却颇有名气,尤其是转结两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很为时人所颔许,但另一个人也就是晚唐诗人韦庄看到后却颇为腹诽,于是另外写了一首«金陵图»,并且用的是与高蟾«金陵晚望»同一个韵部的韵。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两首,
押韵上:主要韵脚字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
意思上:相对立的对历史陈迹的表达不同的态度。
(二)用韵
         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的押韵字,但不必遵循其次序。
例如:皮日休的《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与陆龟蒙的《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两诗。

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
·陆龟蒙

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月苗杯举存三洞,云蕊函开叩九章。
一掬阳泉堪作雨,数铢秋石欲成霜。
可中值著雷平信,为觅闲眠苦竹床。

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
·皮日休

望朝斋戒是寻常,静启金根第几章。
竹叶饮为甘露色,莲花鲊作肉芝香。
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床。
剩欲与君终此志,顽仙唯恐鬓成霜。
注:陆龟蒙,字鲁望;皮日休,字袭美。

这两首,
押韵上:两诗的韵字完全相同,但次序不同。
意思上:共谈道家斋戒事。

(三) 步韵(次韵)
         步韵也叫次韵。即用被和诗的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在和诗中是最难的,最主要的是在押韵的地方必须完全一样,不能调换。
例如我这里:
赓和龙家小院雅韵
朱云峰
平生难得有知音,流水高山自在心。
今日农家逢小院,何期畅奏伯牙琴?

附龙家小院原玉:
男儿在世喜知音,流水高山懂我心。
别后归来如不见,伯牙一怒断瑶琴。
这两首,
用韵上:三个韵脚字都是音、心、琴”且位置完全一致
意思上:互有关联与照应,谈的都是高山流水话知音之事。后来龙家小院兴犹未已,又步一曲:
云峰之上遇知音,携手同归诉慕心。
小院龙家无野味,随时愿奏伯牙琴。
也是如此符合步韵诗的基本要求。
又例: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套中,诗歌鉴赏选用了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而陆的这首诗其实是步皮日休的«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一诗的韵而成的。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皮日休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押韵上:韵脚字和次序完全相同。
意思上:一方是因病不能寻景产生的期待,另一方是对患病友的慰籍和祝福。
(三)非韵和诗
  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的原韵。这种酬答的方式相对较灵活,也较容易。因为它不受原韵和次序的约束。
   例如,本人几年前和株洲籍著名诗人严秋林老师的«七绝.梦»诗:
七绝.梦.依秋鸽老师诗原意境(孤雁格)
朱云峰

清风扶我上层峰,喜看山花漫野红。
阵阵铃音催不起,依然回味梦乡中。

附秋鸽(严秋林)老师原玉
七绝.梦
严秋林

清风扶我上云巅,惊看瑶池满是仙。
一阵奶音催梦醒,朝阳早已抚床沿。

  两诗的用韵完全不同,我由于用的是“孤雁出群格”,所以用了两个韵部的韵:一东韵中的“红”、“中”和它的邻韵二冬韵中的“峰”(什么是孤雁格,我另有文章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严老师用的是一先韵中的“巅”、“仙”与“沿”字做韵脚字。韵不同,但描述的都是相同的一件事:赖在床上不想起来,所以也是和诗。
  另外上次和钟老师«赠诗友»一诗时,我还另外创作了一首«赠诗友»的诗,由于用韵不同,所以没有发出来。
赠诗友
朱云峰

青春正好学文章,腹有诗书意自扬。
心比天高非傲气,眼如针小是乖张。
精通古典方知故,不嗅名花怎觉香?
今日虽然粗识味,终归野路未登堂。

钟老师的原诗是四支韵,我这里用的是七阳韵,韵不同,但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与诗友探讨诗歌的创作问题(我这首诗讲的是自己创作诗词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一首和诗,只不过是一首非韵和的和诗。另举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与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首,
押韵上:白居易原诗用的韵脚字是歌、何、跎、多,押的是下平五歌韵;刘禹锡和酬赠诗用的韵脚字是身、人、春、神,押的是十一真韵。
意思上:原方对另一方的惋惜;和酬方则是表示理解、表达心迹并致谢。
唐代诗话中,最为经典的和诗佳话可能非以下这例莫属:
大唐乾元元年春,中书舍人贾至早朝之后回到中书省,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七律诗: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唐代是一个贩夫走卒也能作诗的奇葩朝代,作为读书人出身的朝廷命官吟诗诵句自然不在话下,贾至此诗一出,僚友们自然纷纷赓和,成为当时诗坛一大盛事,但这些续写唱和的诗作中,只有岑参、杜甫和王维的流传了下来。
岑参的和诗《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云: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真的是各唱各的调,一首原诗,三首和诗,分属四个不同的韵,却都是同一首诗的和诗。一般情况而言,唱和之作中很少有和诗水平超过原诗的,因为原诗水平如果不高的话,是没有人有兴趣去凑兴的,更不用说高手来助兴了,贾至的这首诗能吸引这么多的同僚前来赋和,那说明这首诗的水平肯定是挺高的。但这里显然是个例外,三首和诗都超过了原诗,联系到他们几人在唐代诗坛上的各自地位,你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高手就是高手,大家还是大家!
“和诗”当中,步韵最难,最不易出好作品。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谋篇布局、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对自己的想象与发挥都会产生严格的制约。我们知道,格律诗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按韵“和诗”又加了一重锁链,步韵(次韵)更是再带着一重锁链来跳舞。因此,自元白以来(唐人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国诗坛上至今仍然令人十分艳羡的一对神仙组合,世称“元白”,步韵唱和以元白等人酬唱和答最为盛行,由于二人都是享誉当时以及后世的大家,所以后来唱和之风逐渐形成并进而风靡后世),步韵所产生的诗作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即使如元白、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而传世,而不是靠步韵而闻名。宋朝诗人方千里可谓是步韵专家,可所步之作大多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垃圾。因此,有不少大家对步韵多持否定态度,但也有某些人极力倡导,把一些文字游戏当做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我本人也并不喜欢和诗,但觉得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诗是最能抬升诗歌创作气氛和热情的,故也偶尔为之。  
而上文提到的刘禹锡的那首非韵和诗,由于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可以说是和诗盖过了原作,但刘禹锡这里采用的是“非韵和”的形式,而且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罕见的,故历朝历代,唱和之风都是饱受诟病,当然也还是有人颇为推崇,以至于有人笑话那些抨击唱和的人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宋代徐林在葛立万的《韵语阳秋序》中曾经猛烈抨击“江西诗派”的唱和之风及其他诗词创作之弊病:“然去古益远,学者之弊甚多,且因物以索句,因句以命题,以至赓(跟)和之习盛,则又因韵以造语,因语以命意,言之支离,体之骫骳,情之抑郁,理之乖悖,凡以此也。”
  清朝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中说:“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如此。”
  当然,步韵或其他唱和做为“和诗”的一种形式,运用是无可厚非的,虽说是文字游戏,实际上还是被历代的文人雅客所推崇,事实上也确能起到促进交往之用,甚至于在特定场合还能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伟人到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等进行和平谈判,南社著名诗人柳亚子是毛伟人大革命时期在广州结识的老熟人,柳向毛索句,毛拿出了十年前的旧作«沁园春.雪»。柳是一个不怕多事的主儿,看到毛作品之后,不光是马上和了两首,还急不可待的把自己的和作与毛的原作拿到报社公开发表不说,一向眼高于顶心雄万夫的亚子先生,这次不仅是又抬轿子又放炮,还打锣兼吆喝,丝毫也不吝溢美之辞,将毛伟人里里外外从上到上赞美了一遍,好像普天之下除了他韶山毛氏就再也没什么人了。一时间,渝州震动,洛阳纸贵,令韶山冲里出来的这个“湘霸佬”风光无二。这边厢有人看到这情形,面子就挂不住了,老觉得这是有人别有用心地在借机打他的脸。你一个山窝窝里的穷圪垃,喝过几瓶墨水读过几天书?竟然敢跑到咱世代书香的大门大户前来抖书袋,看我怎么打你的脸!其手下的御用文人们揣摩其心思,发动国民党庞大的宣传机器,向全国各地所有通晓格律诗词创作的旧式文人发起和诗征稿,以便从中发现一两首能够胜过«沁园春.雪»的作品,并打算以溪口蒋氏的名义发表,用以达到打压韶山风头的目的。后来经过层层筛选,一共收到了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四百多首认为还算过得去的«沁园春.雪»的和作,但最后溪口老蒋及其御用文人们悲哀地发现,即使是倾全国之力,即使是国民党内有那么多自诩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的风流才子一齐赤膊上阵,竟然没有哪一个的作品能够胜得过这可恶的“湘霸佬”!此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草草收场,但也因此成就了毛泽东“笔扫千军如卷席”的又一雅话。当然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别扯远了,还是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上来。
  在写“和诗”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细枝末节的问题,在此也简单交流一下。
1.关于题目的写法。
  具体格式不一而同,以步韵为例,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如果只是步韵名人的诗词练习创作,如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则可以这样写:
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
步韵《望庐山瀑布》
2)如果与别人互赠唱和,可以只写人名或称呼,也可同时写原作名称。如:
步韵xxx先生
步韵和xxx先生
步韵xxx先生《xxx》(诗)
步韵和xxx先生《xxx》(诗)
xxx先生《xxx》(诗)
赓是续的意思,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和诗,都可以用“赓和”二字,我这里和龙家小院的诗就是如此。名字后面的称呼可以是先生、老师等各种称呼,书名号里写原作题目,括号里的“诗”字可写可不写。

3)如果自己写的诗另有题目,可以这样写:
如:
山中即景·步韵李白《望庐山瀑布》
山中即景·步韵和xxx先生《xxx》

2.关于“原玉”
  中华民族乃礼义之邦,文明之国,古人在人情往来尤其是书面上打交道时,是特别讲究礼数的,这就是修养,也就是所谓的“斯文”,看起来虚伪得很,但一般人都还是会拿它当回事 。“原玉”,是诗词唱和中专用的礼貌术语。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另一位按照其韵脚和内容另写一首,后写的称为“和”。“和”的诗往往要附上原作,也称原诗、原词、原阕,原句,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把原作称为“原玉”。“原”字有时也写成“元”或“瑶”字。都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酬答对方的求和,有时在题目上还加上“敬”、“谨”、“奉”等字样。
3.几个需要注意的小问题
1)和诗应该切情切景,要与原诗有所联系。不能原诗是«赠诗友»,你却赠家人或同学,或者原诗是吟岳麓,你却跑到云山上看日出去了。
2)用韵要规范,不要新旧混杂。当代人和诗,很容易出现旧韵新韵混用的情况,新韵中的同一个韵部,在旧韵中可能会分属不同的韵部,旧韵中的同一个韵部,在新韵中也未必就是一个韵部,因此不能混用。
3)自娱自乐,贵在开心,志在消遣,重在参与。能够步韵,当然好,不能步韵,可以尝试用韵、依韵,实在不行,用其它的韵也可以,再不行,就不和,没有必要硬凑。前面已经讲了,这无非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没必要太当真。
  以上所谈种种,或有谬误,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朱云峰,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职业中专教师,武冈市作家协会会员,武冈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武冈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邵阳市楹联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分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18: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1-5-17 20:43 编辑

谢谢诗友的文章,写的很好,让我长见识了。首先,从历史的的角度,详细的讲述了唐以来和诗的发展史,又都举了事实例证,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其次,从和韵的方法方式入手,条理分明的讲述了何为“依韵,用韵,步韵”,以及各自的注意事项,同样起到了,让人能够更加规范自身的和诗行为。同时,诗友和同事及老师之间的和诗实例,也让我看到了诗歌在交流上的真实意义,对我以后用诗与人交流互动提供了实践的例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总得来说,这篇文章很有与人为善的积极意义,谢谢诗友,您幸苦了,向您学习。我以后也会学着像您那样,慢慢尝试着用文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诗和写诗的真实体会和经验。

点评

谢谢你,互相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7 19:21
哈,龙家小哥,朱兄真才实学,头衔好多,有的你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7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11

主题

233

帖子

10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55
金钱
410
发表于 2021-5-17 19: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583

帖子

22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9
贡献
473
金钱
800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9: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1-5-17 18:25
谢谢诗友的文章,写的很好,让我长见识了。首先,从历史的的角度,详细的讲述了唐以来和诗的发展史,又都举 ...

谢谢你,互相学习!

点评

谢谢诗友的留言,真心写的不错,不必过于自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7 2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2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竹花 发表于 2021-5-17 19:19
哈,龙家小哥,朱兄真才实学,头衔好多,有的你忙了。

看您说的,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最喜欢的就是真才实学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20: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云峰 发表于 2021-5-17 19:21
谢谢你,互相学习!

谢谢诗友的留言,真心写的不错,不必过于自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