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0|回复: 3

思无邪漫谈之三十六:读龚自珍《咏史》

[复制链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发表于 2021-5-16 2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1-5-17 17:01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三十六:读龚自珍《咏史》

      就我个人阅读习惯,比较偏爱于透视社会本质,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群意愿,鞭挞人间丑恶的审美认识深刻富有思想意义的作品。
      龚自珍的旧体《已亥杂诗》,是我喜爱的读物。其中第220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其代表作,被人群认识度和其思想艺术性,无疑可以列入千古名作之中熠熠生彩,以此亦可称谓其是一位有性格有思想的中华大诗人。
     《咏史》,是《已亥杂诗》里的上乘之作,也是可以充分说明龚自珍诗风格的七律。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首联点题,总起。”金粉十五周州”的环境是典型的,”恩怨名流“的性格演绎将会怎样呢:在”吴越“这个繁华之地,诸多恩恩怨怨的故事都生发在社会名流之中。“十五周”与“万重”,都不是实指,前者泛指,后者极言之多。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颔联承首联之总而分。主要脚色当然是“牢盆”代喻的盐官和盐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话语权和生杀权,有多大主就有多大奴,“狎客”这些附庸小人虽则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但同样也是这个环境里的主角部分。而上流社会的舞台上,到处充斥着不明事理、百无一用的酸腐们,他们一阔脸就装腔作势,搔首弄姿,硬作出头、丑态百出:有权有势的官商和依附势力的小人们控制着局面,轻薄无行的文人盘踞着社会要职。“操”与“踞”,两个动词很是生动的画出了这几种人的霸道与强横。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颈联继续颔联之分,延伸、扩展。在颔联的背景下,作为众多的普通知识分子,他们的生存环境是高压的、恐惧的、忧虑的,他们很难有个性、思想和自由,他们在噤若寒蝉中生活,他们因此也不会有更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他们庸庸碌碌,苟且自保:避席是害怕听到文字狱,写书都是为了填充肚子。“避”,回避,躲避,活画出了一种畏惧,又反衬环境的险恶。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尾联由转而合收束全篇。用事对比,感慨议论。又采用了反问,激问,强化了感情色彩:田横那五百义士在哪里呢?难道都回来封侯晋爵了?用典秦末抗秦齐王后裔田横及其五百义士宁死不臣刘邦事,拿来讽刺当朝士子们没有节操、不讲廉耻、龌龊市侩的人生状态。形象,鲜明,深刻。
      此诗题名”咏史“,实为纪实,讽时,警世。 龚自珍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前驱,他的思想是清醒的,目光是犀利的,纪实是真实的,笔触是批判的。
      清朝道光吴越之地,那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社会繁华。那里有权的盐官和有钱的盐商以及依附帮闲的门客们主宰社会,他们淫权仗势,作威作福,纸醉金迷,指点江山,颐指气使,翻手云雨,草菅人命。轻薄浮浪的文人们,则占据着社会各个要津,他们左道旁门,唯利是图,拉帮结伙,捕风捉影,深文周纳,蝇营狗苟,多行不义······ 如此上流社会,如此生活背景。給士的影响,是巨大而全身心的,他们没有理想,唯利是图,平庸柔弱,得过且过。
      龚自珍的批判,具体正是表现在以上两个层面:一在上流社会的掌权者,一为得志不做好事的知识分子。而透过这些,他批判的是清代的社会政治、社会专制,批判的是文字狱,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写作方法和表现风格上,《咏史》集中反映了龚氏“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的文学主张,关照社会,重视反映重大题材,认识上理性思维色彩浓烈,语言上求新奇拒绝平庸。
      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撷取细节,在典型的环境里刻画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与典型形象互为做用,龚自珍这首七律的写作实践,较之恩格斯有关阐述要早了几十年。

    (2014-03-15)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12: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的文章,写的非常的好,有理有据。通过对龚自珍《咏史》的逐句逐联的深刻剖析,既可以看出诗人的治世和实用主义的胸怀,也可以看出清中晚期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我非常赞同”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这样认识,这正是万事一理的道理。比如历史上的”诗史“杜甫,又如诗经中的《卫风·硕人》,《诗·墉风·载驰》等等,无不都在证明者诗和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历史又是对过往政治的概括和描述,所以”诗,史,政治“三者本就是一体,又何谈分开呢?所以,我是赞成诗友此文的观点的,学习了,向您问好,望以后多多互动。

点评

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7 1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1

主题

421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954
贡献
4963
金钱
10084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6: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1-5-17 12:05
谢谢诗友的文章,写的非常的好,有理有据。通过对龚自珍《咏史》的逐句逐联的深刻剖析,既可以看出诗人的治 ...

谢!

点评

谢谢诗友的留言,欢迎以后常来互动,祝您一切顺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7 1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17 17: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友的留言,欢迎以后常来互动,祝您一切顺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